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鼓吹铙歌十八曲》,是西汉中期后一组乐府诗,最早著录于梁·沈约《宋书·乐志》。鼓吹铙歌是汉武帝时在传统礼乐的基础上,吸收北方民歌的新声(北狄乐)合奏而成。因是器乐合奏曲,最先皆有声无辞,后来才被陆续补进歌辞。由于依声填辞,致使18曲中绝大多数篇章难以诵读。沈约谓“乐人以音声相传,训诂不可复解。凡古乐录,皆大字是辞,细字是声,声辞合写,故致然尔。”(《乐府诗集》卷十九引)  相似文献   

2.
乐府原指采诗制乐之官署 ,东晋以后逐渐演变成为诗体之名称。乐府诗乃配合音乐而歌唱之诗歌。乐府采集俗乐、搜集歌辞 ,主要来自民间。黄门鼓吹乐与短箫铙歌 ,均为俗乐。其中以黄门鼓吹乐更为重要 ,其曲调繁多、乐章丰富 ,广泛流传、影响深远。黄门鼓吹乐 ,包含两大类 :鼓吹曲与相和歌。“相和”者 ,并非丝竹相和 ,乃领唱与众人伴唱相和也。两汉时期 ,社会各阶层 ,无不喜好俗乐。文人们参与乐府歌辞创作 ,有三种情况。五言诗起源于汉乐府民歌。汉乐府以叙事诗为主  相似文献   

3.
乐府本西汉武帝所创立的掌管音乐的官署。魏晋后把所采集的歌辞也叫乐府或乐府诗。乐府诗有两种不同性质的作品:一种是民歌;另一种是文人的创作或拟作。《陌上桑》是前一种——采集的民歌之一。《陌上桑》是一首民间故事诗,一名《艳歌罗敷行》,汉乐府《相和曲》名。是汉朝相和歌古辞。叙述一个太守调戏采桑女子而遭到严词拒绝的情形。诗中揭露了封建官僚的丑恶,表现了劳动妇女坚贞不屈、刚正不阿的品质和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诗中穿插对话,形象鲜明,描写也很生动。  相似文献   

4.
你知道吗     
《乐府诗集》是部什么样的书? 这是宋代郭茂倩编的一部诗歌总集。编者是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该书共一百卷,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歌谣。所选作品包括民间歌谣与文人作品以及乐曲原辞与后人仿作。其中相和、清商、杂曲、新乐府诸类,有不少的优秀作品。全书共分为十二类。一、郊庙歌辞;二、燕射歌辞;三、鼓吹曲辞;四、横吹曲辞;五、相和歌辞;六、清商曲辞;七、舞曲歌辞;八、琴曲歌辞;九、杂曲歌辞;十、近代曲辞;十一、杂歌谣辞;十二、新乐府辞。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对各种曲调及歌辞的起  相似文献   

5.
正初识经典《乐府诗集》是继《诗经》之后,一部总括我国古代乐府歌辞的著名诗歌总集,由北宋郭茂倩所编。该书集录了先秦歌谣,汉朝至唐五代的乐府诗,全书共一百卷,共五千多首,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乐府诗集》搜录宏富,分类精当,根据音乐性质的不  相似文献   

6.
在古代乐府歌辞中,《孔雀东南飞》以纯美的爱情故事,和别具特色的语言风格为人传诵,是描写男女婚恋题材的绝代名篇。乐府诗辞最初源于民间创作,配乐歌唱的特点赋予它和谐的韵律和明快的节奏。这种文体,"积字  相似文献   

7.
汉乐府《饶歌十八曲》中的《有所思》和《上邪》,在历来收集乐府诗的集子里,都是作为两首诗的。可是清人庄祖述在《汉短箫铙歌曲句解》中提出:“《上邪》与《有所思》当为一篇,……叙男女相谓之言。”后来闻一多先生在《乐府诗笺》中,认为“庄说尤为妙悟”,同意“当为一篇”的说法。余冠英先生在《乐府诗选》中,也同意此  相似文献   

