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9 毫秒
1.
高中数学第一册(下)(试验修订本)第120页中给出了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坐标表示公式:a·b=(x_1i+y_1j)·(x_2i+y_2j)=x_1x_2+y_1y_2;并给出了证明。下面我们给出此公式的另一种证法。  相似文献   

2.
<正>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三边都不在坐标轴上(或不与坐标轴平行)的三角形面积问题,成为了近年中考命题的热点之一.解决此类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常用的方法有:割补法,公式法,平行线法等.本文介绍一种全新解法,供大家参考.定理若A(x_1,y_1),B(x_2,y_2)(x_1≠x_2)为直线y=kx+b(k≠0)上的两点,P(m,n)为直线y=kx+b外一点.则有  相似文献   

3.
在xOy平面上给定两个不同的点;A_1(x_1,y_1)位置及A_2(x_2,y_2)。用点A把线段A_2A_2按比例λ_1:λ_2进行分割,求A点的坐标,假定线段A_1A_2不与x  相似文献   

4.
三点共线定理是:平面上三点(x_1,y_1)(x_2,y_2),(x_3,y_3)共线的充要条件是x_1 y_1 1x_2 y_2 1=0.x_3 y_3 1 关于这个定理的应用大致有两类:一是判断三点共线;二是根据三点共线证明或求解某些特殊问题。本文列举数例说明三点共线定理的后一种应用,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5.
我们知道,三角形的面积可用它的顶点坐标的行列式表示:设△ABC三个顶点坐标为A(x_1,y_1),B(x_2,y_2),C(x_3,y_3),则三角形面积为: 由于三角形的边长也可以用它的顶点坐标不表示,BC=a,AC=b,AB=c,有  相似文献   

6.
在平面解析几何中,我们知道二元二次方程 Ax~2+Bxy+Cy~2+Dx+Ey+F=0 (L)其中A、B、C不全为零,表示二次曲线。设在二次曲线(L)的同一平面上有已知点P(x_0,y_0),按如下置换法则;以P点的坐标(x_0,y_0)与二次曲线(L)  相似文献   

7.
平面上的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为x~2/a~2±y~2/b~2=1、y~2=2px。在其曲线上的点(x_0,y_0)处的切线方程可表示为x_0x/a~2±y_0y/b~2=1、y_0y=p(x x_0)的形式。这种形式与原曲线方程有明显的对应关系,便于记忆,并可以推广到平面上高次曲线。为了便于讨论,我们把平面直角坐标系中3次曲线方程的一般形式表示为  相似文献   

8.
待定系数法是中学数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本文就平面解析几何的特点,归纳总结出应用待定系数法时确定系数的几种方法。1.直接利用条件确定待定系数例抛物线 y~2=2px 的内接正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在原点,三边上的高都通过抛物线的焦点,求此三角形外接圆的方程。解如图1,设 A 点的坐标为(x_1,y_1),则 y_1=(?)因此 A 点的坐标为(x_1,(?)),由对称性得 B 点的坐标为  相似文献   

9.
线段的定比分点坐标公式x=(x_1 λx_2)/(1 λ),y:(y_1 λy_2)/(1 λ),λ=(x-x_1)/(x_2-x)反映了线段的起点P(x_1,y_1)、终点P_2(x_2,y_2)、分点P(x,y)与定  相似文献   

10.
平面图形翻折的实质是一种旋转变换,本文利用坐标法推导平面图形上两点经翻折后的距离公式,并举例介绍公式的应用。定理如图1,设平面直角坐标系xOy内两点A(x_1,y_1),B(x_2,y_2)(其中y_1>0,y_2<0),若固定半平面x′Oy′x,将半平面xOyx′沿着x′x  相似文献   

11.
在变换φ下,xOy平面内的点P(x,y),变换为uOv平面内的点尸P~1(u,v)。设xOy平面内的点P_1(x_1,y_1)、P_2(x_2,y_2),通过变换φ,在uOv平面内对应的点分别为P_1′(u_1,v_1)、P_2′(u_2,v_2)(x_1≠x_2,u_1≠u_2),则有  相似文献   

12.
我们熟知:当已知线段两端点为P_1(x_1,y_1)、P_2(x_2,y_2)、点P(x,y)分所成的比为λ时,点P的坐标是: x=(x_1+λx_2)/1+λ,y=(y_1+λy_2)/1+λ(λ≠-1) 如果我们将上述线段更换为圆柱、棱柱、圆台、棱台、圆锥、棱锥,则可得到一组与线段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形式相似的结论: 若换线段为棱台有:结沦一:设棱台上、下底的面积分别为S′、S,平行于两底的截面积为S_0,若截面分高的上、下两部分之比为λ,则:  相似文献   

