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决定长跑运动员赛前身体训练的基本因素是有氧和无氧代谢能力,速度能力和潜在能力。有氧代谢能力有氧代谢能力是长跑比赛中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有氧代谢能力主要的指标是最大耗氧量,临界跑速度和无氧阈速度。无氧阈速度是这些指标在实际应用中最有效的一种。  相似文献   

2.
2014年5~8月夏训期间,对黑龙江省速滑队中最优秀的16名长距离速滑运动员(男运动员8名,女运动员8名,均为运动健将及国际健将等级)夏训前后实施训练监控,对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清睾酮、最大摄氧量、血乳酸、有氧阈和无氧阈等多项监控指标统计分析.研究结果:夏训后,女运动员最大摄氧量提高,具有统计学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男女运动员800 m跑血乳酸峰值升高都非常显著(P<0.01);男女运动员有氧阈强度和无氧阈强度提高都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研究结论:1.田径800 m跑可作为速滑长距离运动员无氧代谢供能能力评定手段之一,对比夏训前后运动员800 m跑成绩和血乳酸峰值,认为夏训增强了运动员无氧代谢供能能力.2.有氧阈和无氧阈测试可作为速滑长距离运动员有氧代谢供能能力评定手段之一,分析得出夏训增强了运动员有氧代谢供能能力.旨在探索适合我国优秀速滑长距离运动员的评价指标和方法,为运动训练实践提供理论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3.
(一) 随着人体工作强度的逐渐增加,体内乳酸也先慢后快地堆积起来,乳酸开始迅速增加时的运动强度我们称为无氧阈。wasserman1973年对无氧阈有过如下定义:“无氧阈即为在代谢酸中毒和伴随而来的气体交换发生变化时的工作水平或耗氧水平”。我们认为,无氧阈可以看作是引起血乳酸急剧升高的最小强度,它是体内有氧代谢向无氧代谢过渡的转折点。小于该强度,有氧代谢占优势;大于该强度则血乳酸急剧上升,无氧酵解占优势。金特曼认为,当血乳酸超过4 mM/L  相似文献   

4.
强度是运动量的核心,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的相互关系是制定合理训练强度的重要理论依据。有氧代谢向无氧代谢过渡的转换点——无氧阈(Anaerobic threshold,以下简称AT)是当今基础体育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近年来,欧美等地的一些国家的运动生理生化专家广泛深入地研究了无氧阈的生理生化特征及其与运动训练的关系。现将我们掌握的文献资料综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自1964年Wasserman等首次提出“代谢阈”,进而发展成无氧阈理论以来,无氧阈在运动训练中作为一项监测指标,人们对它的兴趣越来越浓,晚近成为讨论的热点,它为训练的科学化与合理化提供着直接依据,迄今较为公认的无氧阈(简称AT)概念是指:人体在递增工作强度时,由有氧代谢供能开始大量动用无氧代谢供能的临界点  相似文献   

6.
强度是运动量的核心,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的相互关系是制定合理训练强度的重要理论依据。有氧代谢向无氧代谢过渡的转折点——无氧阈(Anaerobic thre-shold,以下简称 AT)是当今基础体育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近年来,欧美等一些国家的运动生理生化专家广泛深入地研究了无氧阈的生理生化特征及其与运动训练的关系。现将已掌握的文献资料综合报道如下。概况1.历史与现状Wasserman 和 Mollroy(1964)首次报道了对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和一般正  相似文献   

7.
少年游泳运动员代谢能力的生化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广东省少年儿童游泳运动员尿肌酐系数、血乳酸最高浓度和无氧阈游速的测定,评价他们的代谢能力。结果表明:一级运动员的无氧和有氧代谢能力均明显比二级运动员好,建议对低等级运动员在加强有氧耐力训练的基础上,优先发展磷酸原供能能力,并做好定期的评定监测工作,以便及时调整运动负荷和强度  相似文献   

8.
有氧能力是皮划艇项目运动能力的基础,作为高强度、高乳酸的无氧糖酵解和有氧氧化供能的项目,皮划艇运动员的有氧耐力水平对运动成绩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结合皮划艇项目特征及供能特点,分析皮划艇有氧能力测试过程中多种评价方法(3 000 m耐力跑测试、最大摄氧量测试、高强度负荷后血乳酸测试和无氧阈测试等)。在诸多有氧能力评价方法中无氧阈测试有着广泛而有效地使用历史,其中以4 mmol/L乳酸阈(AT4)与个体乳酸阈(IAT)应用最为广泛,而心率无氧阈或可成为皮划艇项目无氧阈研究的新热点。  相似文献   

