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作品的爱情书写,本质上是一种爱情想象。从历时的角度看,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爱情想象有过几次大的修辞策略调整:主流意识形态的革命想象→收缩爱情想象空间→关闭爱情想象空间→爱情想象的意识形态突围,分析这种调整的深层规约,可以反观文学修辞中意识形态介入的力度。  相似文献   

2.
修辞史的宏观研究主要可从思维方式、审美观念、价值观念三个方面入手。就思维方式论,汉民族“天人合一”的观念,重经验、重常识的思维方式的演变都对修辞表达产生过影响;就审美观念论,南北朝时期的唯美主义对此时的文学语言的形式美的追求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就价值观论,话语权威的改变对引用产生过重大影响.中庸之道的丧失又导致了辛辣文风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文章描写20世纪中国文学的修辞批评,对文学修辞批评的历史和鉴赏式、对比式批评样式作了综述和评论。  相似文献   

4.
意识形态与乌托邦是社会想象的两个重要维度。意识形态是政治、哲学、美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也是当今学术界最有争议的概念之一。乌托邦则是西方思想史、文学史上的一个永恒话题,尤其在西方文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乌托邦文学作为一种文学现象形成了一条少有间断的传统。在意识形态与乌托邦关系的理论框架内讨论这一问题,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乌托邦文学的社会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在20世纪的西方美学史,审美与意识形态一直是一个学术热点。但令人遗憾的是,大部分研究都是将意识形态和审美艰涩化,甚至置于形而上的哲学话语中加以探讨,往往让人望而却步。如何将意识形态和审美从形而上的哲学话语层面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女权运动,从清末兴女学、不缠足开始,起点既低,而且始终被统摄在男性主导的民族一国家宏大叙事中,作为从属的部分存在。这决定了中国女权话语的男性色彩和国家意识形态特征,也决定了清末文学女权叙事的男性想象特征。女性的缺席,女性体验的缺乏,使晚清小说的女权表达呈现着书写的真实与表现的不真实问题。对晚清女权话语与女性叙事的梳理,是理解和分析20世纪中国文学女性表现的必不可少的起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对汉语修辞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汉语修辞研究深化的两个方面,一是要加强词语和句式运用的研究,二是有关修辞格的研究不能停留在描写上,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分析,探究修辞格形成的机制,以及各种修辞格跟其他语言现象之间的联系。文章以实例对上述两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论述和说明。  相似文献   

8.
上世纪40年代文坛掀起“文艺大众化”和“民族形式”的讨论热潮,这不仅是属于文学本体意义的建设性探讨,同时更凸显论争作家的思想政治的立场和意识形态的诉求,特别是1940年以后以“文艺工农兵方向”为背景的“民族形式”问题的讨论,则主要体现了延安中共意识形态对国统区文艺界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的传媒语境下,消费主义意识形态一跃成为思想、文化以及艺术领域的霸权话语。物欲、性欲、权欲和隐私等欲望能指,曾是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严厉看管的反动对象,在传媒参与建构的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笼罩下,它们一举获得了合法性的历史身份,并由此开始了大规模的文化征服。在文学同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不期而遇中,大众文学因其自身的商品性、娱乐性和消遣性,率先与消费主义意识形态欲望能指演绎了历史空前的叙事狂欢。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同时开始了对精英文学的能指征服,精英文学也在欲望叙事里,走向了身份遗忘与未来混沌的双重迷失。  相似文献   

10.
根据勒菲维尔的改写理论,本文试图探究意识形态对文学翻译的影响,并通过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翻译文学的案例分析来阐述意识形态方面的几个制约因素对文学翻译的操控,尝试证明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不可避免要受到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影响,且意识形态在几个方面对译者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1.
爱是伴随人生的一种必要的生存状态,从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女性追寻理想爱情的艰难历程,他们从情爱欲望的觉醒告白到性爱标准的理性思考,从女性生存困境的拷问到女性本体深层意识的探寻,虽然他们的探索与至今与理想目标有距离,但是他们毕竟是在一步步地逼近幸福的彼岸-平等,和谐、民主的两性之爱。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中国修辞学>是一部以20世纪为时间界限的断代修辞学史研究著作,其主要特点表现在:框架新颖,历时与共时纵横交错;重视理论建设,关注广义的修辞研究;重视与社会、其他学科及学者问的联系;研究上的唯物辩证法贯穿始终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自现代大学产生以后,大学就成为了作家们想象的对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时代环境的日益宽松、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文艺界掀起了一股十分强劲的"大学想象"热潮,产生了一些较为经典的大学小说。从20世纪80年代大学小说的内容看,关于大学的想象主要存在两种类型,即诗意的大学想象与异化的大学想象。80年代后期的大学想象更多的是展示大学在现代性语境下所面临的多重困境,因而重新建构现代大学精神成为作家们思考克服现代性大学危机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4.
大多数中国新诗研究专著,要么专注于个案与思潮分析,要么钟情于诗歌史梳理,鲜有人从微观的视角去深入挖掘20世纪中国新诗中某些比较个人化的表达,比如伦理、人性、亲情、友爱等问题。新世纪之后,这种状况似乎有所改观,对类型诗的关注正逐渐打破原来单一的研究格局,使新诗研究方法日趋多元,像谭五昌这样年轻的新诗研究学者,正在身体力行地践守着这种细部的研究方式。  相似文献   

15.
由著名修辞学史专家宗廷虎教授主编,并与高万云、吴礼权教授共同撰著的《20世纪中国修辞学》,真正做到了实事求是,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是一部客观反映20世纪中国修辞学全貌的重要著作。  相似文献   

16.
翻译研究的文化学派代表人物勒菲弗尔(Lefevere)在<翻译、改写以及对文学名声的制控>一书中提出了制约翻译的三要素:意识形态、诗学、赞助人.其中意识形态是最主要的因素.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以及个人的意识形态会影响译者翻译策略的选定,论文以<红楼梦>的霍译金陵判词为例来说明意识形态对文学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夏宜名 《海外英语》2013,(4X):134-135
通过对《金瓶梅》两个英译本的部分章节的描述性统计分析,该研究旨在从历时的角度对同一民族语境下,译者受不同意识形态的影响在翻译策略转换方面的差异,以期更全面的了解意识形态及赞助人系统和翻译策略转换之间存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多元系统理论和操纵学派的理论在近年来成为翻译研究的热点,有诸多学者用该理论来研究翻译状况。中国近代的翻译状况因其特殊性更是被很多学者研究。本文试图用多元系统理论和操纵学派的理论来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翻译状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儿童绘本作为一种叙事话语、一种文化实践,往往具有社会化和教育的意图,成为修辞建构的特殊场域。从西方修辞学视角,基于两个极具相似性又有各自代表性的系列绘本——《十四只老鼠》系列绘本和《爱与被爱》系列绘本,对照二者在修辞者的构成、修辞对象的选择、修辞文本的建构等修辞策略的运用上呈现的不同特征,显示前者在知识性、教导性、趣味性、审美性等方面都获得了更理想的修辞效果,从中探索有助于中国绘本创作的修辞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由著名修辞学史专家宗廷虎教授主编,并与高万云、吴礼权教授共同撰著的<20世纪中国修辞学>,真正做到了实事求是,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是一部客观反映20世纪中国修辞学全貌的重要著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