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辅导教师应明确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原则电大公共英语课共四册.前三册是英语的基础阶段,基础阶段教学的重点应放在语言基础上,而第四册是英语的阅读阶段,阅读阶段重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上述这两个教学原则,辅导教师必须深刻理解并切实贯彻于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密切配合主讲教师,确保本课程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2.
台湾的初中被称作为“国民中学”,历史课程的安排是初一为本地史(台湾史),初二为本国史(中国史),初三为世界史?其现行世界史课程教科书是依据1995年台湾“教育部”发布的“国民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编辑而成的《国民中学历史教科书》第三、四册。这套由两册课本组成的教科书体现出了台湾初中“世界史课程”的学科体系与学科内容。  相似文献   

3.
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第一册安排了求总数和求剩余两类应用题,这是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开始,重点是使学生认识应用题及其结构,初步掌握其分析解题的方法。教材的编排,由原来的两个阶段增加到三个阶段。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认为,在不同阶段教学应有所  相似文献   

4.
新编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是供四年级第一学期试用的。根据教学大纲的精神,小学语文教学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至三年级是一个阶段,四、五年级是一个阶段。前三年基本完成识字任务,进行初步的读写训练,后两年把重点放在有步骤地加速培养读写能力上。四年级第一学期是第二阶段的开始,这册教材注意巩固前三年的学习成果,继续重视词、句、  相似文献   

5.
新编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是供四年级第一学期试用的。根据教学大纲的精神,小学语文教学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至三年级是一个阶段,四五年级是一个阶段。前三年基本完成识字任务,进行初步的读写训练,后两年把重点放在有步骤地加速培养读写能力上。四年级第一学期是第二阶段的开始,这册教材注意巩固前三年的学习成果,  相似文献   

6.
初级中学《中国历史》第一、三册课本试用本,经过从1978年秋以来四年教学实践的检验,将从1982年秋起改为正式本在全国使用。现在把这次正式本修订的情况,作一简要的说明。一修订原则 1.这两册课本分别在1978年秋和1979年秋开始试用,第一册安排在初中二年级上学期,内容从原始人群到南北朝;第三册安排在初中三年级上学期,自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也就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每周均为二课时。从1981年秋开始,根据教育部规定,中小学历史课教学计划和课时都作了适当调整。小学增设历史常识课,安排在五年级,每周二课时。初中一年级上学期讲《中国历史》第一册,每周三课时;初中  相似文献   

7.
刘雅军 《历史教学》2005,(12):28-34
世界历史观念不仅与民族文化反省密切相连,更直接影响着该国民的自我定位及前瞻未来的方向与行动力.明治时代,日本人的世界历史观念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一是以"万国史为世界史";二是"以欧洲史为世界史";三是通过"东洋史的构建",赋予世界历史观念新的内涵.在前两个阶段中,日本人侧重民族文化反省及进取精神;后一阶段则表明日本企图在亚洲及世界国际关系格局中为自己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8.
初级中学《中国历史》第一、三册课本试用本,经过从1978年秋以来四年教学实践的检验,将于1982年秋起改为正式本在全国使用。现在把这次正式本修订的情况,作一简要的说明。一、修订原则 1.这两册课本分别在1978年秋和1979年秋开始试用,第一册安排在初中二年级上学期,内容从原始人群到南北朝;第三册安排在初中三年级上学期,自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也就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每周均为二课时。从1981年秋开始,根据教育部规定,中小学历史课教学计划和课时都作了适当调整。小学增设历史常识课,安排在五年级,每周二课时。初中一年级上学期讲中国历史第一册,每周三课时;初中二年级上学  相似文献   

9.
一、在教学内容方面有了哪些调整? 这次修订,按照1981年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五年制小学教学计划》(修订草案)中小学数学课时的变动,对第二册、第四册的教学内容相应地作了调整;把原来试用本第一册中的“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移到第二册;把原来试用本第二册中“6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移到第三册;原来试用本第二册中连续两问的应用题和连减应用题,由于一年级小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也移到第三  相似文献   

