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浅谈电视纪录片《中华之剑》的艺术魅力顾岩罗丹说:“没有生命便没有艺术。”同样,对于一部电视纪录片来说,它的生命就在于它的真实。看过八集电视纪录片《中华之剑哟观众,都很难忘记片中那鲜明强烈的真实感。《中华之剑》代表了近期中国电视纪录片所表现出的特有的美...  相似文献   

2.
形之魅力     
邱东方 《教学月刊》2010,(12):57-58
面对表达、设问都比较新颖的2010年浙江省数学高考题,考后有许多学生反映前面花了一个多小时才做完填空、选择两大题.由于发现“超时”,便手足无措,影响了解答题的完成.那究竟是试题灵活还是学生在紧张的气氛中解答新颖题时的方法不当引起超时呢?  相似文献   

3.
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真正有意义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作为一个现实主义的作家,作者通过对那个时代的观察、体验、分析、研究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运用熟悉的艺术样式,真实地、历史地、具体地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生活。这是一面历史的镜子,作为小说创作,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的,而作者真实准确地塑造了生活在一个矛盾冲突非常关键的时代的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矛盾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4.
《二十四诗品》是我国有唐以来一部关于诗歌欣赏及创作规律的审美经验总结。它以其独到的以诗论诗的方式,诗化人生的美学意境,引来后世千古未定的纷纭界说。本欲从其中体现的超然物外的审美态度、超于象外的审美体悟和超乎常规的审美传达等三个角度,来探寻其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啼笑因缘》的时代背景、内容主题、情节结构、表现形式、作品功能、艺术手法等方面的分析 ,求证了艺术张力是作品艺术魅力的核心。  相似文献   

6.
潘慧 《教书育人》2020,(4):58-58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辅助学生展开古诗词学习,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古诗词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郭沫若先生的<天上的街市>,选自他的第二部诗集<星空>.面对当时中国的黑暗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于是,在极度苦闷之时,写下了这首诗.  相似文献   

8.
9.
《诗经》的篇目不算多,流传至今的数目无法与“唐诗”、“宋词”相比。毕竟西周离我们更远一些,在我们细细品读时,能感受到的更多是它所透出的一种质朴美。  相似文献   

10.
<正>数学是生活的一份子,它是在生活这个集体中生存的,离开了生活这个集体,数学将是一片死海。因此数学学习不单是枯燥的,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特别在低年级段的教学中,学生学习数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在生活中产生的经验。每当课堂中需要学生联系生活的时候,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最能真实反映他对所学内容的已有经验和理解。一、贴近生活的课堂对话语言是情感交流、启发思维的工具,它可以用来储存和传递  相似文献   

11.
《硕鼠》与《伐檀》同在《诗经·魏风》之中,是主题完全相同的姊妹篇。中学语文课本,多次选入这两首诗。但是,把它视为奴隶反抗奴隶主的“代表作”,是错误的。我们可以从《硕鼠》一诗的内容看出,诗中主人公的经济地位表明他是封建剥削压榨下的农民,而不是奴隶制之下的奴隶。高亨教授在《诗经引论》一文中(见《诗经研究论文集》,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版),曾经认为它“当是佃农所作,表现出实物地租的剥削”,显系有道理的正确见解。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书法艺术神韵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其具体表现形式。并认为随着时代的不同,人们对神韵内容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
《诗经》包括风、雅、颂(风,即十五国风,是当时各国的民间歌谣;雅、颂出于文人手笔,以宴会诗、田猎诗、史诗、侑祭诗居多)三个部分,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  相似文献   

14.
《诗经·魏风·硕鼠》历来作为政治诗为后人所乐道,各种选本和教材也都选录。不少选家认为诗中的“硕鼠”比喻奴隶主,“我”象征奴隶。其中,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所选《硕鼠》的“自读提示”颇具代表性,编者“提示”学生说:该诗“揭露了奴隶主阶级的剥削本质,表现了奴隶们对奴隶主阶级的憎恨和要求摆脱剥削,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这首诗深刻反映奴隶制社会尖锐的阶级对立,反映了奴隶们的痛苦生活和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5.
浅谈教学活动中的艺术神韵江苏省射阳县解放路小学周晓霞教学神韵,是贯注于课堂教学中的精神能源。比如在语文教学中,虽然并不单独地、直露地显现在外,但在整体构筑的各种类型课堂教学中,都可以发现它存在的踪影─—它渗透在教者的教态、神情里;渗透在教学的细节、程...  相似文献   

16.
艺术教育是实施以美育人的基本途径,承担培养学生良好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的功能,是为学生幸福人生铺路的奠基工程.在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艺术、创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的研究实践中,我们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多元发展为宗旨,肩负“为成功的人生铺路,为幸福的人生奠基”的使命,开发教学资源,拓展艺术教育空间,探索行之有效的艺术教育教学方法,在新的起点上改革创新,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增添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何悦华 《现代语文》2010,(5):118-119
世上有些艺术杰作,其魅力往往神秘得有点不可探寻。朱自清的《背影》(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就属此例。《背影》的文本看似平淡无奇,  相似文献   

18.
《阿力玛斯之歌》是六十年代初,阿·敖德斯尔创作的一个短篇小说。作品一发表,便不径而走,誉满全国,並很快被翻译成多种文字而飞向世界。大浪淘沙,漫长的几十年过去了,但《阿力玛斯之歌》一直保留在人们的记忆里,紧紧和作者和当代蒙古族文学创作联系在一起,在一些人的心目中,成了当代蒙古族文学创作成就和水平的标志。《阿力玛斯之歌》成功的奥秘在哪里呢?我想对这个问题作些思考和探索,对蒙古族文学的发展,应该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9.
艺术教育是实施以美育人的基本途径,承担培养学生良好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的功能,是为学生幸福人生铺路的奠基工程。在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艺术、创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的研究实践中,我们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多元发展为宗旨,肩负"为成功的人生铺路,为幸福的人生奠基"的使命,开发教学资源,拓展艺术教育空间,探索行之有效的艺术教育教学方法,在新的起点上改革  相似文献   

20.
谈到中国现代散文,不能不提到朱自清;谈到朱自清散文,不能不提到《背影》。这篇文章发表后,一直为青年读者所喜爱,历届中学也都把它选为教材;当作者逝世时,有些中学生悲痛地说:“作《背影》的朱自清先生死了”(见李广田:《最完整的人格》)其影响之大,由此可见。《背影》作于一九二五年,是一篇回忆性抒情散文。一九一七年冬,因为祖母去世,作者从北京到徐州,和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丧事办毕,又和父亲乘车北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