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宋交替之时,宋词萌芽,在社会特殊的背景氛围中成长与壮大;词作为一种独特的文体,它独特的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在宋代影响颇大,丰富了宋代的文化发展。本文从传播学角度出发,分析宋词传播的背景,探索不同的传播手段在宋词的词风形成与演变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刘琴  卢妍 《当代传播》2013,(4):61-63
以词媒体为特色的"微文化"正重新构筑着传媒生态,随着以词媒体平台为核心的知识媒体联盟的成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产生了真正的互动和价值整合。本文关注到这一新兴传播载体独特的价值功能,从语场、语义、语境三个层面分析了词媒体对既有传播生态环境的异化表达,希望更多学者能关注规避异化的对策主张,以期推动词媒体发展,延续其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沈妤 《大观周刊》2011,(47):15-15,13
由于各自的特殊地缘及所处时代的差异,花间词主要表现出“词为艳科”的风格,南唐词则体现出“南国之音哀以思”的哀婉特点。这两个不同的艺术流派从西蜀词人及南唐词人的创作特点中可以窥见一斑。  相似文献   

4.
薛昭蕴考     
深入研讨花间十八家词的性质,不能不注及词人与词作的内在联系;而考索"薛昭蕴"的平生行实,对认识花间词就尤关紧要。这也正是本文写作的主要动机。五代后蜀赵崇祚编《花间集》,录"薛侍郎昭蕴"词19首,列于前蜀"韦相庄"词之下,现存最早的宋本《花间集》就是如此,明、清各代版本也别无二致。然而,"侍郎"之职颇不卑微,"薛昭蕴"其人却全不可考!如若以为古书漏载,那么《花间集》所录词人18家,又为何唯独"薛昭蕴"一人不见于典籍?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2017,(6)
我国出版的外文书籍在传播中国软实力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其中关于中国文化独特概念的词语的译法不统一,甚至有所偏离原意,因此降低了国际传播的效能。源自汉语发音的音译词对于体现国家软实力具有重要作用,在国际传播过程中,须建立中国文化特有词的统一译文标准,而源自汉语发音的音译词是优先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宋巍 《东南传播》2011,(6):99-101
网络热词的大量出现,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对网络热词的传播,产生了一种专门以网络热词为传播内容的载体即"词媒体",尽管"词媒体"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受到了来自专家、学者等的质疑,但是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存在即是合理,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数据论证了词媒体概念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出版"一词,在西文中是由"公于众"演化而来的,19世纪末"出版"一词经由日本传入中国。由于受传播活动的技术因素、传播的内容因素、传播的社会环境因素等多方面影响,在梁启超引入"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理念后,"出版"一词取代了"模勒"、"板印",流行开来。这既是与世界相应语词接轨的结果,也是语词优胜劣汰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8.
都成 《新闻世界》2012,(3):70-71
网络热词的大量涌现,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对网络热词的高频率传播,已经成为当下的一种文化现象,由此也引出了一种以网络热词为传播内容的全新载体,即"词媒体"。网络造词的语言特性使"词媒体"有其相应的使用方式和传播领域,本文试从网络传播的视角,结合语域的相关概念,分析"词媒体"产生的原因以及它的传播方式和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新闻表达分化出一种新的"词化"传播取向。本文旨在描述新闻"词化"传播的六种类型,并从社会背景和词语属性两个角度考辨其内外成因,阐析新闻"词化"传播的效果与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视觉文化盛行的网络场域中,近些年在社交网络中兴起的汉语拼音热构成了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相较于一般性文化使用,汉语拼音在社交网络中的传播有自身的独特性,本文结合语言文字现代化与网络传播视角,将社交网络中汉语拼音的传播形式划分为字、词、句三类,同时认为其传播基础包括作为结构性基础的《汉语拼音方案》三原则、作为时代基础的现代化趋势与作为用户基础的网络行为心理,认为对社交网络中汉语拼音的传播认知是保护网络空间正常发展与加强汉语拼音规范使用的前提与基础。  相似文献   

11.
王卫芬 《青年记者》2009,(14):91-92
“反馈”一词是美国信息论的创始人、数学家克劳德·香农在1948年出版的《传播的数学原理》一书中引用到传播学中的电子工程术语。具体到电视传播活动中,就是指观众在观看电视节目后,运用符码将自己的感受、评价以及愿望和态度向电视制作者所做出的反应,然后传者根据这些信息对传播活动进行调控。由于电视传播有自己的独特洼,电视观众的信息反馈不同于面对面的人际传播反馈,它是一种远距离的、延迟的信息反馈。比如来自观众的信件,电话等,没有面对面的直接信息传递,需要通过间接的手段获得。电视观众信息反馈的获得,可以靠观众的主动反馈,  相似文献   

