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写我家”训练尝试●山东张西梅小语“大纲”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就是说,作文要以学生熟悉的事物为题材,要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学生才能有话可写,才能抒发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2.
《同学少年》2015,(7):8-9
<正>同学少年在您的作文教学实践中,同学们经常会提出的问题有哪些?少年作文课上,总会看到有些同学迟迟不动笔,"无限愁云在眉峰",唉声叹气:"写什么呀?怎么写写呀?好像没什么可写的嘛!"每当这时,我就会问一个问题:"你们读过哪些书啊?"愁眉不展的同学往往都会被问得张口结舌。可见,想要写好作文,不读书是不行的。如果把生活经历比作水的话,那么你读的书就是各种滋味和营养物质。缺了水肯定不行,但一  相似文献   

3.
记得一次作文课,我要学生写《暑假生活片断》的作文,同学们都反映没什么可写。其实,四十多天的暑假生活,可写的东西肯定是很多的,只是“不识庐山真面目”罢了!又有一次我要学生写农村生活见闻,他们说遇见的都是鸡毛蒜皮一类的小事,没有什么可写。于是便启发学生认识、理解、感  相似文献   

4.
《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用恰当的语言文字麦达出来。”习作是语文课程中最重要的内容,也是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最棘手的问题。每听到作文,学生往往如受重负,教师呢?亦不轻快。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呢?我们是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一些尝试。一、写日记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最佳之法叶圣陶先生说“:如果长年坚持写日记,似可以取消命题作文。”日记就是把一天中自己亲身经历的最有意义的事情或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思的内容,用完整的语言文字记叙下来。…  相似文献   

5.
白泉 《四川教育》2000,(1):38-39
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现实生活中,学生普遍存在着对事物要么熟视无睹,要么根本就没有表达欲望的现象。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具体地记叙出来呢?教学实践中我探索出“激发兴趣,一课一得,由小到大”分步训练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黄星英 《考试周刊》2011,(36):65-65
作文是什么?就小学生而言,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可见要写作文,首先就要有可写的内容。但现在学生在作文时,常因没东西写而愁眉苦脸。就是因为他们脑子里没有生活,或者说他们在平时不注意观察生活的习惯。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观察生活的方法,进行观察生活的训练,提高感受生活的能力。这样作文教学才能走出小课堂,走进生活的大课堂,作文教学才能有源头活水,生动活泼。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应解决哪些问题呢?  相似文献   

7.
“作文没什么可写”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张志公先生说:“‘作文太难,不知道写什么,也不知道怎样写’这是很多中学生常常说的话。”学生为什么会感到没什么可写呢?笔者以为有如下原因:  相似文献   

8.
小语《大纲》明确指出:“小学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为了丰富学生写作素材,让他们有内容可写,我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以下三法。  相似文献   

9.
“今天的日记写什么呢?”萌萌咬着笔杆说。“这个题目真不好写,没什么可写的。”小华噘着嘴,一脸的愁容。不知道写什么好,总觉得没什么可写的,这是让许多孩子犯难的问题。其实,生活中可写的内容多着呢!之所以觉得没东西写,是因为你对身边的人和事根本就不留意,经常视而不见,熟视无睹,因而脑子里就只有一些模糊的印象。我们常说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就是说要留心看,留心听,养成一种观察生活的习惯,一种注意周围的人和事的习惯。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捕捉到生活中一些精彩的镜头,一些稍不注意就溜过去了却往往有着不一般意义的事儿。比如你随妈妈去…  相似文献   

10.
作文的时候,有不少同学常常觉得“没有什么可写”,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照理说,同学们平常接触的人和事并不少,必定有写不完的素材。为什么会觉得“没有可写”的呢?一个重要原因是想问题的路子没有打开,写作思维不活,一旦写作思维之门被打开,作文就不愁“没的可写”了。那么,打开写作思维之门的钥匙在哪里?笔者以为,这钥匙便是联想和想象。高尔基说:“联想和想象是创造文学形象的最重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感,就是主体动用各种感官触及外物而有所得。看到一朵美丽的花,听到一声悦耳的叫,摸到一手透心的凉,闻到一阵淡淡的香,看到一个温馨的场面,听到一句暖心的话……都是感。人生在世,均有万事万物可感,但不少同学作文时常常感叹没什么可写,或者下笔只能写出  相似文献   

