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俊惠 《新闻世界》2011,(11):83-84
大众媒介放大了草根的声音,也推动了草根文化的发展与勃兴,使草根文化成为一种人们认可的文化形式。草根文化在网络这个平台上展现了最真实、最广泛的民意,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不良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2013,(24):44-49
从受众心理分析的维度,草根明星在广大受众中迅速走红的原因分为受众的主动心理选择和媒体对受众心理的迎合两个层面。对于受众来说,对草根明星的追捧是一种逃避性的代偿行为,为其提供了放松身心、舒缓压力的途径;草根文化来源于阶层区隔,草根明星和普通受众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性;草根明星扮演着这个时代重要的意识形态幻想,是广大受众乐于接受的自我满足的意识形态神话。同时,广大受众对于草根明星的关注和持续喜爱与草根明星在成名前媒体的推手作用和成名后媒体的后续包装和制造的新噱头是分不开的。同时,草根文化发展中的最大问题是来源于阶层区隔,却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的真正的阶层文化。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社会整体结构被资本强势逻辑捆绑的时代主流话语中,文化被残忍地肢解成为了一个与资本、权力、地位等社会精英符号相同质的概念,在传统公共领域中曾被作为底层民众自发培育的草根生存型文化在由资本暴力控制的工业化和商品化消费型文化链辐射下,也注定走向了产业化的草根消费。由此,草根文化的关注主题不再是底层疾苦,而是更符合流行趋势和市场口味的庸俗文化(美其名曰"时尚文化"),草根文化本来意义上对底层民众的生存  相似文献   

4.
《星光大道》以"草根"为主线展现了现实生活中"小人物"的情感生活与价值追求,他们的"天籁之音"深深感染并感动着千千万万电视观众。草根文化的植入,草根力量的裂变,使"草根性"成为《星光大道》栏目的标签。《星光大道》节目的草根性主要通过节目流程、语言表达、评选机制及其节目参与人员等方面得到彰显。  相似文献   

5.
全新的媒介形态催生了网络电台,此类电台深具时代气息,倡导着草根文化,并为其搭建了话语空间和舆论平台。本文从草根文化的视角出发,分析了网络电台的草根特色,并分别从风格定位、受众参与、文化特质等角度论述了草根性带给网络电台的优势,指出网络电台兴盛的缘由之所在,并在文末从资金、制度、人员、节目样态等方面对网络电台的优质发展造成的制约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文化下移,娱乐平民化,似乎成了中国电视圈流行文化的趋势.2011年央视春晚的亮点,其实就是西单女孩、旭日阳刚、民工街舞.中国人似乎自古以来就有同情弱小的伦理积淀,草根明星的艺术更多地产生于劳动,带着生活的原汁原味,充满原生态的生活气息,用鲁迅先生的话说他们就是"杭育杭育派".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草根文化的兴起为依托,在探讨"博客"对"草根传播"的影响。10年前,"网络草根"还只是漂浮在中国互联网世界中的无名之辈,而今日越来越多的"草根名人"、"草根英雄"从网络中涌现出来。网络这个虚拟世界让人们重新发现现实生活中被忽视的美好。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地根据时代发展来择取和凸现草根文化的代表,真实地体现草根的生活状况,才能真正地提高大众的文化水平。  相似文献   

8.
吴佳妮 《视听》2016,(6):109-111
在Web 2.0到来之后,以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迅速发展,与此同时,"草根文化"也在普通大众的生活空间中快速流行起来。在自媒体时代,"草根文化"的发展更趋于多元化。本文基于对微信自媒体及"草根文化"的概念和特点的研判,探究微信视域下的"草根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9.
王旭  王松 《东南传播》2011,(8):144-146
在电子媒介和网络媒介迅猛发展的今天,文化空间和社会空间也大幅度扩展,全球文化资源得以重组和整合。大众传播媒介逐步地渗透到文化和社会的深层结构中,从而使得媒介文化呈现一种新的特质。本文在研究新浪微博“风云榜”的名人微博、草根达人微博排名的基础上,试图探讨榜单背后的深层含义。解析新媒体的宠儿“微博”,是否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媒介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0.
“草根”直译自英文的grass roots,“草根”一说自引入社会学领域,被赋予了“基层民众”的内涵,同样草根一词在当今网络时代拥有了越来越显赫的地位。众多无名之辈通过互联网成了网上的名人。也许有人会说,草根始终是网络媒体中的匆匆过客,他们如流星般璀璨,却迅速消逝于瞬息万变的媒体大潮中。但是,无法否认“流星雨”的美丽与价值,就在不经意问,草根文化破茧而出、跃然眼前,成为这个时代颇具特色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1.
"草根"一词来自于英语词汇"grass roots",李北达编译的<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中解释为:群众的,基层的;根本的.①杜骏飞认为"草根"在广义上具有两层含义,一种含义为是以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等为代表的"草根阶层";另一种含义是与主流文化或精英阶层相对应的弱势阶层、民间习俗、市民文化等等.  相似文献   

