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8年年初我国南方的雪灾因为其延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破坏程度深成为国内媒体同时也是中国对外传媒的报道重点.本文选取<中国日报>对此次冰雪灾害的报道为研究对象,从报道倾向、报道角度、报道议题、报道信源等方面的分析入手,探求灾难报道背后所蕴藏的我国对外传媒的价值诉求与传播意图,并评估此次报道的成就与不足,为我国对外传播中国国内灾难性事件的报道提出较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5·12”汶川地震的发生,短时间内引发了社会人群行为及心态的震荡与变化.由于外部灾害所造成的社会秩序瞬时“断裂”,人们赖以生存的信息环境出现了“断流”,对社会信息的重组与传播,便成为大众媒介必须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路,以四川电视台2008年“5·12”汶川地震新闻制播报道为切入点,探寻此类报道中,记者的角色定位与作用,以及由此对报道内容所带来的建构性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重关注媒体在进行灾难性新闻报道时,如何通过构建新闻框架对社会舆论进行引导,对社会风险进行控制。本文采用文本分析法,选取《中国青年报》汶川地震和雅安地震新闻报道为样本,运用新闻框架理论进行分析。分析发现,《中国青年报》等报纸媒体关于灾难性事件报道是一个客观、理性、人本主义的新闻框架,在全方位呈现事实、合理引导舆论和降低社会风险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夏婷 《新闻前哨》2014,(10):79-80
灾难性事件包括自然性灾难事件和社会性灾难事件,灾难性事件报道就是通常意义上的"灾难新闻"。以报道灾难性事件为主要特征的灾难新闻,因灾难性事件意外出现具有突然性,冲突剧烈具有震撼性,后果严重具有负面性,影响广泛、久远具有社会性,备受各方的关注。面对灾难性事件,新闻媒体应当坚持及时、准确、客观的新闻报道原则,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提供丰富、连续的新闻信息,尊重和满足受众的知情权;讲究报道的方式和方法,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新闻理念。  相似文献   

5.
方达 《新闻传播》2009,(12):95-95
所谓灾难新闻.就是对新近发生的灾难及其发展、危害、抗灾、救灾等新闻事实的报道。能否做好灾难性新闻的报道是我们有没有做好新闻报道的重要衡量标准。灾难性事件的新闻价值就在于:通过对灾难程度和灾难给人们带来的危害程度如实的报道,表现人类是怎样与灾难进行抗争,从而战胜灾难的。  相似文献   

6.
徐溦 《新闻世界》2013,(11):163-164
本文分别选取中美两国顶尖的新闻类杂志《时代》和《中国新闻周刊》作为研究对象,以2010年1月发生的海地大地震为案例,对比这两份媒体在大灾难新闻报道中对新闻图片报道的拍摄和选择上的不同,以及在报道程序和报道角度上的不同,分析出中西方媒体面对灾难图片报道的意识差异,并提出值得我国媒体借鉴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郭亚萍 《今传媒》2014,(6):55-56
灾难事件因其突发性、重要性和冲击性等特点使得灾难报道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电视媒体在直播报道灾难新闻时更加强调真实、客观、理性和专业精神。我国的电视媒体在报道突发灾难事故时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以雅安地震期间电视媒体的直播报道为例,分析了我国电视媒体灾难报道的痼疾,并强调了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的回归。  相似文献   

8.
张镇业 《东南传播》2012,(11):162-164
县级电视台受地域限制,在日常的节目制作播出中,会遇到多个栏目同时采用同一稿源的情况,如果全盘照搬,会带来重复的弊病,笔者在日常实践中通过换标题、换画面、换角度、改变节目形态表现手法等,实现差异化播出,甚至通过处理让新闻更加出彩,产生精品佳作。  相似文献   

9.
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资源相对较少,但如果栏目的内容和形式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地方电视台的新闻栏目也能创品牌。笔者结合台州电视台的一档新闻栏目——《新闻广场》,谈些体会。《新闻广场》的报道定位是:以社会新闻为主,关注百姓的家事、身边事。开办一年多来,它逐渐形成了自己鲜明的风格和特色,在台州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收视率在4%以上,最高时超过黄金时段播出的电视连续剧的收视率,达到8%以上。在2004年度浙江省电视栏目评奖中,该栏目荣获一等奖。  相似文献   

