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宁波市大学生体质监测及参加体育活动状况的调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运用体质监测、问卷调查、文献资料调研和数理统计等方法 ,对当前宁波市大学生的体质状况及参加体育活动情况进行调研分析。结果表明 :宁波市大学生身体形态、机能、素质指标均与全国同龄学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宁波市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参加体育活动 ,活动的时段以清晨为主 ,他们在选择活动项目、形式、场所时带有明显的性别特征 ,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不是单一的 ,而是多层次的 ,运动场所的不足和运动器材的短缺是影响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宁波市大、中学生体质监测及参加体育活动状况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周建伟 《体育科学》2004,24(10):56-59
通过运用体质监测、问卷调查、文献资料调研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当前宁波市大、中学生的体质及参加体育活动情况进行调研分析。结果发现:1)宁波市大、中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等指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增幅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他们的身体形态指标,大部分与全国同龄人基本相近,少部分与全国同龄人存在着差异。身体机能指标与全国同龄人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身体素质指标,少部分与全国同龄人基本相近,大部分与全国同龄人存在着差异。2)宁波市大、中学生不同程度地参加了体育活动;活动的时间以白天为主;他们在选择活动项目、形式、场所时都带有明显的性别和年龄特征;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层次的;运动场所的不足和运动器材的短缺是影响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湖北省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态度、动机、次数、时间、形式、场所、项目选择及影响因素等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有87.36%的大学生能不同程度地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但强度和时间明显不足,12.64%的大学生从来不参加任何课外体育活动;73.97%的大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抱有明确的动机,增强体质、消遣娱乐和应付考试是他们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动机;学业负担偏重、场地器材不足、学校组织不力是影响他们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障碍因素;湖北省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是免费体育场(馆)和校内空地;三大球是湖北省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项目;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以与同学(朋友)一起活动为主。  相似文献   

4.
着装泳练习对提高自救与救生能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宁波市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宁波市大部分大学生是喜欢或非常喜欢、并不同程度地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锻炼的时段以清晨为主;在选择活动项目、形式、场所时带有明显的性别特征;其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是多层次的;运动场所的不足和运动器材的短缺是影响其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江西省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得出:课外体育活动是多数大学生课余活动的重要内容,男生的开展情况好于女生;大学生课外活动择项主要集中在球类,其中篮、排、足球与羽、乒、网球相差无几,择项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大学生每周参加2—4次,每次在30mln-1.5h,,下午进行体育活动的占多数;影响大学生课夕卜唪育活动的主要因素是学习紧张和运动场地设施不足等。据此,章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6.
运用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武汉地区普通高校大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客观的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大学生课余体育活动的参与率达到85.24%,但能成为体育人口的却仅为32.33%;“增强体质”、“娱乐、消遣”、“兴趣爱好”等是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的最主要动机;而制约大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最主要的因素是“缺乏场地设施”、“没时间”、“无人组织、指导”等。  相似文献   

