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问题的提出现行无机化学教材在铜的性质章节中普遍认为:Cu(?)CuX_2(X=Cl,Br)而高中化学教材则明确指出:Cu+Cl_2(?)CuCl_2铜是29号元素,价电子构型是3d~(10)4s~1,它可以失去一个电子形成3d~(10)4s~0电子构型的Cu~+,也可以失去两个电子形成3d~94s~0电子构型的Cu~(2+)。通常我们接触到的是Cu~(2+)化合物,但这并不意味着Cu~(2+)一定比Cu~+稳定,也并不意味着Cu的氧化产物就一定是Cu~(2+)化合物。按洪特规则,铜I的3d~(10)构型比铜II的3d~9构型能量低,从铜的电离能数据上看:Cu(g)-e~-→Cu~+(g) I_1=7.7eVCu~+(g)-e~-→Cu~(2+)(g) I_2=20.3eV在气态时,Cu~+要比Cu~(2+)稳定得多,氧化剂通常只能氧  相似文献   

2.
在pH2.5~5.0条件下,Cu~(2+)与红色的氯磺酚S(CS)作用生成蓝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650nm,比CS本身红移86nm。铜含量在0~20μg/10mL范围内符合Beer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6.87×10~4L·mol~(-1)·cm~(-1)。研究了CS与Cu~(2+)的光谱变化、反应条件、表面活性剂及共存物质的影响。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有增敏作用。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用于多种粮食,油料作物中铜(Ⅱ)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酿酒和产朊假丝两种酵母对Cu~(2+)吸附效率的差异及其原因。方法:在最优条件下,让酿酒和产朊假丝两种酵母菌分别与同浓度的Cu~(2+)作用,作用相同时间,检测两种酵母菌吸附的Cu~(2+)浓度,最后进行数据比较、分析。结果:产阮假丝酵母较酿酒酵母对重金属Cu~(2+)具有更高的吸附效率,其原因是由于产阮假丝酵母存在更多的Cu~(2+)结合位点,以及吸附空间的互相协同作用。结论:产朊假丝酵母可作为一种潜在的吸附金属离子的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4.
一、实验原理 以稀硫酸作电解质溶液,用铜作阳极,铁作阴极。利用通电不久一段时间内,H~+在铁棒上放电,而阳极铜本身溶解,变成蓝色的水合铜离子,通过蓝色溶液在溶液中阳极区出现,而和阴极区无色溶液形成一明显分界面,可说明放电速度(指单位时间内铜原子的放电数目,即单位时间内产生铜离子数)比离子迁移速度(指单位时间内从阳极区迁移走的铜离子数)大得多。 二、实验操作: 取一U形管,向其中注入3M的硫酸溶液,插入一根铜棒作阳极,一根铁棒作阴极,接在12伏直流电源上,则在阴极(铁棒上)有氢气放出,阳极(铜棒)溶解,开始由于生成的Cu~(2+)较少,  相似文献   

5.
早在19世纪初;人们就已经知道铜是人体中的必需微量元素,其总含量很少,大约为50-120毫克.成人每天需要铜0.05-2毫克.随同食物进入消化道的铜主要由十二指肠吸收,但胃及小肠也有一定的吸收能力.体内的铜可与多种酶蛋白结合,构成某些酶的辅基,参与机体的代谢过程.人体中有三十几种含铜酶,主要有铜蓝蛋白、超氧化歧化酶、细胞色素氧化酶、酪氨酸酶、多巴胺羟化酶及单胺氧化酶等,它们在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和药理功能.一.铁的“助手”在生物界中,除部分低等动物如节肢动物及软体动物的血液是以钢为载氧体外,大…  相似文献   

6.
一、目的 运用氧化业铜在酸性溶液中生成的±1价铜离子发生歧化反应制岔金属铜溶胶。并观察胶体的相对稳定性。 二、原理 用醛类物质还原新制的Cu(OH)_2,可以生成红色的Cu_2O沉淀,再加入过量的酸,使Cu~ 歧化生成Cu~(2 ),和Cu,新生的细小晶体铜分散在溶液中,即形成黄绿色透明铜溶胶,具有十分显著的丁达尔现象。静置约半小时,溶胶有少量凝聚,产生黑色的粗颗粒铜沉淀,证明胶体分散系不如溶液分散系稳定。  相似文献   