12.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显而易见,“学生作文”是指学生为提高书面表达能力而完成的习作,为今后走向社会进行有效交流,夯实基础。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写出一篇好的习作呢?一、学会观察积累的方法,做到心中有物1.作文素材来源于观察生活。作文是学生对生活的真实反映,也是学生独特生命的个性体现,由于学生的生活千差万别,对生活的体验也就不  相似文献   

13.
戴秀华 《河北教育》2003,(11):27-28
案例:“比的意义” 片断一: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比的意义,看到“比的意义”中的“比”,你原来是怎样理解的? 生1:比就是比多比少。 生2:比的结果有很多种。…… 师: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了比的意义,看书之后你又是怎样理解比的呢?  相似文献   

14.
有的同学一提起写作文就感到头痛,总觉得没什么可写,对着作文题目愁眉苦脸,不知如何下笔。按理说,同学们的生活还是较为丰富的,在你们周围发生的事、出现的人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那又为何会出现上面所说的这种局面呢?原因在于这些同学平时缺乏观察的习惯,不会挖掘写作素材。下面我就告诉同学们一些寻找写作素材的方法,掌握了它,就真的可以使你的写作“材”源滚滚写不完了。  相似文献   

15.
新大纲指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怎样使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呢?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只掌握字词句篇等语文基础知识,学会遣词造句和布局谋篇还不够,还必须具有较强的观察力、想像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新大纲强调指出:“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为此,在作文教学中,我力求从观察、思维…  相似文献   

16.
日记,就是一天中最有意义,印象或体会最深,最新鲜的事情的记录。它的内容来源于丰富多彩的生活。在此,凡是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只要有意义,有兴趣的都可以写。日记的格式比较简单,一般是第一行写明几月几日(新的一年或第一篇日记要写年)星期几和天气的情况,也可以用标题来点明日记的中心。可是同学们往往一谈到日记,最大的障碍就是感觉.没东西可写,要么写出来的日记就好像一天的流水账。那么怎样才能克服这些现象,写出生动具体的日记呢?  相似文献   

17.
不少同学之所以觉得“没什么可写”,是因为自己有一个“框框”——写文章一定要写好人好事,有“教育意义”的事。而自己呢,一没有捡到钱包可以上缴,二没有生病可以让老师同学来帮助,三没有遇上老人要过马路……于是就觉得“没什么可写”。然而请想一想,鲁迅先生小时候和小朋友们摇船去看社戏,回家路上偷来人家的罗汉豆煮了吃,这总算不得“好人好事”吧?第二天六一公公送来了罗汉豆,少年鲁迅觉得还不如头天晚上偷来的好吃。这是为什么?小孩子觉得那样的生活“有意思”呗!我们写作文也要解放一点思想,不求“有意义”,只求“有意思”。我请同学…  相似文献   

18.
许秋红 《学周刊C版》2011,(4):118-118
有一个网络调查说,中国78%的孩子都怕写作文。为什么?“无话可写”。老师有为同学们“解惑”的责任。怎样才能让同学们有话可写呢?  相似文献   

19.
不少中学生在作文课上常常感到“没什么可写”,或抱着“抓到一个算一个。,“拾到篮里就是菜。的态度,这是不可取的。没有米,当然无以成粥;有了米呢,关键还要注意舂洗,去除杂质,这样烧成的粥才香甜可口。怎样把自己所汲取的材料用在作文里呢?这涉及文章的选材问题。选材就是细筛精选材料,即在确立文章主旨的基础上对占有的材料进行取舍的构思过程。  相似文献   

20.
“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每个学生周围的生活都是丰富多彩的,只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浪花、文章就会有内容可写。学生如何才能擦亮自己的眼睛、从生活中寻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