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被誉为"一代辞宗"的沈约是发明"四声"的重要奠基者,也是将"四声"引入诗歌理论的首创者。常有论者在肯定沈约"声律论"的价值的同时,也认为他把声律规则搞得过于繁琐,反而影响了音韵的自然之美和内容的表达,对文学创作的健康发展不利。笔者试图将其放在"诗论史"的长河中说明:沈约的"声律论"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上的一个了不起的发明和创造,它以对文学自身审美特征的高度重视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本体观念的重要进步,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古代诗艺水平的进步,对于今天仍有启发意义,他的功绩远远大于他所谓的"过"。  相似文献   

2.
“一代辞宗”沈约对推动齐梁文学批评的发展及对齐梁文学批评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他引导了齐梁诗歌的发展方向,为齐梁诗人开创了崭新的“趋俗”的美学理想。本文试从他的情性观、三变论、三易和声律论的角度探讨他的诗学的“俗”论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3.
白居易的诗论包括四个层面:一.本质论.认为诗以“情”,“义”为本。二,功能论,指出诗歌具有政治教化和审美娱乐等方面功能。三,创作原则,要求“为时”,“为事”而作,四,审美标准,以“尚实”,“尚俗”为艺术规范,这些构在了白居易的诗论系统,这一理论系统是对儒家诗论的重大发展,也把现实主义诗论推向了高峰。  相似文献   

4.
齐武帝永明年间,沈约等人提出声律论,不仅对诗歌创作造成影响,这一影响还延展到骈赋、骈文的创作中。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骈文形式要素走向定型。从创作技巧上来看,永明以后的骈文对形式特征的追求更加严格:对偶更工整精致,用典更繁密贴切,词藻更华美,声律更讲究。除《奏弹王源》外,沈约的大多数骈文都比较重视声韵之美,因此可以说,骈文发展到沈约,基本达到了成熟时期。  相似文献   

5.
在文学活动中,沈约对文学的认识和理解是沿着陆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这一诗学思路的,他把情感和审美形式看作文学的本质属性而又更侧重于情感表现形式上的审美要求.在沈约的文学观念里,其所强调的"情"是作家内心丰富的自然真切的各类情感、意绪、志趣,是反映作家独特才性的情感、思想,是凭借文采、音韵等审美要素审美化了的情感.而词采、音律等审美要素则又应当是本于情感之自然抒发的词采、音律.  相似文献   

6.
粱武帝并非不知四声,而是主观上排抑四声.有关文献关于梁武帝不知四声的记载是不可靠的.梁武帝排抑四声,与沈约有关.萧、沈之间,既存在着音乐、文学上的观念差异和文坛宗主的地位之争,也存在着由政权更迭而带来的心理猜忌.永明声律论在梁初三十年左右之所以未能大行其道,与武帝排抑四声有着至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接邹立志君长途电话,说她的博士论《诗歌语体论》经过修改、补充,即将问世了,希望我为之写一篇序言。高兴之余,二年半之前她的论顺利通过答辩的情景,又一次在面前映现。记得当时评委会的专家一致给予高度评价,“决议书”写道:“这是一篇功夫扎实,富有创见,学术价值较高的论。它不仅对于诗歌语体学的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应用价值,对于修辞学科学化、现代化具有促进作用,而且对于语言学理论的研究也具有启发意义。”我认为上述评价是比较恰切的,该书的问世不仅对诗歌语体研究是一次较大的开拓,对整个语体学、修辞学甚至对语言学和学,也都“具有促进作用”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船山“声情”诗论是个严谨的科学命题。诗歌的语言只有具备了音乐的艺术特性,才能更完善地表达人的性情。王船山诗论主张是深植于中国诗论的土壤中,发古人所未发,有独到的创建。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古典诗歌有巨大的文化魅力和审美价值,其对外传播和交流有助于实现中西方文化平等对话.本文以"三美论"为着手点,以许渊冲先生的法译诗经为主要分析文本,试图从美学层面上分析和探讨古典诗歌翻译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过程.  相似文献   

