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真拜读了《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07年第1-2期吴山青老师的《一个换方问题的解法》和2007年第6期汤兆祥、周春芝老师的《“换方问题”解法之我见》(以下简称“吴文”、“汤文”)两篇文童后,很欣赏、敬佩三位教师研究问题的方法与态度,同时也引发了笔者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课程基础训练册(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2页上,有这样一道换方思考题:把3、6、9、12、15、18、21、24、27这九个数填在右图1中的方格内,使每横行、竖行、斜行的三个数之和相等。这类问题是小学数学中较难解决的问题,本文给出它的一种解法,供大家参考。解:由每横行的三个数之和相等,可知这个相等的和数为(3 6 …… 27)÷3=45。先确定中心格内应填上什么数,暂记为“?”。由覆盖原理可知,中间横行、中间竖行及两个斜行,这些数的和应为(3 6 …… 27) ?×3=45×4(中心格内的数重复了3次),由此可得?=15。此数正好是这九个数的平均数,也…  相似文献   

3.
笔者拜读了《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2007第1-2期刊登吴山青老师的《一个换方问题的解法》一文后,对吴老师解题时的缜密思维感到敬佩。吴老师解此题时分成三个步骤:第一步,确定中心数;第二步,根据中心数推导得出其他数;第三步,通过调整得出其他填法。笔者在对吴老师的解法表示认可的同时,认为这种解法不具有可操作性,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解题模式。笔者也有一种愚方,现提出来与吴老师及各位同仁交流。  相似文献   

4.
有一楼梯共10级,如果规定每步只能跨上一级或两级,要上到第10级,共有多少种不同走法?对此,文1给出了四种解法.笔者读后受  相似文献   

5.
贾婧 《教育》2011,(11):44-45
孩子的学习应该遵循教育规律,虽然一些“神童”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了杰出的天赋,但终究他不只是“神”,而且更是一个“童”,我们思考问题的着眼点应放在“童”字上面,而不能被“神”迷惑了头脑。  相似文献   

6.
张永飞 《教育》2011,(31):44-45
孩子的学习应该遵循教育规律,虽然一些"神童"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了杰出的天赋,但终究他不只是"神",而且更是一个"童",我们思考问题的着眼点应放在"童"字上面,而不能被"神"迷惑了头脑。今年9月,一个"神童"诞生了。"神童"名叫许恒瑞,自他去中国人民大学报到的第一天开始,便成为了众多媒体的焦点。  相似文献   

7.
韩艳 《现代语文》2008,(8):61-61
《最后一课》是法国小说家都德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因其主题的深刻而成为初中教材的传统名篇,作为中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教材,讲的是普法战争结束后,法国因失败被迫割让阿尔萨斯省和洛林省的大部给德国。小说重点写法国阿尔萨斯地区被德国普鲁士军队占领以后,侵略者强迫当地学校改学德语的事件。这一地区的学校以后不许再学法语了,只能学习异国统治者的语言,接受异国文化。我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进行了如下的教学:  相似文献   

8.
张乃元 《文教资料》2014,(28):33-34
文章剖析了高中生在学习文言文时死记硬背的原因,一方面与教师的教有关,另一方面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关.指出了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三条措施:一是建构学生的知识体系,二是变机械记忆为意义记忆,三是变接受式教学为“互动式教学”。  相似文献   

9.
陈越 《今日教育》2010,(4):62-62
英语课上,我像往常一样在教室内巡逻,无意中发现班内的陈士燕同学一个选择题做错了。  相似文献   

10.
二次函数的最值是二次函数的一个重要性质,也是一个重要考点。求解二次函数最值问题时,要根据对称轴的位置,结合抛物线的开口,根据函数的增减性,准确、全面地进行求解。  相似文献   

11.
调查后发现,当下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不太理想,而计算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一种有效途径。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不但要深研教材,让教材走向学材,让人本走向情境,还要打破算法和算理的鸿沟,深度拓展,发展学生的深度思维,破解计算教学之"枯"与"苦"的现状。  相似文献   

12.
L在大多数老师眼中是一个"差生",造成他的现状有学校的教育因素,有家庭的教育因素,也有自身的因素,本文主要从这三方面对其"变差"的原因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3.
在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数学期末考试卷中,本卷共计27题,下面是第26题题目。某班同学去社会实践基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一部分同学抬土,另一部分同学挑土。已知全班共有竹筐58只,扁担57根,要使全部竹筐和扁担都用上,应怎样分配抬土和挑土的人数?参考答案如下: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2005年10月第一版八年级下册第101页第12题是一道“问题”习题,通常可认为是印刷错误.可这是教科书,怎么办呢?题目是这样的:阳光透过矩形玻璃窗投射到地面上,地面上出现了一个明亮的四边形,小刚用量角器量出这个四边形的一个锐角恰好是30度,一条边和对角线互相垂直,又用直尺量出一组邻边的长分别是40厘米和55厘米,小刚说用这些数据就能够计算出地面上的四边形的面积和周长.你知道小刚是如何计算的吗?这样计算的根据是什么?题目给出不久,学生A就说出了答案.解:因为矩形窗通过阳光投射到地面上的图形是…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2005年10月第一版八年级下册第101页第12题是一道“问题”习题,通常可认为是印刷错误.可这是教科书,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6.
吉安芹 《广西教育》2014,(41):91-92
正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笔者将通过一些事例的叙述,对新教师教材分析、处理能力的发展进行思考,以期为新教师进一步提高分析和处理教材的能力做出方向性的指引。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例题是这样的:红山小学校园里有一个花园,其中月  相似文献   

17.
在文献[1]和文献[2]中,有这样一个经典的代数条件恒等式: 问题1已知abc=1,求证:a/ab+a+1+b/bc+b+1+c/ca+c+1=1.  相似文献   

18.
19.
以下是大家熟悉的一个传统解析几何题:题目已知直线l:y=4x和点R(6,4),在l上求一点Q,使直线RQ与l及x轴在第一象限内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最小.  相似文献   

20.
一直以来,我都试着把知识串成"是什么一为什么一怎样做",然后把问题交给学生,因为感觉这样做不仅有条理,更是新课改下"问题式"教学的核心。什么是问题式教学?问题式教学就是:教学时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并把这一线索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学方式。也就是教师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自学、理解、讨论,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有针对性地教授,准确地引导学生理解问题。偶然看到了一个小故事,一个问号油然而生,这该是"问题式教学"吗?1998年,一个美国科学教育代表团来到上海市进行学术访问,在交流过程中,他们提出想听一堂中学的科学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