7.
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宁波市知识分子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口、体育活动的形式、体育活动项目的选择特征、参加体育活动动机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等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了发展宁波市知识分子体育活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宁波市大学生双休日体育活动情况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运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等方法 ,对当前大学生双休日体育活动情况进行了调研分析。结果发现 :大部分大学生喜欢或非常喜欢在双休日参加体育活动 ;他们参加活动的动机是多层次的 ;活动项目的选择主要以球类运动为主 ;活动的时段多选择在双休日的下午 ;运动场所不足是影响他们参加双休日体育活动的最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安徽80后大学生体育价值观及影响因素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体育在教育整体转轨的张力中表现出独特性,为了解有关80后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参加体育活动的内容及形式,所表现出来的新特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安徽省1000名80后在校大学生的体育观念与影响体育活动的因素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研究表明:80后大学生对体育运动持有的专一性倾向,是基于他们对运动背后的文化性背景、竞争性生活的浓厚的感情基础和价值认同;部分80后大学生在体育意识上对体育作用于健康的认识存有盲点;80后大学生对体育课的满意度。恰恰是建立在重传统轻创造的学习意识中、习惯于重管理轻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他们创造能力及其潜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专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宁波市中专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进行调研分析.结果表明近3/4的中专学生喜欢或非常喜欢课外参加体育活动;他们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层次的;运动场地不足和运动器材短缺是影响中专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山东省大学生健康状况及体育活动情况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问卷调查,对山东省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及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旨在了解山东省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及参加体育活动的现状,为进一步提高我省大学生的体质和健康,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大学生体育现状及相关理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湖北省在校大学生体育现状及相关理念进行研究,分析了大学生对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认识、动机、外部驱动因素、闲暇时间活动选择、体育活动项目、体育活动频度及影响参加体育活动的因素等问题,并对改善大学生体育生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颜意娜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24(6):127-130,F0003
基于目前国内体育活动与心理素质教育结合的思想,采用多元方差和回归设计,对3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包括心理适应能力、人际关系综合能力、自信心3份问卷和体育活动参与情况的调查。结果表明:经常参加艺术体育类活动的大学生在自信心方面表现出了相对较高的水平;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大学生比不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大学生在心理素质方面表现出了较高的水平;每周参加2次及以上体育活动的大学生比只参加1次的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表现出了较高的水平。每周参加3次或以上体育活动的大学生在心理适应方面表现出了较高的水平;每次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与大学生的自信心存在高相关,预测模式显示每次参加体育活动时间越长的大学生,自信心表现越强。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体育活动的态度及其行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大学生体育活动行为是受体育意识影响的,即参加什么样的体育活动,参加体育活动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主要取决于他们对体育价值与功能的认识程度和所持的态度积极与否。因此,分析研究大学生体育活动的态度与行为,并作出解释和评价,不仅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性的对策,指导大学生的体育活动,同时也有助于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继续深化。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天津市8所普通高校的在校大学生,高校分别是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理工学院、天津商学院、天津外语学院。1.2研究方…  相似文献   

15.
宁波市女职工体育健身活动情况调研分析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1  
运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当前宁波市女职工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情况进行调研分析。结果发现大部分女职工经常和有时参加体育健身活动;她们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动机是多层次的;活动的时间大多数为10~30min;在选择健身活动项目、形式和场所时都带有明显的年龄特征;家务重、工作忙、无时间和本身不喜欢体育活动是影响她们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校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普通高校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与时间、动机、形式、项目、场所及影响因素等进行综合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约有84%的大学生能不同程度地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但强度和时间明显不足:16%的大学生从来不参加任何课外体育活动。我国90%的大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抱有明确的动机,身体健康、娱乐身心、达标是我国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动机。没时间、无器材、无场地、无兴趣是影响我国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障碍因素。我国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是本校体育场馆和宿舍;球类是我国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首选项目,以个人锻炼形式为主。建议通过建章立制,加大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宣传、辅导以及场地设施建设力度,改变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明显不足的状况。  相似文献   

17.
对我院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武汉工业学院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发现:大部分学生经常或有时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他们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是多层次的,选择的活动项目以大小球类项目为主.缺少场地器材、学习压力大、怕累、缺乏技术指导,是影响他们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最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高校扩招后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高校“扩招”后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多数的大学生对体育活动抱有兴趣,健身、调节心理与娱乐是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价值取向,场地器材严重短缺是学生参加深外体育活动的主要障碍,并提出大力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体育教学应加大实用性、趣味性的多样化教材内容,从而达到对学生终身体育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9.
体育活动对高校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考察体育活动对大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自信心和人际交往能力的作用,研究社会活动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影响。将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和频率对心理素质发展的影响,以及大学生体育活动参加者的年龄对心理因素发展的影响作为研究内容。研究采用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人际关系综合能力、自信心3份问卷对6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体育活动项目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不同,形体健身操类项目对大学生自信心的影响最大;大学生每次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长于1h能有效改善大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参与体育活动的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和人际关系均得以不断地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通过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体育态度、参加体育活动的目的、影响其参加体育活动的因素等进行了问卷调查,为进一步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和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