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雷力 《东南传播》2014,(7):31-34
《康熙来了》2004年初在台湾中天电视台开播,到2013年底为止,已经录制了超过2200集节目,是台湾谈话类节目的品牌代表。该节目虽然只是在台湾地区播出,但近几年开始又授权于大陆的视频网站,因此备受内地观众的追捧,在视频网站上每集的点播率平均超过了两百万次。《康熙来了》作为两岸当红的谈话性节目,其成功因素众多,除了来自其诙谐的节目风格以外,节目组每年制作的有关台湾民俗文化的单元均会广受好评,也恰恰是这类节目话题,不但增强了节目的本土特色,还让其逐渐形成了个性品牌,在推广民俗文化和承担节目的教育功能都有正面作用。  相似文献   

2.
朱秀凌 《视听界》2006,(1):74-76
《康熙来了》是台湾一档收视率最高的有线电视台综艺节目,它打造了一连串台湾综艺电视奇迹,甚至对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选举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它也是现在网络上讨论得最热烈的综艺节目。那么这档节目热播的原因何在呢?本文试从大众文化的角度进行剖析,发现快乐原则、出奇出新原则、世俗性、平民性正是它热播的原因所在。同时也看到语言不雅、人文内涵不足是它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康熙来了>是深受台湾民众欢迎的一档娱乐栏目,其独特的节目形式和主持风格,不仅受到了大陆观众的热烈欢迎和追捧,同时也对大陆的综艺节目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康熙来了>的主持风格的分析,旨在阐述电视娱乐化时代节目风格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形成综艺节目独有的风格.  相似文献   

4.
杨渭蔚 《东南传播》2010,(8):110-112
随着《康熙来了》为代表的台湾综艺节目通过网络在大陆迅速传播和众多台湾综艺节目主持人纷纷在内地各卫视主持固定节目,台湾综艺节目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着其在大陆的主要受众群体之一的大学生。本文结合抽样调查和实验室实验,研究了它们对上海大学生社会价值观、行为和其对台湾人形象的建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台湾综艺节目对这三方面的影响都比较微弱。研究还探讨了产生此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史卫静 《东南传播》2010,(6):153-154
台湾综艺节目有着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史,无论节目形态还是主持风格都已日趋成熟,因此值得大陆同类节目学习和借鉴。而在台湾众多的综艺节目之中,广受港台及大陆观众欢迎与追捧的《康熙来了》无疑是最成功且最具代表性的。通过对这档节目的分析,可以对大陆综艺节目产生一定的借鉴意义,有助于其探索如何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6.
浅析《康熙来了》的主持风格及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作为现今台湾综艺节目的代表之一,<康熙来了>凭借其独特的节目形式和主持风格,受到了港台及大陆观众的热烈欢迎和追捧,大众娱乐价值观深入人心.这让更多的电视人思考在电视娱乐化时代节目风格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形成综艺节目独有的风格.  相似文献   

7.
刘颖 《新闻世界》2012,(4):41-42
自2004年1月5日起,《康熙来了》在台湾中天综合台开播以来,收视率一直稳居台湾有线电视台综艺节目第一,它创造了一连串台湾综艺电视节目奇迹,所产生的影响甚至涉猎到了台湾地区领导人的选举。它也是时下网络上讨论得最热烈的台湾综艺节目。那么这档节目热播的原因何在呢?本文试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角度进行剖析,发现《康熙来了》满足了受众消遣娱乐、求真心理、窥视心理、对快感的需求正是它热播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综艺节目类型不断推陈出新,娱乐类谈话节目却相继停播改版,为摆脱综艺娱乐类谈话节目的边缘化困境,不少节目重新定位后再启航却收效甚微。本文在霍尔"编码与译码"理论视角下,将台湾代表性综艺谈话节目《康熙来了》与原班人马首次内地试水的新节目《真相吧!花花万物》进行对比分析,聚焦于节目如何进行"编码"能够更好适应当前受众的"译码"需求,传递共通的意义,让老牌节目形式焕发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9.
《康熙来了》是台湾的谈话性综艺节目,2004年1月5日于中天综合台开播,节目播出至今已8年。作为娱乐界节目的成功案例,《康熙来了》与它背后的创意策划息息相关:精准的受众定位、巧妙的主持搭配、用心的嘉宾选择以及符号的出彩点缀等,构建了这样一档红火的娱乐类谈话性节目。与此同时,节目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值得反思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姜慧芳 《今传媒》2016,(12):104-105
明星户外真人秀节目作为当下荧屏的热播节目形态,普遍存在过度娱乐化现象.在"限真令"的政策影响下,研究加强文化内涵和原创动力的模式及方法是这类节目的重要议题.湖南卫视原创的《偶像来了》第二季更名为《我们来了》,更加注重文化内涵的传播,取得了良好的节目效果.通过对《我们来了》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个案分析,梳理出节目的文化传播策略,为当下明星户外真人秀节目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吴翔  王芳 《视听界》2007,(4):70-73
“料”是两岸娱乐报道中对于“新闻”的一种特定指称,也是现代娱乐节目的主要卖点和核心内容,本身当然就是新闻的一种;但这种“新闻”往往与硬新闻无关,而是娱乐新闻中特有的软新闻的指称;同时,这种新闻总是与特定的人群——明星的个人隐私密切相关,但却往往具有普适性,是受众面很广、各阶层皆宜的一种现代生活文化佐餐。  相似文献   

