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听说有位中学教师为准备一堂“公开课”花了六十课时的时间,课上得反而没有平时理想。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深思。“公开课”是带有示范性的,当然比平时教学要多花一点时间准备。但是,上“公开课”,首先要态度老实,教风朴实,内容扎实,能够反映出教者  相似文献   

2.
前些天听了一堂公开课,执教者行云流水般的语言、纯美的手语、清秀的板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仰慕之余,我也生发出些许思索,特别是对公开课这个特定环境下课堂教学活动的思索。  相似文献   

3.
一节语文公开课上,教师要求一名学生表演童话故事中的小猪贪吃的样子。这名学生的座位在前排,他跟平时回答提问一样,面对讲台上的老师表演了一番。然后,老师说:“扮得真好。表扬他。”全体学生很有节奏地边拍掌边说:“棒。棒。你真棒。”这掌声如同队列训练时的脚步声,整齐划一,但不带一丝儿热情;这喝彩声如同小和尚念经,嗓门不小,却没有一丝儿色彩。孩子们脸上的笑容,生硬而不自然。为什么明明不知道那个同学扮演得如何,老师说“好”,学生还跟着喊“棒”?老师表扬,学生就跟着鼓掌?他们的小脸蛋上明明写满了异议,为什么没有人发问?孩子们心…  相似文献   

4.
一节语文公开课上,教师要求一名学生表演童话故事中的小猪贪吃的样子。这名学生的座位在前排,他跟平时回答提问一样,面对讲台上的老师表演了一番。然后,老师说:“扮得真好!表扬他!”全体学生很有节奏地边拍掌边说:“棒!棒!你真棒!”这掌声如同队列训练时的脚步声,整齐划一,但不带一丝儿热情;这喝彩声如同小和尚念经,嗓门不小,却没有一丝儿色彩。孩子们脸上的笑容,生硬而不自然。  相似文献   

5.
公开课小议     
最近我市的小学语文、数学、美术、音乐等各科借班上课搞得如火如荼.借班上课是另一种形式的公开课,比在本校上公开课似乎公平、公正了一步.……  相似文献   

6.
小议公开课     
从参加工作开始,公开课就伴随着一个老师的成长.从最初的备课组级别到教研组级别,而后校级公开课到市级公开课,然后更高.各种级别的公开课不外乎3种性质,一是任务,二是职称,三是自我肯定.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开课的要求与条件也发生了一些改变.现在,上课的准备时间已经缩短到3天甚至更少.这样一来,试教的时间与班级数就大大减少,教师多半只能通过平时的不断琢磨与思考来优化授课内容.不过,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与各校资源库的不断开放,提高自身素质的途径越来越多,其中不断地去看一些优秀的公开课与观摩课的视频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下面我就上公开课方面,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小议公开课     
薛燕芬 《学子》2014,(4):83-83
正作为教师,"公开课"这个词语我们再熟悉不过了。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数学老师,从教也已经十几年了,和同事们一起听了大大小小的公开课不计其数,然而大家最大的感受就是公开课后,"山还是那个山,水还是那个水。"公开课似乎永远只是课堂教学的乌托邦,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范本。公开课的目的是让我们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相似文献   

8.
公开课小议     
最近我市的小学语文、数学、美术、音乐等各科借班上课搞得如火如荼.借班上课是另一种形式的公开课,比在本校上公开课似乎公平、公正了一步.  相似文献   

9.
<正>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改变旧有的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模式,倡导主动参与、勤于动脑、乐于探究、勇于创新、善于合作交流的新型学习方式。为此《语文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10.
无论小学 ,还是中学 ,几乎所有的公开课都无一幸免地存在着一个通病 ,那就是 :虚假。历史老师不是常教导学生要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吗 ?怎么自己在教学中搞虚假的一套呢 ?公开课带有一点表演性本身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一旦表演冲击甚至取代了教学 ,公开课就丧失了教学的本质 ,进而也就失去了观摩研究的价值。部分公开课遭受“病毒”侵袭的现象 ,反映了有的学校和教师好大喜功不务实际的虚假作风 ,它提醒我们 ,任何教育改革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我们必须向公开课的不真实性和评课时的客套与自说自画 ,说一声“不” !SOS !我们呼吁 :救救公开课 ,还她以健康和高效 !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对于“打磨”公开课的有关争议,各种媒体上的言论都比较多且热烈,可以说是教学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作为一名基层教研工作者,我曾参与、组织过不少的公开课活动,对此颇有感受.对于公开课的打磨,不能简单地一概肯定或全盘否定,而应理性分析,辩正思考.  相似文献   

12.
课前谈话,并不是一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课前是否谈话、谈话水平的高低却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的成败。君不见,很多专家的公开课上,都非常注重课前谈话,一是为了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活跃课堂气氛;二是为了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三是为了对上课内容做适当的铺垫。无论如何,课前谈话就像开路先锋,为一节课的顺利完成打下基础,实在功不可没。那么,要怎样进行谈话,才能达到上述目的呢?现从谈话的趣味性、挑逗性和铺垫性三方面对谈话技巧做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相信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对上“公开课”是又“爱”又“恨”。“爱”是因为它可以向其他教师展示自己风采,与同行交流教学理念和方法。“恨”的是为了让所上的“公开课”出新出彩,许多老师绞尽脑汁,同时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到的东西并不多。是啊,一节精彩纷呈,课件制作美仑美奂,课堂气氛活跃的“公开课”,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究竟如何呢?与同样内容的“常态课”相比,教学效果又如何呢?  相似文献   

14.
王淦生 《宁夏教育》2002,(7):104-104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乡下进行教学调研时,常遇到这种情况:一些老师在上指定性的公开课时,往往有声有色,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教学效果显著;可是平时上课,平平淡淡,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由此,笔者不免生发出一点议论.  相似文献   

16.
中小学教师开展公开课活动,是展示自我、显示教学水平的平台,又是教师之间教学方法相互交流、切磋的主要方式,在教育界得以普遍的运用,收到良好的效果,由于从业教师各自的能力、心态、经历不同,“公开课”大致有以下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17.
时下乃开放年代,国家之间尚可国门大开,学校之间闭关自守老死不相往来的现象则更已成为历史的陈迹。地区之间、学校之间的走动(雅称“观摩”)亦渐渐频繁起来。而在各种各样望闻问切一般的观摩活动中,有一道大菜是非要品尝不可的,这便是——听课。  相似文献   

18.
任英武 《家教世界》2013,(9X):156-156
"公开课"作为一种课堂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是探讨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方式,理应成为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抓手"。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又不难发现许多公开课似乎中看不中用,甚至出现"课上热闹课后补"的怪现象。冷静分析自己所经历的众多公开课,笔者认为目前的公开课存在以下四大误区。  相似文献   

19.
20.
公开课,是教师成长的"助推器".一方面,它使执教者在"打磨"公开课的同时不断"打磨"自身;另一方面,它又为实践者提供了鲜活的教学研究案例.因此,公开课才能盛然流行.然而,随着它的遍地开花,公开课也不可避免地患上了一些"通病". 一、僵滞化:老调重弹生搬硬仿 时下听到的公开课,每每都是一些耳熟能详的课题.感叹这些被教师们称为"上烂了"的公开课的原因:不外乎执教者考虑到听课的效果,于是,热闹不起来的课不选,难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课不选,难以体现新课程学习方式的课不选……再论及课的上法,也都是大同小异:名师课堂的生搬硬仿;教参、教例惟妙惟肖的翻版;加之网络的普及,电脑打开接通互联网,搬来"他山之石";等等.这些都已经在公开课上巍然成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