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自从日本名汉学家内藤湖南先生首倡“唐宋变革”论之后,中外学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学术界普遍认为唐宋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发生巨变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古代社会由前期步入后期的重要转折时期。这种变化在政治、经济、化等诸多领域内都有明显的体现。近年来,随着关于唐宋社会变革的研究日益成为历史学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如何从多元视角来认识和理解这段历史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本刊特约请王永平、宁欣、刘后滨、李鸿宾、王赛时、勾利军六位专家学围绕着唐宋时期的儒学、城市经济、政治制度等问题进行讨论,以期揭示唐宋社会的历史巨变和历史走向。在此将这六篇特稿一并刊出,以飨读。[编按]  相似文献   

2.
最望是晚清的一位学者,汉宋学兼采,不专主一家。他对汉学和宋学都有所继承和批判。汉学、宋学于他都是为了拿来挽救当时破致不堪的社会。本文斌就截望的汉学和宋学做一简单梳理,从中体会戴望用学术来经世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清代的汉学与宋学之争从开始到终结经历的三个阶段:清初,汉学与宋学的初步分化;清代中期,汉学形成了独立的学术派别,汉学与宋学形成了壁垒分明的对立;道成以降,在严重的社会危机面前,汉宋之争趋于汉宋兼采。汉宋兼采虽为传统儒学注入新的活力,但随着近代社会的变迁,传统儒学因不能适应近代社会的需要而出现异端,汉宋之争随之结束。  相似文献   

4.
晚清时代的学术门户之见日益明显,这一方面是由于社会环境造成的,另一方面则是学术自身发展而导致的,又加之内忧外患,统治者在学术上不得不主张"经世致用",这使得清代的汉学与宋学之争不得不服从政治的需要而转向调和。作为封疆大吏的张之洞,在对清季教育改革的第一个时期就提出了"通经致用",为达此目的,他主张调和汉学与宋学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5.
江藩是纯正的汉学家,在经学上依经立说,有理有据。在史学上叙事简明,实事求是,不为个人恩怨所转移。所撰《汉学师承记》,阐述清代汉学家的学术思想、著述及师承关系,条理分明。但为其汉学家法所限,收采过于狭隘,导致汉宋之学门户之争的表面化  相似文献   

6.
章学诚在其论著中多次提到"宋学"一词,与此相关的论述应成为我们解读章学诚思想的重要资料.然而,宋学在长时段的发展流变中,其学术形态和理论内涵都经历了重大变迁,需要对此做出必要的解析和滑理.章学诚在对宋学的褒贬毁誉之间,流露出对"程朱一系"道问学路径的偏倚;同时通过对"六经皆史"这个命题的多重阐发,可以发现章学诚所提倡、所坚守的是兼重义理和知识这种较为健全的儒学发展路向,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对原始儒学之道的某种回归.  相似文献   

7.
建安诗歌处于儒学由汉代的兴盛到魏晋时式微的转折期。这一独特的背景决定了建安诗歌既会受到儒学的影响、打上其思想的烙印,但又不完全受其束缚,呈现出一些不同于儒家思想的特点。本文将从儒学的盛衰转变看建安诗歌所具有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8.
从发展观的转变看“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发展观的转变看“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华东师范大学戚业国目前,以实施素质教育、克服“应试教育”弊端为目标的教育改革正在全国各地展开。教育行为的转变要以教育思想的根本转变为前提,因此,弄清“应试教育”的思想根源是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自黄帝时代起便有史官,由于当时史官职权的特殊性——掌管人事、沟通鬼神,所以史官一开始就有超然世俗政权的地位。但是从春秋战国开始,史官的地位便慢慢下降。至北魏"崔浩国史案"的爆发,真正标志着史官地位从可以和当权统治者平等对话到受统治者控制的一个转变。这其中的原因包括对鬼神不信任、学术的下降以及中央集权的加强、皇权不容侵犯。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目录分类法体现了中国文化价值体系,而“经”是这一价值体系的核心。本文考查了《论语》经典地位突出的过程,试图立足于解释学对这一过程说明,以求对如何传承儒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有宋一代虽积贫积弱,但文治却达到中国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高峰,主要体现在新儒学的复兴.新儒学或宋学所阐发出来的宏大品质给中国历史留下深刻烙印.因此,研究宋学的品质,确立其在中华文化史上的崇高地位,实在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八大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初步实现了执政党角色的转变、工作重心的转变以及发展道路的转变。但中共八大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正确认识中共八大的经验和教训,对党和国家的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隋唐时期,南北统一的政治格局形成.封建经济、文化逐渐趋于繁荣,尽管隋朝存在的时间不长,但对于水道建设、造船和发展其他国家的友好往来与经济文化交流仍然起了很大的作用,为唐代水运事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水运的发展促进了旅游业的繁荣,增强了各地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水运发展无疑对旅游业的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国子祭酒是唐代中央官学———国子监的最高行政长官,在唐代,他不仅只是一个文化官员,而且扮演着文人在政府机构代言人的角色。在某种程度上,他可以被视为一个时代最高学术水平的体现者,其任职人员的情况不仅能折射出特定时代的学术水准,而且也能反映出某个阶段统治者的文化政策,以及对待儒学的态度。唐代安史之乱前后国子祭酒人员的变动即反映出唐代统治者对待儒学态度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桐城麻溪姚氏宗谱》中发掘出未曾被利用过的第一手资料,从桐城姚氏的理学家风、崇尚力行、表彰节孝等方面考察姚鼐与宋学的关系。由此可知,姚鼐尊崇宋学思想的形成与执着,应追根溯源于其家风。姚鼐反汉学、崇宋学思想的背后有着复杂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展开,要求中小学教师由传统传授者、管理者向现代的科研型促进者、引导者转变。现阶段大部分中小学教师仍处在实践——辛苦型的层次上,其素质还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教师应从哪些方面去提高呢?一、敬业乐教,培养科研意识一个高素质的教师必须具有高品位的学术思想。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够本着工作加研究的态度,高屋建瓴地将学科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润物细无声”般地渗透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去,对自身的实践经常作理性的思考。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学校领导和教师认为教学只要有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列宁亲自制订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内容截然不同,却均抓住了各自面临的主要矛盾,拯救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剖析其问之实事求是态度及与时俱进精神,了解其中对经典社会主义理论之突破与发展,对把握列宁主义精髓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素质教育及其认识误区入手,分析了素质教育同全面发展教育的共同目的都是为了全面提高国民的素质,全面提高人才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但它的前提必须是尽快转变观念,注重思想品德、心理素质的培养,改革考试制度,提高师资水平,实施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提出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它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出发,以全面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健康的个性为宗旨。为此中小学电视教材的发展必需适应素质教育要求,充分运用现代教学理论、思想和方法做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20.
羌人内迁关中,南北朝时已分布很广.至隋唐,关中地区仍有许多羌村,居住着大量羌人.利用碑铭,结合传世文献,概括隋唐羌人在关中的分布,并探讨关中羌汉融合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