8.
苟大权 《学语文》2007,(4):45-45
在古代乐府歌辞中,《孔雀东南飞》以纯美的爱情故事,和别具特色的语言风格为人传诵,是描写男女婚恋题材的绝代名篇。乐府诗辞最初源于民间创作,配乐歌唱的特点赋予它和谐的韵律和明快的节奏。这种文体,“积字成句,积句成章,积章成篇;合而读之,音节见矣,歌而咏之,神气出矣。”  相似文献   

9.
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部网罗上古至五代乐府诗歌的总集。乐府是音乐机构的名称,它的任务是制礼作乐,包括制定乐谱、搜集歌辞和训练乐工。所搜集的配乐诗歌,就叫乐府诗。  相似文献   

10.
南朝四代的边塞乐府诗创作呈不平衡状态。刘宋对相和歌辞和杂曲歌辞的拟作较多,南齐则相和歌辞的拟作大大减少,"赋曲名"成为新的乐府诗创作方向。梁代对相和歌辞的拟作又有很大增加,但拟汉横吹曲之作不多。陈代的边塞乐府诗创作以拟汉横吹曲为主,题目、主题均有趋同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叙述了杨公骥先生破译《巾舞歌辞》的经过,以及赵逵夫研究《巾舞歌辞》的一些情形。以杨公骥《巾舞歌辞》校本与赵逵夫《我国最早的歌舞剧(公奠舞)演出脚本研究》中的“复原本”进行对照,并列举赵文中错误10例,从而证明赵逵夫不是《巾舞歌辞》的破译者。  相似文献   

12.
清商乐又称清乐,在汉魏六朝是流行于宫廷与民间的乐种,其主要特色是清越。清商乐曲辞的范畴界定是从其涵义而来,其主要定义、内涵即是"俗"乐。清商乐包含的歌辞不仅是乐府诗的《相和歌辞》与《清商曲辞》,还包括《杂舞歌辞》、《杂曲歌辞》与《琴曲歌辞》。清商乐承继了主要以国风与楚声为主的先秦乐曲,在汉魏时期由于高层的喜爱而蓬勃发展,发展至六朝则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13.
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为我谓乌:“且为客豪!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水深激激,蒲苇冥冥,枭骑战斗死,驽马徘徊鸣。梁筑室,何以南,何以北?禾黍不获君何食?愿为忠臣安可得?思子良臣,良臣诚可思:朝行出攻,暮不夜归! 这是一首诅咒战争,悲悼阵亡将士,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穷兵黩武的民歌。为《汉铙歌十八曲》中的一篇,一般认为是西汉时的作品。古代的铙歌,主要是军乐,目的在于“建威扬德,劝士讽敌”(《乐志》引蔡邕《礼乐志》)大约本是有声无辞的乐曲,后来陆续补进歌辞。由于时代不一,所补的歌辞内容庞杂,其中有的表武功,有的记祥瑞,有的写恋情,真正写战争的,至今所见,就是《战城南》这一篇。 汉代自武帝起,连年征距,这些战争有的是巩固边疆所必须,有的则带有镇压和掠夺性  相似文献   

14.
南朝乐府民歌,其数量较北朝民歌多,然十之八九都是情歌。所渭“郎歌妙意曲,侬亦吐芳词”。其中抒情歌诗《西洲曲》(属《杂曲歌辞》)亦为描写男女情爱之作。它通过季节变换的描写,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男子的深长思念。歌辞音节和谐流畅,语言宛转动人,呈现出成熟的艺术技巧,标志着南朝民歌在艺术发展上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15.
曹操(155—220)《步出更门行》是乐府诗的一个旧名,又名《陇西行》,属乐府《相合歌·瑟调曲》,写于建安十二年(207),是行军途中触景生情、慷慨抒怀的作品.全诗前有“艳”辞,散文形式,是乐曲的前奏,通称引子、序曲,以下分《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龟虽寿》四“解(相当于章),可以看作相对独立的四首四言诗.本文介绍首尾两首.有必要先说说它的背景.建安十年(205),曹操消灭了袁绍(?—202)之子袁谭,袁绍另二子袁尚、袁熙逃奔到辽西乌桓.乌桓,也作乌丸,是北方少数民族东胡的一支,当时还处于奴隶制社会.在袁绍未破时,由于袁绍对乌桓采取不抵抗政策,致使乌桓的奴隶主曾“承(乘)天下乱,破幽州,略(掠)有汉民合十余万户”,把中原人民掠去做奴隶,给人民带  相似文献   

