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2018年5月16至18日,由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主办、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高专期刊发展论坛暨2018学术年会"在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召开。本次会议以"新时代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高专期刊发展"为主题,对当前我国高职高专期刊创新发展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旨在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推进高职高专学报的编辑出版工作和  相似文献   

2.
茶旅融合是茶产业和文旅业业态创新和升级发展的重要途径,茶旅融合的主要形式是茶文化旅游。岳阳市作为中国黄茶之乡和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茶旅融合优势明显且意义重大。本文针对岳阳市茶旅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借鉴武夷山、杭州茶旅发展先行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创新营销策略,扩大茶旅知名度;优化茶旅规划,提升产业集聚度;以体验经济为视角,优化茶旅产品结构等策略,以期促进岳阳市茶文化旅游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商洛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商洛茶产业产量、品牌、品质和规模的发展现状,通过分析商洛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种植、加工、经营、创新和茶文化提炼与宣传方面的问题,提出了按照"政策支持体系、茶叶种植体系、茶叶加工体系、茶叶营销体系、茶产业科技支撑体系、茶产业资金投入机制"完善商洛茶产业体系,促进商洛茶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信阳休闲茶园生态旅游开发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对休闲茶园、生态旅游、休闲茶园生态旅游相关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信阳开发休闲茶园生态旅游的条件,提出信阳休闲茶园生态旅游的开发路径;以期为信阳茶产业和生态旅游提供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泰山茶文化与泰山茶产业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泰山茶产业是泰山旅游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分析泰山茶产业发展瓶颈和基于茶产业链的发展战略,从文化层面上借助与泰山茶文化的融合,探讨泰山茶产业进行品牌、产业素质提升、开拓产业链价值空间的发展策略,为泰山茶产业发展的战略决策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信阳民歌是河南文化中罕见的融"豫韵楚风"于一体的珍宝.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孕育了这项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其发展历程、艺术特征、歌曲中折射出的时代特点及传承方法等方面进行探析和研究,有利于保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信阳民歌的发展与传承.  相似文献   

7.
"双高"建设要求把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作为主线贯穿始终,为新时代高职院校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本研究以高职教育发达的浙江省为个案,对其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协同创新进行总结概括,为我国高职院校的"双高"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8.
利用信阳民间音乐文化资源,在高师开展“信阳民歌”特色教育,对于信阳民歌的保护传承、对于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信阳民歌”声乐教学要在继承中发展创新,要通过创新使其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还要进行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  相似文献   

9.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区别,又互为补充,两者相融合是高校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的有效途径.本文遵循"以生为本"的理念,在学生成长周期视角下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具体路径进行探究,阐释了学生不同发展阶段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具体特征,从选种期、培育期、收获期、传播期四个阶段提出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实施路径,拟对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协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雄安新区作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将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促进隐含类知识的产出,促进知识转化为创新力,构建科技创新的本地蜂鸣与全球管道.高等教育是区域创新的组织者,能够引领科技创新的前沿,推动雄安形成自我更新的科技创新生态系统.雄安新区的高等教育科技创新应当借鉴国际经验,成为科技创新的实践者与组织者、学科融合发展的促进者和"双创"教育的践行者.  相似文献   

11.
乡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信阳地处大别山区、淮河中上游两岸,位于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和文化过渡带上,信阳乡村文化有着鲜明的多样性、包容性、地域性、过渡性等特征,具有"豫南楚风"文化气韵。信阳乡村文化"写实"与"写意"并存、冲突与融合共生。挖掘乡村文化内在价值、重构乡村文化自信,整合乡村文化资源、打响乡村文化品牌,深入拓展传播媒介、建立多维联动传播机制,对有效开发信阳乡村文化资源,助推信阳乡村振兴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半工半读"是一种生产和教育相结合的实践形式.新中国成立初期,通过选拔工人中的先进分子接受"半工半读"高等职业教育,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具备现代科学知识的工程技术人才.以上海市业余工业大学"半工半读"办学实践为例,其有益经验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诸多思路.首先,明确了政府在产教融合中的权力边界,赋能各主体共同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其次,创新产教融合资源服务平台体系,在教育和产业之间搭建了资源交换的窗口,降低产教融合双方的成本和风险,提高效益.此外,提高教师的产学研能力,发挥教师在产教融合中的纽带作用,使教师成为连接学校和企业的桥梁.同时强化企业在产教融合中的主体地位,打通企业专业人才到学校任教的通道,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  相似文献   

