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语第一册《我的空中楼阁》一中有这样一段话:“光线以明亮为好,小屋的光线是明亮的,因为屋虽小,窗很多。例外的只有破晓或入暮,那时山上只有一片微光,一片柔静,一片宁谧。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山是不动的,那是光线加强了,是早晨来到了山中。当花瓣微微收拢,那就是夜晚来临了。小屋的光线既富于科学的时间性,也富于浪漫的学性。”笔认为这段话中加点的“蕊”字运用有误。  相似文献   

2.
下面是我在高中一年级第一册语文写作第二单元的教学实录:各位同学,我们知道,想像和联想是我们写作中表现主观色彩的两种手段。学习运用这两种手段,对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下面让我们一起探讨这两种手段在写作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几乎不可更易一字的散文名篇,但文中的两个"花蕊"却用得不恰当:"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山是不动的,那是光线加强了,是早晨来到了山中."  相似文献   

4.
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几乎不可更易一字的散文名篇,但文中的两个“花蕊”却用得不恰当:“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山是不动的.那是光线加强了.是早晨来到了山中。”  相似文献   

5.
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几乎不可更易一字的散文名篇,但文中的两个“花蕊”却用得不恰当:“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山是不动的,那是光线加强了,是早晨来到了山中。”稍有生物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花蕊”是被“花瓣”所包裹着的,处于花冠的中心,非叶状体。既能“绽开”又能“收拢”的,应该是叶状体“花瓣”,而不是“花蕊”。作者在紧接着上面所引的两句话的后面写道:“当花瓣微微收拢,那就是夜晚来临了。小屋的光线既富于科学的时间性,也富于浪漫的文学性。”由此也可以看出,前…  相似文献   

6.
夏吉中 《学语文》2004,(4):4-14
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一文中有许多生动的比喻,其中一个是“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这个比喻非常生动的描摹出了破晓(入暮)时刻,光线逐渐加强(减弱),小屋逐渐明晰而突出(暗淡而模糊),群山则仿佛逐渐后退(前进)的景象。(加点词语可用括号内词语代替一笔者)但美中不足,从作者所作的比喻本身看,花蕊的本体肯定是山。理由有二:其一,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其二,花蕊绽开好像层山后退。但实际上,花蕊是雄蕊和雌蕊的合称,居花中间,它不会绽开,绽放的是花瓣,花瓣合称为花冠。(见右  相似文献   

7.
<正>在教学《我的空中楼阁》时,笔者请学生找自己喜欢的语句,许多学生都选择了以下两句: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象群山退了一些。山是不动的,那是光线加强了,是早晨来到了山中。当花瓣微微收拢,那就是夜晚来临了。这两句确实是耐人寻味,在全文中非常有代表性,能够典型表现本文优美动人、柔和温婉的语言风格。那么如何能让学生透彻的体验如此美妙的语言呢?笔者  相似文献   

8.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这是郑愁予在《错误》里最吸引我的句子。"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山是不动的,那是光线加强了,是早春来到山中。当花瓣微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有这样一例比喻:“①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②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上例为两个比喻的连用,值得商榷的是,前一比喻的喻体和后一比喻的本体是什么?从原句不难看出两者均为“花蕊”。这对前一比喻来说问  相似文献   

10.
《语文知识》1996年第2期《一例值得推敲的比喻》一文,对高中语文第一册台湾作家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中的词语使用提出了批评。批评者认为:“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A)中一般,慢慢地花蕊(B)绽开了一些,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一句中,连用两个比喻,(A)  相似文献   

11.
在人的一生中,孩童时期的想像力是最丰富的。但同学们在写作中却常苦恼于写不出精彩来,其实那是你没有大胆地想像。如何能让自己插上想像的翅膀呢?让我们先来听一听下面的对话:一次,我和几个小朋友聊天。他们都说我长得很漂亮,我心里美滋滋的。便问:“那你们为什么说我长得漂亮呀?”其中一个男孩说:“你眼睛很大,鼻子很小,嘴巴红红的。”而女孩却说:“你的眼睛像两颗发着光的黑珍珠,你的鼻子就像个小滑梯似的。”这时,一个非常淘气的男孩笑着说:“老师,你的脸就像一个粉刷得白白的房子。一双明亮的眼睛就像两扇窗户,每天起床打开它,就会看到…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我的空中楼阁》第12自然段,描写小屋和山的阴晴变化,想象新奇独特,意象鲜活雅致,意境宁静幽雅、神奇美妙,令人遐想联翩。遗憾的是.“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句中的“蕊”字应是“蕾”字。“蕊”乃花心。无以“绽开”,“蕾”即花苞,包括“花瓣”和“花蕊”,才会“绽开”。  相似文献   