10.
袁佩芬 《新闻界》2006,(4):70-70,67
当今社会,灾难事件成为电视新闻选题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类别,发生在全国各地乃至全球各地的灾难事件都会迅速登上我国各级电视媒体的新闻栏目,在拍摄灾难事件或者编辑灾难新闻时,如何处理好灾难类事件的电视镜头,从而使灾难新闻既能体现出突发事件的时效性和现场感,又能兼顾灾难报道的人文关怀、体现记者和编辑的道义责任,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对齐鲁电视台《每日新闻》的交通事故报道的内容分析显示,交通事故报道是常规性报道,数量常随着极端恶劣天气升高;以四分钟以内的消息类事故报道为主;视频素材的来源多样;报道基调多为中立。电视新闻中交通事故报道的创新路径包括:重视事故后续跟踪报道,采用多元可视化的呈现方式报道交通事故,改进交通事故报道机制,报道方向逐步向公共新闻转型。  相似文献   

12.
正灾难现场电视新闻采访报道考验记者的新闻伦理控制能力。当下电视新闻记者缺乏或漠视灾难新闻现场采访报道的新闻伦理问题,导致灾难现场电视新闻采访报道的质量存在诸多伦理问题。控制好灾难现场电视新闻采访报道的伦理至少应该从六个方面着手:尊重生命权、多元信息渠道、采访视角独特、零度叙事、亲和的新闻语言和尊重隐私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媒体在灾难事件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内绝大部分媒体反应迅速、报道深入,表现出了良好的新闻素质和悲悯之心,受到了群众的高度赞誉,但也有个别媒体出现了一些有违新闻职业道德的“失范”行为,值得警惕和反思。笔者从这些媒体道德“失范”现象入手,  相似文献   

14.
15.
建设性新闻理念主张对重大负面事件应采取"问题解决导向"的报道框架,在操作上运用积极心理学元素来引导受众的积极情绪,该理念是西方新闻界对其突出冲突、负面内容的传统新闻理念的修正.2020年以来,中国媒体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抗疫"特色报道实践表明,中国媒体具有独特的"建设性"品格,借鉴建设性新闻的基本主张、路径和技巧,可以提...  相似文献   

16.
灾难新闻具备极高的新闻价值,但报道难度也相对较大,容易在新闻伦理方面出现问题,目前主要有采访干扰救援、消费灾难、对当事人造成"二次伤害"等.本文分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并在灾难报道的伦理问题上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关注的问题是呈现在内地媒体新闻文本中的境外灾难事件的新闻框架及框架形成的关键影响因素。采用内容分析方法,选取《中国青年报》海地地震和智利地震新闻报道为样本,以新闻框架理论为研究视角,运用国际新闻理论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内地媒体关于境外灾难事件的新闻报道是一个客观、人道主义、中国角度和媒体实力的新闻框架,论文认为事实性质、媒体所在国因素和媒体实力是形成这一框架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李朗  文铭权 《新闻界》2009,(2):162-163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自贡市的《盐都播报》与《都市全接触》两档典型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进行了分析,以了解当前地方级电视传媒民生新闻的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性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9.
王连河 《东南传播》2015,(4):115-117
有学者断言,大众媒体在10年后数量会减少90%,作为一个行业,大众媒体会被解构掉。自媒体一定会成为主流。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原先风光无限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时效性、新鲜感、独特性不断被弱化。文章从新闻内容策划、选题、写作以及栏目编排、包装、风格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求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在满足观众知情权、参与权、平等性和服务性上有所突破,从而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20.
连捷 《东南传播》2010,(5):148-149
近些年,电视方言节目在各地升温,许多地市级电视台都推出了自办的方言节目,在收视方面取得了佳绩。为扩大节目影响,一些电视台不断尝试用新的艺术形式来包容传统的内容,在节目创新方面取得了许多经验。本文主要以福州电视台开办的第一档方言节目《榕城风》为例,结合分析其他省市电视台在方言节目创新方面的成功经验,对于方言新闻节目,探讨如何引入地方曲艺和动漫等元素,使节目更生动活泼、让群众喜闻乐见。在方言文艺节目方面,探讨如何避免节目庸俗化,开发《方言电视散文》、《方言小品》等方言节目新品种,满足观众休闲需求的同时,又让大家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