13.
建立斜率公式模型形如(y_1-y_2)/(x_1-x_2)的分式,可把它理解成平面直角坐标系内,连接两点p_1(x_1,y_1),p_2(x_2,y_2)的直线的斜率,从而把这类问题转化为解析几何中直线的斜率问题.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过二次曲线Ax~2+Cy~2+Dx+Ey+F=0 (g)上一点P_1(x_1,y_1)的切线方程为Ax_1x+Cy_1y+D((x_1+x)/2)+E((y_1+y)/2)+F=0(h)。这是一个将切点(曲线上的点)的坐标x_1、y_1与切线上的点(曲线外的点)的坐标x、y联系起来的公式。当已知切点P_1的坐标P_1(x_1,y_1)时,将x、y看作变量,则(h)为过P_1的切线上点的坐标满足的方程,即过P_1的切线方程。当已知曲线外一点P的坐标P(x,y)时,将x_1、y_1看作变量,则(h)  相似文献   

15.
从平面几何到代数、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证明三点共线的命题、方法、技巧,实在不少,它们都可以归结为等价命题.(1)P、Q、R 三点共线(在同一条直线上).(2)P 在直线 QR 上.(3)P 到直线 QR 的距离为0.(4)P、Q、R 都是平面α与β的公共点.(5)P、Q、R 是△ABC 外接圆上一点分别在直线AB、BC、CA 上的射影.(6)S_(△PQR)=0。(7)三点 P、Q、R 在直线 AB 同侧,且 S_(△PAB)=S_(△QAB)=S_(△RAB).(8)线段 PQ、QR、PR 中,有两条之和等于第三条.(9)k_(PQ)=k_(PR).(10)若直线 PQ 的方程为 Ax By C=0,则直线 PR 的方程为 kAx kBy kC=0(k≠0为常数).若设三点 P、Q、R 的坐标分别为(x_1,y_1)、(x_2,y_2)、(x_3,y_3),则有(11)(x_3,y_3)满足方程(x-x_1)/(x_2-x_1)=(y-y_1)/(y_2-y_1).(12)设λ_1=(x_1-x_2)/(x_2-x_3),λ_2=(y_1-y_2)/(y_2-y_3),则λ_1=λ_2.  相似文献   

16.
设P_1(x_1,y_1),P_2(x_2,y_2)是坐标平面上的两点,直线L的方程为f(x,y) =ax by C=0,二次曲线G的方程为 F(x,y)=Ax~2 Bxy Cy~2 Dx十Ey十F=0.1 若记直线P_1P_2与直线L的交点为P(x,y),并且P点分所成的比为λ(λ≠-1).则 x=(x_1 λx_2)/(1 λ),y=(y_1 λy_2)/(1 λ).代入方 程f(x,y)=0得:a(x_1 λx_2) b(y_1 λy_2) c(1 λ)=0,即ax_1 by_1 c λ(ax_2 by_2 c)=0.  相似文献   

17.
<正>1.圆锥曲线涉及中点弦求曲线方程和直线方程的问题,经常用点差法设而不求解题例1已知椭圆E:x2/a2/a2+y2+y2/b2/b2=1(a>b>0)的右焦点为F(3,0),过点F的直线交椭圆E于A,B两点,若AB的中点坐标为(1,-1),求椭圆E的方程。解:设点A(x_1,y_1),B(x_2,y_2),则(x_1-x_2)(x_1+x_2)/a2=1(a>b>0)的右焦点为F(3,0),过点F的直线交椭圆E于A,B两点,若AB的中点坐标为(1,-1),求椭圆E的方程。解:设点A(x_1,y_1),B(x_2,y_2),则(x_1-x_2)(x_1+x_2)/a2=-(y_1-y_2)(y_1+y_2)/b2=-(y_1-y_2)(y_1+y_2)/b2。  相似文献   

18.
用三点的检定标准鉴定二维坐标测量仪器的综合精度,输入x_1与x_2,得出y_1与y_2,然后可从闭合差方程中得到纵座标和横座标的综合标准偏差。  相似文献   

19.
正我们知道,抛物线y=ax~2+bx+c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为x=b/(2a)。抛物线的轴对称性是二次函数的一个重要特征,即若抛物线上有两个对称点的坐标为(x_1,y_1)、(x_2,y_2)则一定有y_1=y_2,且其对称轴为x=(x_1+x_2)/2。当抛物线开口方向向上,抛物线上的点距离对称轴越远,所对应的点的纵坐  相似文献   

20.
1.1997年联赛二试第二题试问:当且仅当实数X_0,X_1,….x_n(n≥2)满足什么条件时,存在实数y_0,y_1,…,y_n使得Z_0~2=Z_1~2 Z_2~2 … Z_n~2 ①成立,其中z_k=x_k iy_k,i为虚数单位,k=0,1,…,n,证明你的结论.解 当且仅当实数x_0,x_1,…,x_n(n≥2)满足x_0=0条件时,存在实数y_0,y_1,…,y_n使得Z卜Z卜Z打一十ZS O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