9.
教练员信箱: 我是一位中长跑教练员,现虽已退休,但仍关心中长跑运动,特别是对训练中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倍感兴趣!现有疑问特写信求教。 “无氧阈”强度跑是提高有氧代谢能力训练的最佳强度,这已被大家所公认。而我在1996年第3期《田径》杂志中看到的一篇文章却说:用临界速度跑对发展有氧代谢能力最有效。”这我就不明白了。“无氧阈”强度跑和“临界速度”跑究竟哪种是提高有氧代谢能力训练的最佳强度?  相似文献   

10.
整体有氧耐力主要依赖于机体的有氧代谢能力,在运动生理和运动医学上用人体的最大摄氧量(Vo_2max)和乳酸性阈值(Vo_2LA)或无氧代谢阈(Vo_2AT)作为其最可靠的评价指标.但这些指标在运用上需要高级精密的仪器和熟练的操作技术,并且测试方法较复杂.  相似文献   

11.
无氧阈心率及无氧阈速度在女子足球体能训练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采用实验室手段,对运动员的有氧和无氧能力进行研究,然后运用无氧阈速度和无氧阈心率控制训练强度,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中长跑项目是田径运动的传统项目之一,长时间、连续的肌肉活动是该项目的特点。中长跑运动要求运动员正确地掌握技术,合理地分配体力,并有根据比赛情况加速跑的能力。耐力素质特别是有氧耐力对中长跑运动尤为重要。随着中长跑项目距离的增长和时间的增加,运动员逐渐由以无氧代谢为主的混合代谢过渡为以有氧代谢为主的混合代谢。发展有氧耐力素质主要是发展有氧代谢能力,通过持续负荷法和间歇负荷法,提高最大摄氧量,增加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接近无氧阈强度下进行有氧训练是最佳强度,对提高有氧耐力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住高练低训对提高CBA后备男子篮球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的影响.方法:将所测试的24名陕西东盛俱乐部的后备男子篮球运动员随机分成两组,实验对照组(12名)和HiHiLo组(12名).对递增负荷运动时两组运动员的无氧阈(AT),血乳酸水平(lactate of blood)和最大摄氧量(VO2max)进行测定.结果:HiHiLo组无氧阈功率从实验前(152.84±24.92)W提高至实验后的(168.86±25.39)W(P<0.01).血乳酸指标在150W至240W时段低于其实验前水平(P<0.05和P<0.01).VO2max指标从实验前(52.65 ±4.87)ml/kg/min提高至实验后的(63.86±6.82)(P<0.05).实验对照组无氧阈功率、血乳酸水平和VO2max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高住高练低训可以有效提高男子篮球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  相似文献   

14.
很早以来,人们把最大有氧代谢功能作为评定人体耐力和心肺功能最理想的生理指标.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直接接受此种最大负荷的试验测定。近十几年来,许多学者对次极限负荷出现的无氧代谢阈值进行了广泛研究并证明,“无氧阈”不仅对于评定人体耐力工作能力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确定有氧代谢功能训练的适宜强度,检验有氧训练效果和对心肺疾病患者的机能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连续递增负荷的踏车运动,报告了少年速滑运动员的最大吸氧量、通气无氧阈及相关生理参数。从数学、最大吸氧量百分利用率、绝对和相对有氧代谢能力三个指标探讨了男、女间最大吸氧量、无氧阈指标的差异特征。  相似文献   

