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娅  胡敏 《中国名城》2011,(8):26-30
从分析历史文化名城的无形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和国内外遗产保护的趋势入手,认为虽然名城保护中无形文化遗产保护还处在起步阶段,但也面临很好的机遇。文章分析认为无形文化遗产具有活态性、生活性和多样性的特征,提出了在名城保护中应当实行整体保护、动态保护和广泛参与的三项无形文化遗产保护原则,以及基于上述原则的保护方法。最后,文章通过...  相似文献   

2.
颜峰 《文化学刊》2011,(6):116-11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以口头传播或言传身教等非物质形式流传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一个地域、一个民族历史的记忆和智慧的结晶,和文化遗产一起构成民族传统文化的大厦。目前,受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处于难以为继地步。地方高校作为文化传播和学术研究的重要阵地,应当积极主动地担负起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任。  相似文献   

3.
林玲 《文化学刊》2023,(3):117-120
当下,精神文明建设在我国处于快速推进的过程中,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物质文化及精神文化,凝聚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在新时代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对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有着极为积极的作用。而在开展文化遗产保护的过程中,也需重视在哲学的视角下进行,使得文化遗产的保护朝向科学化的方向进行。本文分析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的哲学意蕴,并提出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的策略,旨在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赵征 《文化交流》2008,(10):34-3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的精神财富、文化血脉和历史记忆,这是参加"中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鄞州论坛"的两国民俗学家的共识。参加本届论坛的记者强烈地感受到,保护文化遗产的东风在中国的大地上劲吹,激起无数绚丽的浪花。循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体价值、传承人和保护开发这一思路,在大视野中撷取几朵活态的浪花,借以折射文化遗产之海的壮阔丰博。  相似文献   

5.
《文化学刊》2010,(5):12-12
安葵在《文化遗产》2010年第1期撰文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复杂工程,既具有学术意义,又与社会生活有密切联系;包含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因此要避免认识的片面性,不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狭隘化,不要把民间文化与文人文化对立起来,不要把保护传统文化与文化创新、社会生活现代化对立起来,不要把保护与利用对立起来。  相似文献   

6.
李阳 《文化学刊》2008,(6):16-26
一、近年来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为一个国际性的课题,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自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世界首批"人类口  相似文献   

7.
董丽娟 《文化学刊》2009,(6):137-141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锡伯族创造了灿烂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在锡伯族繁荣的文化园地中,产生于劳动人民之中的民歌,是其中引入注目的硕果。这些表现锡伯族社会生活、生活习俗、英雄人物和历史事件等种种内容的民歌,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反映出锡伯族人民的爱憎、追求与向往,不仅成为锡伯族的宝贵财富,而且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本文从保护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切入,对锡伯族民歌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对其传承性保护和可资利用性保护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张景明 《文化学刊》2009,(1):127-132
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当今社会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一项长久的文化工程。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当代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愈显突出,如何协调二者的关系成为文化工作者应该引起注意的主要问题。本文以安徽黟县西递村明清民居为个案,探讨民居的艺术特征和文化象征意义,并就现代化与文化遗产的保护作了具体的分析,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促进现代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支点,是中国人几千年智慧和文化的体现,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安塞腰鼓作为国家级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非常久远的历史,对安塞腰鼓的传承与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首先整理了安塞腰鼓相关文献资料,对安塞腰鼓的起源与演变进行了阐述;其次,对安塞腰鼓的传承现状进行了分析,包括传承组织的现状、主要传承人及学校及培训机构的传承现状,并总结了目前安塞腰鼓传承中遇到的困境;最后给出了安塞腰鼓传承与保护的策略建议,包括建立一支稳定专业的传承队伍,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及法律法规,创新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模式,借助全民健身的助力等。  相似文献   