10.
齐梁时期存在八病之说,并且与沈约有关系,《文镜秘府论》的声病材料是可靠的。《文镜秘府论》所引沈约"八体"可以看作是八病。八病说的最早探索者是沈约,沈约早在二十岁其创作就追求声律和谐,回避声病。沈约声病说有着丰富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诗意效果是关联理论提出的语言的一种特殊效果,是属于语境效果的一部分,产生于通过一系列弱隐含来达到最佳关联的过程之中,其主要影响因素有隐含义与文体。隐喻越新颖及其弱隐含越多,其语境效果就越强,相应地其诗意效果也越强。在此重点探析诗歌以及小说等文学语境中的概念隐喻及创造性隐喻等的诗意效果。  相似文献   

12.
施愚山的诗学理论很丰富。他提出诗品与人品统一,主张诗当有从平地筑起的平实风格,显示出与王士祯"神韵说"的相异的趣向;又倡导清明广大,一唱三叹,温柔敦厚的诗风,表现出与王士祯的"神韵说"某些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3.
吴奔星先生的诗歌创作是他从事诗歌创作70多年心灵轨迹的写照,体现了其对真、善、美的热烈追求和对假、恶、丑的无情鞭挞。他的诗歌创作、不但有充沛的激情,而且具有学者的睿智;在新、旧诗体艺术优长的相互吸收与融合方面也作出了卓有建树的探讨。在诗歌理论研究方向,“诗美鉴赏学”的建立和诗歌的虚实美学理论的提出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施蛰存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呈现出浓郁的诗性特征,颇似李商隐《锦瑟》中“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复杂韵味。对此富有诗性韵味的女性形象进行解读,笔者认为其诗性由三种因素构成:施蛰存人生感悟及情怀与对古典女性美的文化怀旧情调;弗氏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及施蛰存自身的诗人的气质。  相似文献   

15.
意象历来是诗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在20世纪40年代,九叶诗派诗人、诗学家唐浞通过对诗歌历史与现状的考察,对意象及其特征进行了自己的独特描述,认为意象就是诗歌本身而不只是传达手段,意象是灵魂与意志的凝合,是潜意识与意识之间的桥梁,并认为凝定的“姿”是诗歌意象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6.
作为宋代早起的诗话作品,司马光《续诗话》相对于欧阳修的《诗话》在内容、理论、体制等方面既有继承又有所发展,其诗话中虽未形成完整的诗歌理论体系,但结合其诗文创作,可以相对完整的复原出他的诗歌理论的大概。  相似文献   

17.
论司空图诗歌理论的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空图的理想诗境就是“超以象外,得其环中”,这是整部《诗品》的实质,是司空图诗歌理论的核心。这不仅从《诗品》的各品中体现出来,而且也从司空图的其他诗歌理论中也可见出。  相似文献   

18.
“朦胧后”诗派诗人们有很自觉的诗歌语言意识,他们的诗歌创作实验展示了雅克布森所说的诗性语言的功能,他们的探索是对艺术语言表现能力的探索,但其创作实验在语言方面也存在三个谬误:1、能指泛化,2、语言粗鄙,3、残缺,扭曲,滥用空白等极端行为。这导致了人们对这个诗派存在价值的怀疑,尽管这批诗人们时时有独到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隐喻化批评作为一种诗化批评,具有与普通文学批评大异其趣的审美特征和理论特征.它借助于隐喻的修辞手法,创造出某种艺术氛围和境界,引导读者在其暗示下去感受、体验、理解文学作品的艺术氛围和境界.中国古代文人既是诗人又是批评家的特殊身份,为这种批评形式的发展提供了内在根据.  相似文献   

20.
诗意是文学的基本概念 ,亦可称“文学诗意”。它不仅仅局限于诗歌文体 ,而是整个文学的支撑性艺术因素 ,是文学表达中由作家独特感受作用而通过语言文字的表意系统实现的美的感染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