16.
陈耕  王琳 《体育科研》2002,(1):20-22
观察生活在拉巴斯(波利维亚3700m海拔)的7~15岁儿童发现①最大吸氧量值35~45ml/min/kg;最高心率188~194次/分;这些值分别比低海拔地区降低了10-20 %和10~15次/分.②无论生活在高海拔还是低海拔地区.只要在青春发育期有充足的营养供应,无氧代谢能力不受久居高原低氧环境的影响;在最大吸氧量利用率方面,高海拔与低海拔地区氧债的次最大值是相似的;在超负荷练习中,最大氧债和血乳酸浓度也是相同的.至今在儿童中没有观察到高、低海拔间通气阈和乳酸阈的不同,拉巴斯3700米的海拔高度没有改变7-15岁儿童的张力-速度测试中的无氧工作能力.但在30秒无氧功(温格特Wigate)测试中,无氧功率减少14-17%,这种减少可以认为是糖原酵解和有氧代谢参与较少的结果.③对久居拉巴斯的男性儿童观察发现,较差社会经济和营养条件对有氧能力没有影响;但与具有较好社会经济背景的儿童相比,会导致最大无氧功率的降低(17-25%).④久居拉巴斯,不会影响儿童青春发育期的有氧和无氧代谢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Conconi等人最近指出:心率在渐增负荷中的转折点是较理想的推测有氧阈的指标。而我们认为:说它是无氧阈的推测指标则更为恰当些。为了验证我们的看法,我们对11名体质状况不同的受试者进行了测定。受试者在功率自行车上做渐增负荷运动。记录每分钟心率。每分钟采一血样以测定血乳酸含量。结果表明:当用功率(瓦)表示时,各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如下:有氧阈与无氧阈r=0.92;有氧阈与心率转折点r=0.89;无氧阈与心率转折点r=0.97.有氧阈时的功率(166.4±52.6W)显著低于心率转折点时的功率(234.5±69.5W),而无氧阈时的功率(240.0±67.1W)与心率转折点无显著差异。另有16名受试者重复做两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优秀女子排球运动员赛前有氧能力特征综合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表明:有氧能力是排球运动员能量供能的基础,是决定排球比赛胜负的关键所在。因此,对于排球运动员有氧能力的测试与评价对于指导运动员的训练、安排训练计划十分重要,为了全面了解我国优秀女子排球运动员赛前有氧能力状况,对即将参加2010—2011赛季全国排球联赛的64名优秀排球运动员赛前通过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气体代谢指标、各阶段生理、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总结。结果显示:我国优秀女子排球运动员整体有氧能力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存在一定差距。随着排球运动水平、运动等级、运动成绩的不断提高,VO2max也相应表现为较高的水平。通过递增负荷运动中HR、BLA、Pmax、无氧阈功率、无氧乳酸阈的动态变化规律,显示我国优秀女子排球运动员在有氧、无氧代谢能力、心肺功能、速度耐力和耐乳酸能力存在位置特征,大致表现为副攻>二传>主攻>接应>自由人,提示我国女子排球运动员训练应根据场上不同位置有氧、无氧代谢能力特征的基本要求来制定合理的发展本专项所需要的生物能量能力的训练计划,从而提高训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手球     
G844.142 9902828手球运动员最大有氧能力、无氧阈及主观感觉的探讨=Research on the maximal oxygenconsumption,anaerobic threshhold andthe rating perceived exertion Of handballplayers[刊,中,I]/肖国强,马冀平,梁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9.-25(1).-82图2表3参18(BJ)手球∥最大吸氧量∥无氧阈∥耐力∥研究研究目的是测定优秀男女手球运动员最大吸氧量、无氧阈,最大无氧功率及无氧阈时的主观感觉,探讨性别对手球运动员无氧阈及无氧阈时的主观感觉变化规律的影响。研究发现手球运动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  无氧阈概念已广泛用于运动能力评价、成绩预测以及实际运动训练监督而成为运动医学和运动训练学的主要研究课题,并已取得很大进展。1976年德国运动生理学家Mader和他的同事提出4mm/L的无氧阈概念,并广泛运用于田径、游泳、划船等周期性长距离项目,使德国的整个竞技运动水平产生了实质性飞跃。以后他的同伴Kindermann提出个体无氧阈的概念,并将训练强度的安排与个体无氧阈特征相结合,使运动训练强度的制定进一步科学化,但长期以来无氧阈作为评定个体有氧能力的重要指标.主要运用于 对长时间耐力性项目的机能评定和训练计划的制定。运用无氧阈对尤氧强度为主的短距离游泳项目迸行监控并围绕无氧阈来制定可行的个体有氧、无氧强度.将为无氧阈应用于无氧耐力训练开辟新的领域,并为无氧能力的提高棵体百广泛的讪l缤平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