7.
铜与人体健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铜是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一种微量元素。它有抑菌灭菌,防癌抗癌的功效。正常人体内约合有100至150毫克铜。贮于肝、肾、脑、骨骼、皮肤和毛发中。食物(如精、脂肪酸)在人体中可以在非常缓和的条件下进行氧化,是因为人体内有高效的有机催化体系一酶一的控制,而人体内30种以上的蛋白质和酶中都含铜,例如铜离子(Cu2+)是酪氨酸酶、抗坏血酸氧化酶、细胞色素氧化酶等氧化酶的必要组分,如果除去了酶里的铜离子,这些酶都失去催化活性。铜在血红蛋白形成中的作用,一般认为是促进对肠道铁的吸收和从肝及网状内皮系统的储藏中使它释放出来…  相似文献   

8.
小球藻生物吸附废水中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小球藻作为生物吸附剂,去除水溶液中微量Cu~(2+),研究结果表明小球藻对Cu~(2+)的生物吸附主要经历了快速的吸附和缓慢的吸收两个步骤:pH值是影响Cu~(2+)生物吸附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最佳pH值在6~8之间;离子强度对Cu~(2+)的吸附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小球藻对Cu~(2+)的生物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方程。  相似文献   

9.
维生素K和维生素C缺乏都可引起出血 ,但它们在发生机制、临床表现等方面是有显著不同的 ,兹分述如下 :1 维生素K维生素K(又叫凝血维生素 )有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两类。天然存在的维生素K是溶脂性的 ,有K1(叶绿醌 )和K2 (甲萘醌 )两种 ,K1主要存在于植物中 ,K2是动物肠道内细菌合成的代谢产物 ,在肝脏中含量丰富 ;人工合成的有维生素K3 和K4 ,溶于水 ,可口服及注射。它们的生物化学作用是参与某些蛋白质合成后修饰的羧化反应。在人体内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除凝血因子Ⅱ、Ⅶ、Ⅸ、Ⅹ以外 ,蛋白C和蛋白S也参与了凝血的调控 ,也…  相似文献   

10.
铜原子的特征电子构型3d~(10)4s~1,属ds区,Cu~ 电子构型3d~(10),Cu~(2 )电子构型3d~9。Cu的第一电离势7.7ev,第二电离势20.2ev。标准电极电位Cu~(2 )/Cu~ 0.17v,Cu~(2 )/Cu0.34v,Cu~ /Cu 0.52v。从特征电子构型来看,Cu(I)比  相似文献   

11.
大家知道,锌是能够置换溶液中铜离子的: CU~(2 ) Zn=Cu十Zn~(2 )至于铜氨溶液中,铜离子已成络合中心离子,势必使溶液中铜离子的浓度大为降低,那么,锌能否置换铜氨溶液中的Cu~(2 )离子呢? 我做了如下实验:取0.5M的硫酸铜溶液10ml,滴加浓氨水,制得蓝色铜氨溶液,然后,加几颗小锌粒,可发现铜氨溶液颜色逐渐变淡,最后变成无色,同时锌粒表面变黑,铜沉积在锌粒表面。实验证明,锌是可以把铜氨溶液中铜离子置换出来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硫酸掺杂聚苯胺对Cu~(2+)的吸附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化学氧化聚合法合成了硫酸掺杂聚苯胺,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红外(FT-IR)、紫外-可见(UV-VIS)等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聚苯胺对Cu~(2+)的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制备得到的聚苯胺为小颗粒状,具有典型聚苯胺的UV特征吸收峰;在硫酸和苯胺的物质量比为1∶2时,用制备的聚苯胺0.25g,在50mL浓度为50mg/L的Cu~(2+)溶液中吸附30min,对Cu~(2+)的吸附率为86.1%,吸附容量为8.6mg/g。结论:硫酸掺杂的聚苯胺与其它酸掺杂的聚苯胺有相似的结构,对Cu~(2+)有很好的吸附效果,其吸附效果与吸附时间、Cu~(2+)溶液的初始浓度、掺杂酸浓度、聚苯胺用量等因素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初中化学学生分组实验八,安排有金属锌置换硫酸铜溶液中Cu~(2+)的实验。此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掌握和巩固金属与盐之间相互反应的规律,以及进一步加深对金属活动顺序表知识的认识。但是,我们在做此实验时发现金属锌(不论是锌片、锌粒、纯锌或不纯锌)与硫酸铜溶液(不论浓度大小)直接作用,置换出的生成物,不是具有金属光泽的红色铜,而是一种附着在锌表面的黑色沉淀物。只有把锌在硫酸铜溶液中放置一小时以上,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新显色剂2-(2-咪唑偶氮)-5-二乙氨基酚(简称IZAPN)与铜显色反应的条件,结果表明,在pH5.0的HAc-NaAc介质中,试剂与铜形成紫红色的络合物,络合物的λmax为547nm,试剂的λmax为477nm,对比度△λ为70nm,络合比Cu~(2 ):R为1:2,摩尔吸光系数为2.22×10~4L·mol~(-1)·cm~)-1_,Cu~(2 )在0~0.8mg/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该方法直接测定铸造镁合金和铝合金中微量的铜,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聚羟肟酸捕集剂对水中Cu~(2 )的螯合去除功能,考察了pH值、捕集剂加入量、处理时间对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5.5~6,聚羟肟酸用量为Cu~(2 )质量的3.4倍,处理时间为50min时,Cu~(2 )的去除率达99.73%,处理后的废水达到了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该法与碱中和法所得Cu~(2 )沉淀相比,其铜离子的浸出量仅为后者的1/315.故聚羟肟酸处理含Cu~(2 )废水具有更好的环境安全性.对聚羟肟酸捕集剂与Cu~(2 )的螫合去除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嘉应学院学报》2016,(11):35-41
以水葫芦为原料制备生物炭,研究了不同生物炭用量、溶液pH、吸附时间及Cu~(2+)初始浓度条件下的吸附特性,并探讨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当Cu~(2+)浓度为200mg·L~(-1)时,生物炭适宜用量为5g·L~(-1),Cu~(2+)的去除率可达97.2%.溶液pH值在2~7范围内,Cu~(2+)的最佳吸附pH值为5.生物炭对Cu~(2+)的吸附速度较快,在2h内达到平衡,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等温吸附曲线可用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拟合,最大吸附量为49.0mg·g-1.水葫芦生物炭对Cu~(2+)的吸附以作用力更强的专性吸附为主,特别是在吸附未达到饱和时,专性吸附比率高达98%以上.水葫芦生物炭对Cu~(2+)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是一种很有潜力的金属离子吸附剂.  相似文献   

