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较强职业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文章从应用型本科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职业能力的内涵与培养方法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对我国地方高校提高毕业生职业能力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2.
梳理、分析了应用型本科的实践体系及职业能力培养的内涵,并以现阶段我国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问题为切入点,论证了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对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影响,将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引入到我国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当中,从实践教学目标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保障及评价几个方面对我国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完善,形成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3.
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定位与培养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对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社会变革要求的适应.在这种调整过程中,有三个基本点必须明确把握.第一,本科应用型人才不能以牺牲"本科"的基础性特点而矫枉过正地强调应用型特征.第二,应用型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时期有不同内涵,不同层次、类型的学校应该结合自身特点,达成学生学术、技术与职业的具体结合,实现毕业生社会适应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提高.第三,从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矛盾的整体情况来看,应进一步加快推进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应用型本科人才有别于学术研究型人才和实用技能型人才,社会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内涵、素质、能力等都有特定的要求。本文通过对三所地方高校的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了解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职业素质的总体评定,掌握用人单位对应用型本科人才能力素质的要求;探究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用人单位的人才素质标准存在偏差的成因;提出地方高校应该根据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实际定位,加强和改进教育教学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5.
新常态下高等院校开放、多元的培养模式表明,传统的封闭式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已经不能适用于新常态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要求。文章基于新常态下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规格特征,论述了构建新常态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并从通识教育、职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责任担当五个层面选取合适指标,构建了"多维多层"立体化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6.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转型过程中,作为教育和政策的执行者和贯彻者——教师,在执行的过程中有必要从内涵建设层面加强自身发展的顶层设计.本文结合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内涵研究现状,论述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的方法,基于动态评价的理论,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应用型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动态评价机制:青年教师的成长周期是动态评价机制的建立基础;动态评价机制建立的内容要结合青年教师的培养方案;动态评价机制建立的环境要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培养应用型人才成为地方性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定位.培养应用型人才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育理念、培养模式、教学体系等诸方面改革与创新.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树立“知识为基础,素质为本位,能力为核心”的新型教育理念,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新的教育教学体系,着力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校创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创业教育质量的评价也变得日益重要.应用型高校与其它类型高校相比,更注重学生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应用型本科高校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有利于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本文针对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特点,提出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指标因素.  相似文献   

9.
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我国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的一种新型高等教育模式。分析了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阐述了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特点,明确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质量评价体系的内涵,从而构建出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质量评价体系模型。  相似文献   

10.
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是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国内外的实践表明,加强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模式。作为一所市属新建本科院校,长沙学院确定了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办学特色培育思路,以培养具有较宽厚的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较强的自学习能力、较强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为区域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服务的本科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2010年,学院根据《教育部商务部关于加强服务外包  相似文献   

11.
应用型本教育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产物,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强弱是其办学质量的衡量指标。本文在分析了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含义、特征及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路径,对进一步推进应用型本科教育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应用型理工类本科人才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21世纪科学技术进步、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特征和大众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应用型理工类本科人才创新教育的实践尝试,论述了教学型高等学校应用型理工类本科人才培养实施创新教育的必要性,阐述了创新教育是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特征;探讨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创新教育的内涵和目标,提出了"知识是创新教育的基础,兴趣是创新教育的活力,方法是创新教育的关键,实践是创新教育的根本"的创新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3.
正1.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和特征1.1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高等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和层次,是和高等本科教育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与本科教育强调的学科性有所不同,职业教育是按照职业分类,根据一定职业岗位实际业务活动范围的要求,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与社会服务第一线应用型人才。这种教育更强调对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能力培训,是以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就业  相似文献   

14.
高质量职业本科教育必须达成法定性教育目标,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支撑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高质量职业本科教育具有教育性、职业性、技能性、技术性、实践性五项基本特征,凸显了立德树人、德技并修、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要求;具有高等性、应用性、创新性、复合性、发展性五项高阶特征,凸显了对学生高阶职业综合素质、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鉴于此,高质量职业本科教育的推进应坚持类型特色,加强顶层设计;坚持立德树人,遵循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坚持学生中心,找准发展路径;坚持内涵建设,推进课程改革;坚持科学评价,强化支撑保障。  相似文献   

15.
CBE模式是以能力为中心培养人才的教育模式,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文章从CBE模式内涵分析入手,结合旅游管理本科教育的现状和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提出在培养目标确定、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方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专业文化塑造、校企合作模式和评价反馈系统构建等方面培养职业能力突出的应用型旅游管理本科人才的CBE模式。  相似文献   

16.
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缺乏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提供了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一个崭新平台,借助这个平台,探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对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影响,同时,强化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观念的认识,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及建模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职业能力培养是高职教育的目标和特点。本文阐述了现代职业能力观、职业能力评价原则和意义,并以高职学生职业能力为研究对象,对高职师生进行问卷调查、对职业能力的演变进行回顾和发展趋势的分析;从基本素质、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发展能力4项一级指标和21项二级指标、34项三级指标提出了高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体系;运用等级评定和等级状态方程式对学生职业能力进行了综合评分,对高职教育课程改革、教学内容的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学徒制教育走进了大众视野,现代学徒制下应用型本科学生的发展特点和路径、职业意识与职业素质得到广泛关注.本文试图结合应用型本科学生的特征,深入探讨培育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下应用型本科学生的职业意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应用型本科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使命,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过程中,应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专业分析能力为核心,不断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本文以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着手,分别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实施"工程化"教学的内涵、发展现状以及实施工程化教学的必要性进行阐述,并最终提出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科类专业工程化教学管理模式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李铁钢 《考试周刊》2014,(64):155-155
应用型本科必须加强工程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其适应企业的需求。文章分析了应用型本科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职业工程能力的人才培养方法,通过改革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