16.
一两汉乐府民歌是汉代人民生活和社会现实的反映。它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其高度思想性的基础是人民大众的生活实践和思想感情。《孤儿行》,这一首大约两千年前的古老民歌,是著名的汉乐府古辞,属《相和歌·瑟调曲》。《相和歌》是汉代出自各地民间的新声。歌辞中有被称为“古辞”的,据沈约《宋书·乐志》说,本是“汉世街陌谣讴”,是城市或农村的中下层社会人士的创作,当然其中也可能有文人或乐工的作品。郭茂倩《乐府诗集》说:  相似文献   

17.
敦煌遗书中的歌辞,20年代我们所能见到的只有罗振玉《敦煌零拾》所收法藏本《云谣集》前半部和朱孝藏《疆村丛书后编》所收英藏本《云谣集》的后18首,加上零星杂辞,总数不满百首。30年代,刘复印《敦煌掇琐》,载法簸《云谣》后半部,兼及单首和联章小曲;周泳先编《敦煌词缀》,录辞21首。40年代,王重民《敦煌曲子词集》问世,收辞160余首。进入50年代,由于我国国际交流的日益广泛,学者视野开阔,到任二北编《敦煌曲校录》时,已收曲子及大曲540余首,并兼收宗教歌辞以备体裁。这一时期向达等人合编了《敦煌变文集》,所载变文中有一些插曲歌辞。60年代,这方面最引人注目的是香港学者饶宗颐和法国学者保罗·戴密微合撰了《敦煌曲》一书,录辞318首,图版极精良。70年代初,任半塘经过20多年的醖酿积累,着手编撰《敦煌歌辞总编》,历  相似文献   

18.
《郊祀歌》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郊祀歌》的辞作者除汉武帝、司马相如、匡衡等之外,还应有汉宣帝。歌(曲)作者除李延年、邹子外,还有来源于民间的鼓舞乐。《郊》在排列顺序的内涵上极有深意,汉武帝时太一神的不断升格,“太一—天地—五帝”的宗教神学体系与阴阳五行说“一—阴阳—五行”形成对应关系,反映在《郊》中则映照着从高祖刘邦到武帝刘彻宗教神学思想变革的过程。《日出入》在《郊祀歌》中扮演着主题转换的角色,也映现着汉武帝的游仙思想  相似文献   

19.
《九歌》是一组具有国家祀典性质的祭歌,用于大型、重要的祭祀活动。《楚辞》中《九歌》的歌辞与宫廷一般的《九歌》之辞不同,是屈原于沅湘南郢之城邑为当地贵族及部落首领或酋长、土王们祭祀时改写或创作的歌辞,而绝非一般现代意义上的“民歌”或民间祭祀之辞。  相似文献   

20.
《乐府诗集》收录温庭筠32首"乐府倚曲",它们既区别于温庭筠的相和、横吹等七类乐府诗,亦不同于元、白新乐府。郭茂倩专设以"乐府倚曲"之名,隶于"新乐府辞"类下。根据唐人"倚曲"的创作特点,"乐府倚曲"即温庭筠倚声而作的乐府诗。倚曲通常限定为某种特定场景倚声制曲,辞乐结合紧密,二者相谐,要求创作者具备全面的音乐、文学素养。温庭筠所倚之曲并非古题乐府旧曲,亦非隋唐燕乐之曲,而是作者自创新曲。曲辞遵循乐府传统,或采前世可叹之事补充新辞,或讽兴现实以贻后世审音者采入乐府。郭茂倩"乐府倚曲"的设立,明确了其乐歌性质及创作方式,还原了其独特的艺术生态。"乐府倚曲"对乐府诗传统辞乐关系作出了新的拓展,其文学史意义在于,它与中晚唐时期诗、歌、词、令等音乐文学的创作情境具有相通性,提供了理解与阐释晚唐艺术经验及文体生成、演进的又一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