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羲之的《兰亭序》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瑰宝,它的创作、真伪及流传始终是六朝以来的历史之谜。何延之的《兰亭始末记》是研究这一问题的唯一可信的记载,唐野史的记载在其后,不能因唐野史之谬误而怀疑何延之记载的真实可信。  相似文献   

2.
魏晋时期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重大变革时期,各种书体相继出现,呈现百花齐放态势.其中王羲之的书法以其独特的书法艺术成功演绎了以魏晋风度为特征的时代精神,成为历代书法家学习的典范.本文从王羲之的人生历程和生活状态、生活背景、书学思想、书法师承等方面探索王羲之书法艺术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然后,从楷书、行书和草书三个方面分析王羲之在书法艺术上的创新;最后,探讨王羲之书法对书坛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王羲之的《兰亭序》在美学上的意义,还没有引起研究的重视;而其“兴怀”说,实际上是对美感准确而全面的表述,在中国美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以中国古代特有的方式概括了美感的体验,说明了美感是主观与客观的遇合,既是瞬间的又是永恒的,既是感性的又是理性的,既有个性又有共性。是一篇古代重要的美学论。  相似文献   

4.
王羲之《兰亭序》之所以成为天下第一,不仅其技能技巧纯熟,更重要的是,其书作中体现出来的超凡入圣的艺术意境。书法艺术美的本质在于人格精神、文化内涵的象征。字外功夫的厚薄将直接影响到书作品味的高低。艺术意境之美是超然象外之美。由此,我的书学主张"两尚"、"两不"。一是"尚古不泥古";二是"尚意不停留在技巧"上。学习书法不仅要技巧好,更要重修为、重情性、注重人格精神、学问修养。  相似文献   

5.
《兰亭序》蕴涵着极为丰富的艺术信息 ,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好教材。运用比较读帖法、拼贴比较法、替换比较法、角色转换法、视频投影展示法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考试》2007,(Z1)
书法教学以其独特的方式,发展和完善学生的身心,不仅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赵其坤 《上海教育》2013,(16):70-71
[开栏的话]历史学家房龙曾说过:"艺术是人类共同的追求。"这意味着,即便你是艺术的门外汉,只要你有一颗热爱美的心和审视美的兴趣,艺术就没有了那副"生人勿近"的冷漠面孔。从本期开始,我们将在文化栏目中推出"艺术"板块,特邀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国家一级美术师、美术特级教师赵其坤带领我们漫步艺术的花园,感受艺术的魅力。在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史的进程中,灿若群星的历代书法家创造了无数中国书法艺术瑰宝,中国书法也成为人类文化艺术宝库中独具特色的明珠。由于中国每个朝代文化价值取向都有些不同,因而书法的特征也有变化,如秦篆的圆转流畅、汉代隶书的拙朴雄浑,晋书尚韵、唐书尚法、宋书尚意、元书尚态、清书尚质等。但是众所周知,号称天下第一行书的当推《兰亭序》。  相似文献   

8.
<正>提到王羲之《兰亭序》,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已不单单是书坛百代之楷模,更是学术研究中的显学——兰亭学,涉及《兰亭序》的真伪、版本等方方面面。那么,面对如此巨制,撰写"千字文"式的赏析文字着实令人诚惶诚恐,故而本文不做过多的历史事迹叙述,而是就摹本及其艺术价值展开剖析。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琅琊(今山东临沂)人,官至会稽内史,拜右将军(一说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王羲之出生于名门望族,少年讷  相似文献   

9.
书法是我国的传统艺术门类之一,也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本身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书法艺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以毛笔为表现工具,以线条为表现手段,通过点画结构,形次章法等造型美来表现书法家的美学追求和人格情操。说起书法,不能不说王羲之。不能不说王羲之的《兰亭序》。此人的书法成就更是无人能及。众所周知王羲之的书法功力最高,独创性最强,也具有最高的审美性,影响更是最大,王羲之“书圣”这一称号可谓名副其实书法作为一种艺术,不仅需要有形式美,而且要通过优美的形象形式,抒情达意,表现审美感情,这可以说是艺术所共同具备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书法艺术深厚的文化底蕴,造就了大量的艺术家。王羲之是其中的佼佼者。奠定其书坛王者地位的佳作《兰亭序》 是中国书法形式美的典范,也是王羲之人生品格美的写照。  相似文献   