12.
黄宁 《声屏世界》2006,(2):39-40
在大众媒体发达的今天,某些东西一旦进入媒体通道,莫名其妙地就红了,其中尤以电视节目为代表。台湾综艺节目《康熙来了》火了,而它的“火”在某些人看来是匪夷所思的事。甚至连该节目主持人之一蔡康永对这个节目的走红也是一头的雾水。究竟《康熙来了》有什么魔力,引得无数观众竞相观看呢?那么就让我们从它走红的原因分析,一探台湾电视综艺节目的现状,或者可以说是“乱相”。节目走红的原因《康熙来了》一开始的定位就很明确,就是要做一台针对年轻人的谈话节目,所以这个节目的调子有点怪。而这招“剑走偏锋”的节目策略是许多台湾综艺节目惯…  相似文献   

13.
冬季奥运会新闻特别节目《冬奥来了》率先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前定期报道。节目在传播策略上从传播主题、形式、表达、渠道四方面多元创新。内容呈现上积极发现中国故事,通过冬奥建设、三亿人上冰雪运动和传统文化体现了民族自豪、全民健康以及文化认同的正向价值追求,实现了社会效益的丰收。节目的内容把控与传播创新成为推动电视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康熙来了》对民俗话题的发掘主要体现在语言、本土戏剧、特有文化现象、特有文化记忆和少数民族(也就是台湾原住民)方面,该方式对内地电视节目的发展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雅芮 《视听》2022,(4):77-79
短视频的出现,给本就备受冲击的传统电视行业带来新的挑战,短视频化成为传统电视节目在短视频平台争夺用户的必经之路.重庆卫视推出的青春励志节目《谢谢你来了》在短视频平台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完善短视频的表现形式,提高短视频的编辑技巧,获得了电视节目短视频化的成功,为节目带来了新的发展生机.  相似文献   

16.
网络自制综艺节目作为我国互联网时代的独特产物,成为网络原生代们摆脱现实社会的束缚、走进虚拟狂欢世界的重要媒介。本文以《明星大侦探》为个案,通过分析其内容、主体、场景和语言的狂欢化表现,对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的狂欢现象进行全面阐述,希望能给予有关学者和业内人士一定启迪。  相似文献   

17.
央视戏曲频道推出的一档大型融媒体互动戏曲节目《角儿来了》集访谈、表演、讲述戏曲故事、介绍唱腔、程式、动作等为一体,推动线上线下观众与录制现场名角实时互动,给观众一个全新的戏曲体验模式,在国内戏曲节目中尚属首次。这种时尚新型传播传统艺术的节目形式特别值得当今曲艺界学习借鉴。长久以来,曲艺类节目一直在寻找能被更多观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形式,曲艺艺术要传承与发展,不能一成不变,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才有传承的力量。通过《角儿来了》寻找出曲艺类节目的创新发展思路,从节目形式、思维、样态多方面出发,寻求融媒体发展策略,是我们把握文化自信、守护传统艺术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8.
春来了     
苏北 《陕西档案》2012,(2):56-56
这是一个让人兴奋的季节。通过几番拉锯式的交替,寒冷终于退去,大地一下子转暖了。花们是早已准备好,暖气一吹,全都赶着似的开了,像姑娘们等着出嫁一般。大地上到处都是花,桃花、梨花、杏花……触目处皆是花团锦簇。  相似文献   

19.
“中国第一展”——广交会的每次召开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而2006年10月第100届广交会的开幕更是演绎成了国人眼中的盛会。媒体聚焦的焦点。作为广交会举办地、同时也作为三大报业集团的聚集地,广州平面媒体围绕广交会展开的报道战、宣传战自是十分激烈。各不相让。其中以《南方日报》《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为代表,四大报纸如神仙过海,各显神通,用文字和图片的力量。通过各种便捷的发放渠道.向我们充分展现了百届广交会的神采和气势。与此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各大报纸自身的生命和活力也表现得畅快淋漓。本文选取前期广交会报纸反应最为热烈的前三天的报道情况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20.
陈超 《传媒》2015,(21):62-64
色彩是动画电影中最重要的表达手段之一,当前我国动画电影由于过多效仿西方动画的配色理念,造成了民族文化底蕴的缺失.本文以《大闹天宫》和《山水情》两部经典国产动画电影为例,通过对影片传统文化色彩特点的探求,指出我国传统文化的色彩语言是影片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认为坚持本民族色彩文化之源,在保持民族性的基础上借鉴西方动画的色彩理念,才是我国动画电影发展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