12.
“屌丝”现象的亚文化解读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雨  路阳 《新闻界》2013,(10):30-34
近年来在网络盛传的"屌丝"一词,反映了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实际上完全可以将其看作一种独特的亚文化形态。"屌丝"从网络上向现实中漫延和传播,使得这样一个近乎粗俗的词语,成为了代表着极富指向意义的社会表达。作为一种亚文化形式,"屌丝"现象有鲜明的亚文化成因,并呈现出独有的亚文化特性。面对其不断地传播和漫延,不仅需要我们去客观关注这一现象,更需要对其进行学术化的反思以及谋求相关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回溯"档案"一词的起源与使用,基于大众传播与接受理论,从社会动力视角探析民国时期"档案"一词的传播与社会化过程,揭示"档案"一词在社会环境动力的影响下,逐步从朝廷深宫大内走向国家行政机关、民间学术团体与普通社会公众.启示利用现代政治、文化、学术环境动力,正确引导社会公众对"档案"一词的知性、感性、理性认知,发挥档案界的主观能动性,促进现代"档案"一词传播与社会化的深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传播正在展现自己的独特魅力,而在众多的网络传播方式中,一种新兴的网络传播方式特别引人注目——Blog。从某种意义上说,2003年国内互联网最火、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就是Blog了。虽然,以Blog为代表的个人出版时代还远没到来,但是其发展趋势和巨大的潜在影响已经开始呈现。  相似文献   

15.
《网络传播》是行业内的一本新兴期刊,刊名决定了其鲜明的办刊理念,前者是工具,后者是行为,二词组合起来,可以理解为用什么来干什么,干什么呢?尾端还有一个隐形的词,就是内容,用网络的先进工具进行快速传播的一种内容,它包括新闻、文化、思想。同时也有另一层的含意,刊物的主题即用以传播上述内容的先进工具:网络自身。  相似文献   

16.
大众传播(Mass Communication) 是传播现象的一种.其范围比自我传播、人际传播、团体传播和组织传播都要广泛.美国政论家李普曼于1922年出版的《舆论》一书,最早使用“大众传播”一词. 大众传播的定义是:由职业的传播者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向人数众多的不特定人群进行的传播. 什么是“大众”?美国社会学家沃斯认为它有以下特征,以与“公众”一词相区别:一、人数众多;二、广泛分布在地球各角落;三、由不同文化、阶级、地位和职业的人构成;四、是大多数匿名者的集合;五、是无组织的;六、他们之间无支配个人行动的共同规范;七、由彼此毫无接触的个人构成. 后来出现“大众传播媒介”一词,指的是传播范  相似文献   

17.
宋代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和文人特有的心理趋向、审美观念使得词这一文体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妓乐活动是宋代士大夫阶层主要的生活内容之一,歌妓对于宋代言情词的繁荣兴盛起到了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她们的当筵乞词不仅激发了文人的创作激情,并且以其独有的方式直接推动了宋代言情词的繁荣并促进了言情词的传播。  相似文献   

18.
陆南 《新闻爱好者》2011,(15):75-76
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对体验营销进行分析,阐述了体验营销的心理基础,并从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和传播模式等方面分析了体验营销作为一种传播活动在传播品牌信息、塑造品牌形象中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新闻传播通过媒介给人们提供了解世界、了解周边情况和国际事件的信息,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信息传播手段。本文通过从理论的角度分析新闻传播中的"价值"这一词的含义,探讨了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价值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0.
“博物馆信息学“札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   博物馆信息学(museum informatics)一词近年来频繁地出现在有关博物馆的文献中.这是博物馆及其相关的文化教育设施大量使用信息技术的一种反映,是专业人员利用情报学(信息科学)的理论和知识来研究博物馆现象的结果.“博物馆为信息科学的专业工作者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研究知识的积累、分析和传播的独特环境.“(1)信息技术在博物馆的广泛应用,新博物馆信息系统的建立更为这种研究增添了新的内容.因此,我们可以像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那样,将博物馆信息学定义为应用信息科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来研究博物馆的科学.(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