13.
苏强问:《我的空中楼阁》是怎样变换立足点写景状物的? 《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那像眉黛似的远山,那苍翠欲滴的山林,那万紫千红的花蕊,那虚无缥缈的小屋,简直就是一幅淡雅、优美的山水画。何以写得这么淡雅、这么优美?定景换点,变点换景呗! 在第一部分里,作者立足于小屋之外,描写了小屋的位置与环境。作者先立足山外,对小屋和山的关系,进行了全景远观:小屋立于山脊柔和之处,点破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风景的内容。既给山增了一点生气,又使山添了一点情调。然后立足山上,对小屋和树的关系,进行了局部近看:有了这许多树,小屋就有了许多特点。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满山皆树,显出小屋  相似文献   

14.
水杉树林     
漫步在那片水杉树林里, 我俩都在沉默. `树叶"沙沙"作响, 让我忆起刚进入校园时许下的那个愿望: 在这片水杉树林的深处, 建一座小屋, 让每天晚上, 我们都在暖橙色的灯光下一起攻读.  相似文献   

15.
比喻是一种运用较广的修辞现象。构成比喻的基本条件是喻体同本体间的相似性,把握相似点是理解含有比喻的文意和恰当运用比喻写作的前提。但是,一件客观事物可能具有多重性质特征,人们认识同一件事物也可以站在各自不同的角度。因此,把握相似点往往是困难的。较为准确地把握比喻中喻体和本体的相似点,有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先分析下面的例句: 1.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 2.有的石头象莲花瓣,有的象大象头,有的象老人,有的象卧虎……(李健君《雨中登泰山》) 例1中本体“山”、“小屋”和喻体“眉黛”、  相似文献   

16.
题目提示:这是一篇想像类的话题作文。写作此文,要注意几点:一、收集资料,精选写作内容。月球是地球的近邻,是人类亲密的朋友,从古至今,有关月球的资料可说是浩如烟海,如果什么都写,那就可能什么也写不透。因此,必须根据自己的写作能力,选择自己擅长的内容进行写作。二、想像要新颖,同时也要科学合理。想像不等于乱想,我们的想像要经得住科学的检验,也就是要合乎事理。这就需要我们在写作中准确运用相关的科围绕“月球”这一话题,展开想像,写一篇五六百字的文章。(新人教版)学文化知识,否则,写出来的文章就会因站不住脚而缺乏生命力。三、确定相应的文体。写想像作文,童话、寓言、神话、科幻小说等都是可供选择的文体,这就要看你擅长写哪一种了。同时,在写作中不妨多注意增加文章的情趣,这样你的文章就会既出色又吸引人。(白美万)  相似文献   

17.
两根灯草     
这篇文章在构思手法上大胆启用想像这一独特的表现手法。借幻影让严监生跨越时空,直言表白,深刻的对比剖析,令嘲笑者汗颜。这给我们在写作时留下深刻的启示:合理的联想与想像会使我们的文章神采飞扬。  相似文献   

18.
“续写”是记叙文写作中的一种常见形式,对于训练学生的想像力很有益处,其写作的根本要求在于上下协调、一脉相承,而这其中想像是关键。我们知道,合理是想像的基础,创新是想像的生命。那么,续写类记叙文如何来发挥合理的想像呢?下面结合具体的例子,谈谈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想像 ,是人在大脑中对原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一种心理活动 ,其特点是思维的合理性、多样性和新颖性。与小说、诗歌等文学体裁一样 ,在散文的欣赏与写作中 ,想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却发现不少同学不大重视或不知如何运用想像来进行散文的阅读和写作。他们不善于运用想像体味散文名篇的妙处 ,更不善于运用想像使其所写作的对象充满艺术情趣和神韵 ,写出的文章常常出现立意陈旧肤浅、语言呆板枯燥、情感平淡无味的现象。如何发挥学生的想像能力 ,提高学生散文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我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  相似文献   

20.
一、整体感知在教《我的空中楼阁》一课时,我别开生面地以一首自己填写的词来表达读完全文的整体感知:长相思山万重、水万重,身在千重云水中,疏烟入帘栊。月朦胧,花朦胧,伊人如雪织幽梦,西楼拂国风。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吟咏品味,争相谈到自己的见解:——这座小屋就像海子的那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小屋夜里的光线有“淡月失梅花”一般的朦胧、缥缈。——小屋如同海边的贝壳,记载着海风和涛声,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