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原现象”在钳工技能训练中会阻碍学生技能的进一步提高。本文阐述了“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克服“高原现象”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学生在英语过程中,即英语技能形成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阶段性的进步缓慢,甚至停滞不前的状态,在教育心理学上被称之为“高原现象”。本初探了“高原现象”产生的四种原因和克服“高的现象”的四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克服学习上的“高原现象”点滴做法黄贵珍学习上的“高原现象”是指;在学习的一定阶段产生效率降低.进步的速度减慢甚至停滞的现象。从学习规律来看.“高原”阶段是学习四个阶段(开始阶段,迅速进步阶段,高原阶段.克服高原阶段)中一个必由阶段。但由于此阶段学习进...  相似文献   

4.
相当多的考生在高考复习过程中,会有一段时间学习效率不高,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心理学称此为高考复习期间的“高原现象”。“高原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但走出高原期后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还是会提高的,因此,“高原现象”并不意味着学习到了极限、成绩到了极限。不少考生学习出现“高原现象”时就感到束手无策,甚至影响心态,影响学习。有的考生误认为自己的脑子不行了,记不住,脑袋里一团浆糊,因此,失去了对高考的信心。有的考生在产生“高原现象”期间,情绪波动很大,产生焦虑、紧张、不安甚至恐惧的情绪。由于考生对“高原现象”不了解,又…  相似文献   

5.
“高原现象”是美术特长生专业学习进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阻碍了学生学习的继续深入,如果不及时加以解决,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阻碍其专业的发展.通过对“高原现象”进行界定,并理性分析“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突破策略,包括教师调整教学策略使学生正视“高原现象”的存在,优化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6.
钳工技能训练中的“高原现象”,是指学生在技能训练中后期出现的成绩暂时停滞不前的现象,是钳工技能训练中常常遇到的一道屏障。本文阐述了产生“高原现象”的成因,并据此提出克服“高原现象”、促进技能形成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7.
林洁 《中国培训》2023,(11):50-52
通过梳理引发职业技能竞赛选手在备赛中产生“高原现象”的三大因素,并判明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从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增强意志力和自信心、适当放松和调节情绪、寻求专业指导和帮助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应对备赛“高原现象”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试论高校管理干部的“职业高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职业高原”的概念及分类入手,分析了高校管理干部产生“职业高原”现象的原因,提出了从组织和个人两个角度来有效地避免和克服管理干部“职业高原”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高三地理复习后期,学生很容易产生“高原现象”,应该正确认识其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对策,突破“高原现象”,才能指导学生及时克服心理障碍,提高复习的效率,取得良好的高考成绩。  相似文献   

10.
一、什么是物理练习中的“高原现象”所谓“高原现象”,是指在技能形成过程的练习中期,出现暂时的停顿现象,这就是练习曲线上所谓的“高原期”.这时,曲线保持一定的水平而不上升,或者有些下降.但是在高原期之后,又可以看到曲线的继续上升.学生作物理练习时,也会出现这种现象,我们把这种现象称做物理练习中的“高原现象”.二、为什么会产生物理练习中的“高原现象”物理练习中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个:首先是旧的动作结构和完成动作用的方法必须改变,而新的动作结构和完成动作的新方法尚未建立.具体表现为学生还没有掌握…  相似文献   

11.
苏春景  江丽 《教育科学》2006,22(6):33-35
通过对烟台与青岛市部分学校的小学新课程改革进行问卷与访谈,发现已实施五年的小学新课程改革正在经历进展缓慢、进退两难的“高原现象”。本文分析了“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钱静 《现代教育科学》2009,(1):114-114,126
在进入高三复习后期,很多考生反映在这一阶段出现了学习效率下降的现象,没有信心、头脑昏沉、心情烦躁。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高原现象”,而这一段关键时期则被称为“高原期”。那么,“高原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如何尽可能缩短高原期,减少它的负面影响呢?  相似文献   

13.
在复习迎考的过程中,遭遇了“高原现象”、“舌尖现象”、“克拉克现象”和“木桶效应”现象,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4.
不容漠视的“高原现象”罗腾根初学围棋者,长进神速,一旦入门,棋艺便停滞不前,总是“老样子”。学书法,学弹琴,都有类似感受。这便是人们学习某种技能,中途会出现且又是难以逾越的“高原现象”。“高原现象”在青年教师的教学业务上也较为常见,究其形成的原因,主...  相似文献   

15.
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复习后,成绩很难有较大提高,甚至倒退,这就是“高原现象”,要让自己走出“高原”,应该:  相似文献   

16.
学生学习“高原心理”现象对学习质量的提高影响较大,本探讨此种心理现象产生的原因及调试方法。  相似文献   

17.
预防操作技能训练的“高原现象”江苏海安农业工程学校徐兴海本栏编辑马志清操作技能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达到一定水平后往往会停滞不前,甚至后退。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作操作技能教学中的“高原现象”。一、“高原现象”发生的可能性人们从事的职业有几万种...  相似文献   

18.
有时候,许多同学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一个月过去了,我的水平仍然没有显著的提高?其实,这是复习中的“高原现象”在做怪。越到了复习的后阶段,这种停步不前的状况会更明显。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作“高原现象”。  相似文献   

19.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出现或长或短时期的思维迟钝甚至停滞不前的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高原现象”。“高原现象”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低谷”,是人的生理、心理发展中出现的正常现象。  相似文献   

20.
秦勇 《小学生》2010,(12):32-32
小学生在数学总复习期间常会出现“高原现象”,从客观上看,数学本身是一种抽象的逻辑思维活动,当学生掌握了最基本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后,易出现暂时的停顿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从主观上说,是因为教师对教材还钻得不够“深”,对学生还研得不“透”,总复习时过分强调练习量,致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了畏难、厌倦的心理。据此,老师可采取以下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