12.
陶雪玉 《今传媒》2009,(7):79-80
在经历了地方台自办春晚的收视分流后,至2008年末开始,央视春晚迎来了新的挑战.用原创、网络和贴近生活"叫板央视春晚".不假唱、没有潜规则;民工当嘉宾、演员来自草根阶层……"CCSTV山寨春晚"一经推出,便引来了群众的热烈追捧.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博客成为网民表达自我和发表作品的空间,这使得草根的力量达到了极致,继而诞生了草根名人,并逐渐形成了草根文化,对传统的精英文化产生了冲击。在此背景下,出版界也将草根名人博客书作为名人图书选题出版的新方向。本文对草根名人博客书的出版选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草根名人博客书选题策划的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8,(3):40-46
近年来,《我是歌手》、《蒙面唱将猜猜猜》、《天籁之战》、《梦想的声音》等音乐真人秀节目层出不穷,成为电视荧屏上一道不可忽视的独特风景。音乐真人秀节目的语境粘连与文本阐释透射着"文化杂糅"的种种表征,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精英文化与草根文化等不同文化样态进行混杂、交合与碰撞,并生发出新的意义。本文借鉴后殖民理论学者霍米·巴巴的"文化杂糅"理论,通过历时性视角呈现音乐真人秀节目的文化轨迹,认为音乐真人秀"文化杂糅"经历了从突显精英文化到强化草根文化,再到倚重精英文化,直至精英文化与草根文化融合共存的历程。"文化杂糅"的过程蕴藉着"他者"想象,"他者"作为关照"自我"的一种参照对象,把"他者"纳入音乐真人秀节目自我地域的范畴,并进行创生糅合,既可以借鉴"他者"的优秀成果,又能够检视"自我"的文化境况。  相似文献   

15.
草根文化作为当代中国文化格局中的新力量,其借助新媒体的广泛传播促进了中国文化和社会价值观念的不断嬗变,对社会发展产生了两重性影响。针对草根文化的崛起及其传播特征,有必要对当代中国公众媒介素养教育的对象、内容和实施路径进行重新审视与建构,以引领草根文化向健康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民族艺术档案是我国档案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运河船工号子是反映船工生活的"草根性"原始记录,已成为大运河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其建档保护,让大运河上这一特有的艺术形式传承下去是档案管理与文化工作者的责任。文章论述了大运河船工号子的历史传承,针对其传承中存在的问题,从档案保护角度提出大运河船工号子的建档依据、目的、内容及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7.
吴俊捷 《新闻传播》2014,(2):171-172
<正>微博凭借较低的文化、技术准入门槛,在数字化时代受到了大众的青睐。原本在现实生活中等级分明的精英、草根群体在微博话语空间中不仅展开了对话,在微博反腐、微公益及社会热点事件中更展开通力合作,而且类似于"作业本"、"琢磨先生"等一批草根明星们收获了大批精英群体的关注。开放、平等的微博话语空间使精英、草根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话语释放快感,营造了一派精英、草根平等对话的图景,两大群体的界限日渐消弭。但是,微博的机制设置,以及精英、草根展开对话的  相似文献   

18.
陈静 《新闻实践》2004,(12):18-19
由浙江日报、钱江晚报、今日早报发起并主办的"让我们一起欢乐"民工广场歌会、民工广场戏剧演唱会和民工广场端午游艺活动,于今年五六月份,在浙江省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民工文化热"。省委机关报和主流都市报用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形式,引导全社会关注民工的生  相似文献   

19.
汪佳 《新闻世界》2010,(8):247-247
伴随网民的崛起,草根评论在一些事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试从其对决策民主化、对传统媒体及文化、审美等方面分析草根评论的独特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山西省晋中市公安局榆次区分局成功破获一起“智障民工被殴身亡惨遭焚尸”的恶性案件。从目前侦查的情况和犯罪嫌疑人交代的事实看,“黑手”监工打人成性、“黑心”工头无情盘剥、非法窑主见利忘义、旁观民工敲诈发财。在案发地晋中市榆次区一座“黑砖窑”的特殊劳动环境中,构成了窑主→包工头→监工“把头”→智力正常民工→智障民工层层盘剥和逐级欺压的“鱼肉关系”,正常、合法的社会劳动关系被严重扭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