10.
刘华 《文化学刊》2023,(3):10-13
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千年历史的结晶,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有些地方政府将经济发展放在首位,在加强生产投入的同时忽略了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针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国家政策没有落实,阻碍了文化瑰宝在历史长河中的传承与引用。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着行政公共性不足、建设性破坏和静态被动的严重问题。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开展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义,进而列举出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策略,期望为现代化城市建设中全面落实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精神寄托和灵魂所在。近年来,在政府大力推动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支持下,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与传承工作正在全面、健康、有序地开展,这对于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首先对临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情况进行概述,其次列举现阶段保护与传承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借此推动临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13年12月8日由我国国学泰斗、杭州西泠印社第七任社长饶宗颐先生撰写碑文的宁波保国寺大殿千年纪念碑揭幕。与此同时,宁波市第五个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日活动也正式拉开帷幕。2013年是宁波保国寺大殿建成1000周年。宁波保国寺属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宁波历史文化名城的代表性文化遗产。本次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日系列活动的主题围绕“城市·建筑·文化”展开,内容包括文化志愿者诵读千年纪念碑碑文、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学术研讨、国际建筑师论坛报告、古建筑经典模型展览、城镇规划设计国际竞赛、国际友好合作签约等,给这座千年古建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13.
郑铎 《文化学刊》2016,(4):168-170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大族林立,这些著姓望族往往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记,对当地的文化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常州地区的望族白氏,保留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其中的地面文物、家族墓葬、石碑石刻记录了大量的历史信息,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则增添了各类文物的生动性。本文以文物和文献为基础,对常州留存的白氏家族文化遗产进行梳理和研究,以推进家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相似文献   

14.
佟玉权 《文化学刊》2013,(2):134-139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问题备受关注,如何处理好遗产利用中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成为理论研讨的焦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要有新的视角,应坚持以文化遗产的所有者为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本质在创新,其工作重点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护好用于市场开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有者应有的权益,最终目标是促进生产发展、生活改善、文化传承与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与制度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佟玉权 《文化学刊》2011,(1):128-133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传承人保护制度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保护制度建设,应该坚持认定制度与申报制度相结合,注意关注传承人队伍中的特殊群体,支持对民间信仰及其习俗的传承,并特别重视传承环境的建设,以此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民族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化石”,是中华民族的生命史。2006年,壮族铜鼓习俗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壮族铜鼓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不仅能使相关传统手艺得以延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能增强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软实力。该文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壮族铜鼓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必要性,以及面临的挑战,最后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壮族铜鼓文化保护与传承应采取的措施,包括多方协同、立足数字化、塑造文化品牌等,旨在扩大壮族铜鼓文化传播面,增强壮族铜鼓文化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新形势下,品牌形象推广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构之间联系密切,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国家文化形象的建构是大势所趋.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各族人民珍贵的文化记忆,与此同时,也承载着有效的"文化之魂".非遗产品需由"资源型"向"魅力型"的方向转变,是国际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与此同时,也是国家对民族文化推广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王焯 《文化学刊》2009,(6):113-116
文章通过借鉴国内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经验,以辽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个案,提出具有可行性的产业化保护的原则与模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该以“文化”为核心,通过技术的介入,制造、营销不同形态的文化产品,从而实现文化多样性和多元化的立体保护,达到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和连续化,也就是产业化。形成产业化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趋势,是既符合其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又能充分挖掘其市场潜能的平衡点,可以使其得到文化、经济、历史、社会价值的最大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内涵丰富,包括种类众多。在国际交流频繁的时代背景下,翻译作为国际沟通桥梁,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英译能够推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向世界,对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促进文明互鉴和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英译案例,在外宣翻译视角下,译者总结非遗英译难点如非遗名称翻译准确性、非遗相关翻译、标准与形式的统一规范,探讨可采用的翻译策略,以期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专有项的英译达到更好的外宣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人民文化自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明确指出了保护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该文响应国家号召,通过记录常熟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了解其发展过程与传承现状,分析目前所面临的困境,力求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提供新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