13.
朱靖 《辽宁教育》2002,(7):24-24,23
一、顺应世界教育潮流 世界教育潮流,即世界教育历史发展之基本态势.近代以来,特别是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教育都遵循和选择适合各民族特性的独特的教育发展道路,但同时又都十分注意吸收他国教育经验为本国教育发展之借鉴,注意不同国家教育的"融合"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世界潮流.这种"融合"不仅表现在美国对德国教育经验的借鉴,日本对西方教育成就的学习,而且在近现代中外教育交流中也同样得到充分的反映.  相似文献   

14.
产教融合是深化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高校产教融合面临校企合作浅层次、产学相对脱节、体制机制不完善等内卷化困境.麻省理工学院面向未来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产教深度融合的特征十分明显,本文分析其在人才培养理念、产学合作模式、课程结构设计、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有益经验.解决高校产教融合内卷化困境的有效途径可以包括:建构"教学主体+社会力量"的"工程教育共同体"、形成"问题导向+学科交叉"的"工程教育新体系"、探索"教学实验+企业实践"的"工程教育新模式"、强化"科研教师+工程导师"的"工程教育新师资".  相似文献   

15.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就是使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形成既符合市场经济的一般要求,又符合社会主义本质和方向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模式.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市场经济既存在内在统一性,这是二者融合的基础;又存在矛盾性,这是二者融合的关键.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既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又发展市场经济,使其有机融合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6.
奇秀壮美的自然环境,人口的迁徙融合,宗教的深入传播造成信阳民风民俗的多样性,对信阳民歌的生成发展和艺术风格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信阳民歌的发展体现了在继承中不断革新的特点。保护传承信阳民歌应对其继续挖掘整理,避免流失;使其走进课堂培养民歌新人,扩大传习民歌基础;与新媒体、旅游相结合,实现声影同步保存,扩大影响;利用“旧瓶装新酒”、歌舞联袂,新唱法新乐器伴奏保存民歌活力,推动其传承保护。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服务业融合创新发展的必要性,在技术基础合作与合作方式两个角度对互联网﹢与图书馆服务业融合创新发展途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最后从创新著作权保护问题和创新合作共赢互利模式两个方面对基于"互联网﹢"图书馆服务业融合创新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高校体育教育发展过程在于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思想的创新,各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是其理念创新的关键。结合高校体育教学体系与各学科间的融合发展这一方面对其重要意义进行探索,通过"保健学与高校体育教学的有效融合、心理学作为高校体育教学体系建设"两个方面对学科融合过程进行探讨,进而对新时期高校体育学科间的融合与创新发展方向展开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9.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信阳民歌,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集体性与个体性的相互融合、传承性和变异性的相互交叉、地域性和独特性的完美结合。探寻信阳民歌弥久不衰的原因,可以梳理出信阳民歌流传的精髓所在,对于新时期信阳民歌传承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存在深刻的内在关联,二者的融合既是切实加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工作的需要,也是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必然选择.新时代高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对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创业就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丰富的价值意蕴.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面临着融合理念尚不统一,融合机制尚不完善,融合平台尚不明确,融合氛围尚不理想等现实困境.基于此,高校要秉持"融合共生"的育人理念,优化"融合共赢"的育人机制,搭建"融合共建"的育人平台,创设"融合共营"的育人氛围,以推进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