11.
王羲之、王献之书法,各有千秋。唐之前书史对其评价比较客观。唐之后,由于唐太宗偏爱或政治需要,力推王羲之书,王羲之“书圣”地位遂立,王献之名走向衰微。王羲之《兰亭》书法,名动天下,但有些名实脱略。功力欠佳,风格近俗,相对王羲之其他作品言,应是较差的。我们对待前贤经典,要客观求实,不必人云亦云,盲目崇拜。  相似文献   

12.
高中语文范文《兰亭集序》的人文精神主要表现在对人生命的关怀。大陆人教版及台湾翰林版最新教材对此范文的编排设计反映了两岸不同的教材编选思路与人文导向。  相似文献   

13.
评价理论是语篇分析的有效工具,这一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从评价理论视角分析罗经国的译作《兰亭集序》,从而为这一理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提供了实证性分析,同时从态度层面重新阐释了翻译中目的语和原语语篇"对等"的含义。  相似文献   

14.
从《兰亭集序》看魏晋生命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解读《兰亭集序》和《兰亭诗》,我们看到兰亭雅会诸人在诗文中表现的生命意识并不是孤立现象,而是从汉末一直到魏晋人性觉醒、个性张扬、小我对大我、小我对小我认真审视的结果,是弥漫在这一时段的空气中的苏醒意识。魏晋名士个性最为张扬,处处强调个体的存在,表面上看来似乎很潇洒,但是在他们放浪形骸的背后,隐藏着深重的压抑与苦闷。拟在忧生之叹、放诞之狂、山水之寄、服石之误等四个方面对魏晋生命意识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5.
《滕王阁序》堪称中华古代文学奇葩,将《滕王阁序》译成英文,不仅满足了外国游客了解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愿望,对于弘扬祖国传统文化和开拓旅游资源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勃的名篇《滕王阁序》,在文学史上犹如明珠般璀璨夺目。其创作时间却一直众说纷纭,悬而未决,直接影响读者对全文内容的准确把握与深刻理解。因此,很有必要对《滕王阁序》的相关史料认真地甄别分析、去伪存真,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从史料的对比排查、《滕王阁序》本身文意的探幽析微、王勃其他文章寻绎线索等诸多方面,都可证明《滕王阁序》确系王勃上元二年(675)所作。  相似文献   

17.
《兰亭集序》集书法文化与文学艺术于一体,被人教版不同时期语文教材选入。不同的编排形式,体现出其承担的不同教学任务,由选读到精读,由与政论文混编到与写景抒情散文一起凸显山水旨归,由宽松阅读到强调知识把握,再到重视素养整合。多家出版社的教材中也都选入此文,教材的对比研究和跟踪调查结果,凸显坚持文言并重原则的重要性,失之任何一端都不妥。从《兰亭集序》被选中、编写并不断完善、成熟的历程,也可见教材编写的传承与变革,亦可一窥人教版教材不断开拓、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18.
兰亭诗人群体及《兰亭诗》《序》产生于东晋中叶,道、释、玄、儒种种理念交织于此,乐天知命、顺应自然的新型生死观念成熟于此,山水之美的发现与入诗发轫于此。作为一组大型诗群,《兰亭诗》的出现反映着东晋中叶悄然发生的诗格嬗变与新型时代心理之凝成,其流风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9.
有词以来的第一篇词论《花间集序》已逐渐成为学者关注的热点,并于新世纪引发了一场争论。20世纪以来对《花间集序》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20世纪90年代前的沉寂期、90年代至2000年的酝酿期以及新世纪以来的争鸣期。在未来研究中,可立足于欧阳炯、赵崇祚的生平考证以及《花间集序》版本流传、文字训诂等方面作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