17.
<正>1题目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B)A.细胞膜的完整性可用台盼蓝染色法进行检测B.检测氨基酸的含量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显色C.若要观察处于细胞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用醋酸洋红液染色D.斐林试剂是含有Cu~(2+)的碱性溶液,可被葡萄糖还原成砖红色2疑问Blywhy(网友)D项中"斐林试剂是含有Cu~(2+)的碱性溶液"这句话对吗?"Cu(OH)_2"和"含有Cu~(2+)的碱性溶液"是一回事吗?使用斐林试剂不是要事先将甲、乙混合吗?混合"Cu(OH)_2"中有Cu~(2+)吗?  相似文献   

18.
有些年轻的妈妈听说葡萄糖营养丰富,易消化吸收,便常常买口服葡萄糖粉代替白糖让孩子吃,这种做法并不好。我们知道,白糖的主要成份是蔗糖,属于双糖类。它需要经过肠道中双糖酶的作用,水解成葡萄糖后,才被人体吸收。而葡萄糖是一种单糖,可以在肠道内直接被人体吸收。这就使人产生误解,以为吃葡萄糖比吃白糖好。其实人的消化功能如果正常,消化蔗糖不会增加肠道的负担,婴幼  相似文献   

19.
问题解答     
问:液体中的平均电流强度是I=|Q_ | |Q_-|/t,还是I=|Q_ |/t,还是I=|Q_-|/t呢? 答:如图1所示,在水溶液中硫酸铜分子电离为带正电荷的铜离子Cu~( )和带负电荷的硫酸根离子SO_4~(--),即CuSO_4→Cu~( ) SO_4~(--)。硫酸铜溶液在无外加电场作用时,溶液中的离子只进行热运动,并无定向移动。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两种离子一方面作热运动,另一方面又分别向两电极作定向  相似文献   

20.
1.催化剂的选择 许多无机化学实验教材中,都选用CuSO_4作为过硫酸铵氧化碘化钾的催化剂。这就带来了问题,因为(NH_4)S_2O_8可将I-氧化成I_2,而Cu~(2 )同样可以将I-氧化成I_2。S_2O_8~(2-) 2I~-=2SO_4~(2-) I_2 Cu~(2 ) 4I~-=2CuI ↓ I_2 因此到底是S_2O_8~(2-)在Cu~(2 )催化下氧化I~-成为I_2~-,或是Cu~(2 )将I~-氧化成I_2,学生必然有疑问,所以用Cu~(2 )盐作为本实验的催化剂不是最好的。实际上能作为本实验的催化剂很多,但所有能将I~-氧化成I_2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