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管理干部职业倦怠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和家庭的期望过大、职务晋升的不确定性和职称晋升的困难,以及地位不高、重使用、轻培训,工作积极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等。这一问题应受到重视,并适当提高管理干部的待遇,改革管理干部的评价机制,给予进训培训的机会,关心管理干部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
王璠 《河南教育》2014,(2):18-19
高校基层管理人员肩负着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重任。面对巨大的工作压力、烦琐的工作内容和相对偏低的工作待遇,基层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日益严重,对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运转,乃至对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声誉的提升都埋下了隐患。关注高校基层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深入探究引发职业倦怠的成因,已成为当前高校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前,高校辅导员已经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由于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导致其处于一个有别于一般教师与管理干部的生态环境中.通过介绍职业倦怠的含义,从生态学角度探讨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并借鉴生态学方法提出创建完善制度、科学评价、良性发展的生态阈值,以恢复辅导员的和谐生态阈值,以期有助于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4.
在高校诸多的职业倦怠中,人们较多关注的是教师的职业倦怠,而与教学质量紧密相关的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状态却较少受到关注。针对教学管理人员的情绪状态、工作状态和成就感状况等,笔者对西安工程大学、西北大学等7所高校的部分直接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的职员和管理干部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5.
高校专职行政管理人员是高校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工作中由于社会环境和高校管理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其产生了职业倦怠。文章在深入分析这些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从社会观念转变、高校管理和个体自我适应三个方面寻求有效措施来缓解专职行政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旨在帮助他们将职业倦怠心理减少到最低程度,进一步明确自我定位,提升自身素质,肯定自身价值,发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高校的和谐发展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职业倦怠是新时期高校工作中普遍关注的一个难点问题.笔者试图对这一现象进行心理解析,并从职业压力、师生关系、高校图书馆工作内容、社会影响度等四个角度初步分析高校图书馆工作职业倦怠形成的原因,最后从自我反思调整,学校、社会给予关注这两个方面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是当前高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往往扮演着教师、心理辅导师等多重角色。他们的工作热情、工作状况往往决定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率与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然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职业倦怠问题已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客观存在的现实。文章探讨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职业倦怠的表现,并着重从社会、组织及个人三个层面探讨其成因,并尝试提出消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职业倦怠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为进一步提高高校图书馆员工作的效率性、针对性,深入剖析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现象,分析高校图书馆馆员产生职业倦怠的内在成因,针对该社会需求及工作的特点提出缓解馆员职业倦怠现象的方法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谭机永  邓砚  杨莉 《成人教育》2011,31(11):53-54
探讨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的关系,以及性别对其工作的影响,提出社会支持是影响职业倦怠水平的中介因素,性别对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及社会支持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各高校的学生管理队伍中存在着普遍的职业倦怠现象,其中以学管队伍中的高校辅导员尤为普遍。高校辅导员是学生管理队伍中最直接与学生接触的学生管理人员,因此他们普遍具有工作压力大,日常工作繁杂,不受高校阶层和社会重视的特征,因此也是最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状况的人群,其中已婚辅导员相较于未婚辅导员尤甚。  相似文献   

11.
唐德斌  王孝红 《教师》2013,(8):107-108
由于工作职能、工作性质的特殊,高校辅导员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本文主要分析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对社会、学校、学生以及辅导员自身的消极影响,从优化高校辅导员的社会支持体系、健全高校辅导员的组织激励机制、提升高校辅导员的心理调适能力等方面来探析,提出缓解和消除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高校教师特别是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主要讨论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认为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有社会、学校及青年教师自-身等方面的原因,并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缓解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与高校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象日益普遍。本研究为探寻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深层次影响因素,调查获取227份有效问卷,了解了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普遍情况和严重程度,然后测度了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分值,最后,运用回归分析方法进行了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文化程度、职称、科研压力满意度、月收入和高校制度公平性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有显著影响。文化程度越低、科研压力越大、月收入越低以及高校制度越不公平,将导致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程度加剧;职称越高,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程度越高。建议高校合理安排科研工作量和考核制度,提高高校教师待遇并完善高校管理制度,提高制度公平性,从而解决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促进高校教师高效工作。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持续扩大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工作负荷和工作压力加大,其职业倦怠问题日益凸显。高校行政管理者职业倦怠问题与工作匹配和个人因素等密切相关。文章指出:应以组织支持为根本,构建缓解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保障机制;以工作匹配为关键,构建缓解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管控机制;以价值认同为导向,构建缓解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15.
面临当前新的教育形势,通过问卷调查高校辅导员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提出利于辅导员身心发展的建议。方法:采用职业倦怠调查普适量表(MBI-GS)、大学教师工作压力量表对边疆某省区8所高校的117名专职辅导员进行调查。结果: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呈正相关,两个变量中的因素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高校辅导员工作压力影响辅导员职业倦怠水平,职业倦怠出现的更早一些,工作压力出现的高峰比起职业倦怠要晚,高校管理部门应关注并予以政策干预。  相似文献   

16.
于立东 《教师》2014,(20):105-107
高校辅导员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职业倦怠会影响辅导员的身心健康、工作态度和工作绩效,影响辅导员的家庭生活和人际关系。外部情境因素和辅导员的归因特性是职业倦怠形成的重要原因。职业倦怠与归因互为因果,职业倦怠源于归因,归因能够影响和改变职业倦怠的程度。基于归因理论的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治理倡导宽松、包容、和谐的社会心理环境;主张高校应营造科学、务实、民主、温暖的学校育人环境;辅导员应改变、改造、提升个体特征因素。  相似文献   

17.
职业倦怠作为职业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高校辅导员作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力量,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职业倦怠这一心理问题在高校辅导员中普遍存在,并且有继续扩大的趋势,本文从职业倦怠的界定入手,分析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危害性,同时就产生这一心理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剖析,进而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职业倦怠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制约并影响辅导员的工作效能和队伍稳定。从职业倦怠的视角观察发现,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不足之处:辅导员队伍建设理念有待转变、内容有待完善、措施有待改进。从消除职业倦怠出发,辅导员队伍建设应在选拔、管理、培养、发展等环节进行系统优化。  相似文献   

19.
学生干部培养一直是高校育人工作中的重点任务.在新的社会发展阶段,高校教育工作的开展更需要学生干部的积极参与.文章对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与管理路径进行了分析,旨在发现现阶段高校学生管理和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而提出有效的建议和措施.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培养与管理工作存在管理力度不足、学生干部综...  相似文献   

20.
高校辅导员是助人行业的一个特殊群体,更容易出现职业倦怠现象.文章主要从生理、心理、工作、人际关系和自我评价等方面分析高校辅导员自我倦怠的表现,并从社会、学校、工作、个人层面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原因进行深入探讨,以期能有效帮助辅导员干预并消除职业倦怠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