10.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与主要载体。将党史国史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用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帮助学生增加信心、增进团结、增长智慧,是铸魂育人的重要举措。基于“以学生为本”育人理念,阐释党史国史蕴含的思政课教育价值意蕴和融入原则,从筑牢信仰根基、传承红色基因、提升网络素养三个层面论述党史国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有效路径,旨在为增强党史国史教育和高校思政课融合育人的感染力、时效性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册文言课文的编排方式跟前两册不同。前两册是分散在各个单元里,每单元一篇;本册则是单独组元,每单元五篇,共有两个单元,课文篇数几乎增加了一倍。这个变化表明:七年级的文言文(含古代诗歌)教学只是“入门”的准备,而本册则是“入门”的正式开始。这一阶段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试结合本  相似文献   

12.
初中俄语     
新编俄语教材是一套以教科书为基础的系列化教材,品种包括: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练习册、阅读材料、书写本、词汇手册、字母卡片,教学挂图、录音磁带、歌曲集等。供三年制初中使用的教科书为三册(每学年一册);供四年制初中使用的教科书为四册。四年制的前三册与三年制的内容相同,第四册按《教学大纲》要求,语言知识略有扩充,语言能力的训练有所加强。  相似文献   

13.
课程改革已经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课程标准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反映了先进的教学理念。作为一线的历史教师必须解读课程标准、改变教学观念、调整教法、优化教学设计。为了使先进的课程理念与历史教学实践接轨,课程改革下的历史教学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本文试对这一问题作粗浅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作为高校新开设的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对于大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正确认识“三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如何将这一任务有效地在教学过程中贯彻,这是目前从事《纲要》课程教学工作的同志亟须思考的现实课题。本文拟从《纲要》课的课程分析、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等方面,来谈几点教学的感想和思考。  相似文献   

15.
按照中央教育部出版总署发布的教科用书表的规定,本年秋季高中三年级第一学期的历史课本是‘高级中学课本世界近代史’第一册和第二册。这两册课本原来是高中一年级两学期用的,现在暂作本届高三一个学期的课本。这里我们拟具一个精简目录,供各校教师参考。  相似文献   

16.
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效果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屈宏 《考试周刊》2007,(3):53-5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今年秋季在全国高校开设的一门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国史、国情,正确认识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如何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也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新热点,文章从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性质、教学目的以及提高教师队伍建设、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入手,阐述了如何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出版的初中《世界历史》教科书(第一、二册)与初中《中国历史》教科书(第一、二、三、四册)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投入使用以来,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因为编写此套教科书所依据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用本)》在2000年做了一些修订和调整,与之相适应,这套教科书也做了相应的修改。修订后的人教版全套初中历史教材(共6本),在2001年已经全部通过了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查。从2001年秋季起,全国大部分地区将要使用这套修订后的初中历史教材,其中,2001年秋季开始使用《中国历史》的第一册;2002年秋季开始使用《中国历史》第三册和《世界历史》第一册。2003年春季开始使用《世界历史》第二册、也就是这套教材的最后一本,下面对这册教材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8.
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实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小学阶段的课程进行了重大的调整,在小学三至六年级开设了“品德与社会”课程,由于这是一门全新的课程,如何将课程标准提出的理念通过教学来实现,课程的实施是关键。  相似文献   

19.
历史课是一门政治思想性很强的课程,这是由于历史科学本身具有特定的政治思想内容所决定的。历史教学的实践证明,通过历史教学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是可行的。本文就此谈几点粗浅看法,请教于同行。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利用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世界各国本国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什么是爱国主义?按照列宁的说法:“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这种“最深厚”的感情不是生而有之,不会自然产生,而是靠诱发,靠教育,靠培养。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就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贯穿在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各个方面,中华民族历史上  相似文献   

20.
自1956年秋季起,我们全国中学都将按新的教学程序来讲授历史课了。本文所要介绍的是初中课本“中国历史”第三册,即叙述中国近代史(1840—1919)的这一册。这一册是衔接着初中“中国历史”课本第一册和第二册(从中国远古吋期到鸦片战争前)编写的,和第一、二册有着“统一的体裁”,有着共同的体例上的优点。这些优点是:(一)在教材的分量编排上,注意到了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