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公元1601年,正值我国明万历年问,身穿黑色长袍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应皇帝之召,首次得以进人中国宫廷。他给中国皇帝带来的礼物是两座自鸣钟,自此,西洋钟表作为礼品进入中国。一时间,中国成为西方最大的钟表客户,而西洋钟表则成为中国宫廷中最得意的摆设。  相似文献   

2.
正16.隋炀帝杨广(569—618),隋朝第二代皇帝(604年—618年在位),上榜理由,隋炀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亲自打通丝绸之路的帝王,不仅如此,他还主持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与经略。大业五年(609年),隋炀帝率大军从京都长安(今西安)出发到甘肃陇西,西上青海横穿祁连山,经大斗拔谷北上,到达河西走廊的张掖郡。在古代专制社会时期,中国皇帝抵达到西北这么远的地方,只有隋炀帝一人。隋炀帝亲自打通  相似文献   

3.
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喜爱中国红茶。一次 ,巴尔扎克在招待朋友时 ,态度虔诚地端出一只雅致的堪察加木匣 ,从中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只绣着汉字的黄绫布包。他一层一层慢慢地打开布包 ,拿出一小杯呈金黄色的优质红茶来。他神秘地介绍说 ,此茶是中国某地的特产极品 ,一年仅产数斤 ,专供大清皇帝独享 ,采摘必须在日出前 ,由一群妙龄少女精心采制加工而成 ,并一路歌舞送到皇帝御前。大清皇帝舍不得独享 ,馈赠数两给俄国沙皇 ,路上为防止劫掠 ,还派遣武装护送。好不容易到了沙皇手上 ,沙皇再分赐给诸位大臣及外国使节。而巴尔扎克则是通过驻俄使节几…  相似文献   

4.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濠州钟离(今安徽省凤阳东)人,出身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幼时相信天命,崇奉佛教,在家乡凤阳皇觉寺削发为僧.朱元璋出身和尚,所以为明朝开国皇帝后,在设官封爵时,不忘佛教,他在全国各府、州、县设置僧纲司、僧正司、僧会司,封爵高僧为僧官,统领全国的佛教僧众.他还拨出专款,修复在战乱中毁坏的名寺,对他出家住过的凤阳皇觉寺亲临巡视和参拜,拨给资金进行修复和扩建,使皇觉寺成为明代一朝闻名天下的佛教圣地.云南武定狮山大雄宝殿有一副楹联,专门歌颂朱元璋及其皇孙朱允炆文(建文皇帝)相继为僧弘扬佛法的事绩.此联云:  相似文献   

5.
一、秦朝皇帝制度的创立 秦朝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命名最高统治者以"皇帝"的称号,并创设运行了独特的皇帝制度.  相似文献   

6.
一   他叫"顺治"!   教过几年私塾的他爹给他这用媳妇性命换回来的宝贝取名时逢人便夸说:这名儿有两重含义,一日今后的日子可以顺顺畅畅;二日这可是清朝皇帝的专号,用这名儿沾点福气,我家就可发起来了.发不发还不知道,这"顺治皇帝"的名儿倒被叫开了!……  相似文献   

7.
张西平 《寻根》2023,(2):4-15
<正>《教宗西师都五世致中国皇帝书》,现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编号Chinois 1320)。全信36行,每行字数多寡不一,仅有外框而无行格,信是刻在一块枣木板上。1588年,范礼安(Alessandro Valignano,1539—1606)拟派罗明坚到罗马觐见教皇,希望教皇能派出使者朝觐中国皇帝,并请求中国皇帝支持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为此,  相似文献   

8.
元文宗設置奎章閣,這是專属皇帝服務的文化機構,畏兀兒人忽都鲁都兒迷失和沙刺班是奎章閣的先後领導者,本文對雨人的活勃作了考證,指出元朝重視翻譯工作,忽都魯都兒迷失和沙刺班都是皇帝身邊的高級譯員,爲各族之間文化交流作出了貢獻,他們還參與了一些重要政治事件.  相似文献   

9.
在日本,茶道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仪式。举行这种仪式的茶室是一间有着低矮小门的安静的房子。客人们经小门而入,以示谦卑。正规的茶道要持续4小时左右,茶要按照精细复杂的顺序准备,人们只能听见沸水声,如同风吹过松林发出的声音。中国人首先发现可以用茶树的干叶制成饮品。那是在公元前大约2000年的事情,一位中国皇帝命令仆人给他烧些开水喝,当水快烧沸时,一些茶树的叶子飘落到水锅里,皇帝嗅到新饮料的芬芬气味非常高兴,他情不自禁地品尝起来,从此开始上瘾!最能饮茶的是英国人,常听到人们说,他们最想做的事就是沏杯茶。17世纪中叶,东印度公司的大船和快速运茶帆船将茶叶从中国运到英格兰。1660年,  相似文献   

10.
一康有为在晚清的历史舞台上堪称名角。从1888年他以平民身份上书清朝皇帝请求变法,到1902年他以海外流亡者长老身份两度发表公开信反对革命,那十四年间,他既是闪闪发光的政治明星,也是一唱百和的新学钜子。  相似文献   

11.
从西安出发,过渭河,出咸阳,便见众多金字塔形小山包隆起于关中平原。此即汉代帝陵,其中规模最大者乃汉武帝刘彻的茂陵。汉武帝刘彻,汉高祖刘邦第4代孙。公元前140年,16岁的刘彻即位称帝,在位54年。汉武帝广聚人才,励精图治,他文治武功,将西汉推向强盛,建起民族统一、疆域辽阔的强大中国。刘彻是中国首位使用年号的皇帝,也  相似文献   

12.
伪皇宫陈列馆是建立在伪满洲国皇宫遗址上的宫廷遗址类博物馆。他皇宫是中国末代皇帝爱新觉罗.博仪在日本帝国主义扶植下,从1932年至1945年充当他满洲国傀儡皇帝时的宫廷,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东北的罪恶产物和历史见证。伪皇宫包括宫殿、花园、跑马场、建国神庙、禁卫军驻地等,占地面积约三万平方米,大小建筑数10座,其中主要建筑有勤民楼、缉熙楼、同德殿、嘉乐殿等。1982年恢复建制的伪皇宫陈列馆现有馆藏文物近60O0件,包括宫廷文物、日本书画、日本瓷器、日伪罪证文物等多种门类,其中宫廷文物、罪证文物为馆藏特色。全馆现有…  相似文献   

13.
英子 《世界文化》2012,(8):56+61
圣彼得大教堂位于梵蒂冈,是全世界第一大教堂。梵蒂冈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城西北角的梵蒂冈高地上,四面都与意大利接壤,是一个"国中国"。其领土包括圣彼得广场、圣彼得大教堂、梵蒂冈宫和梵蒂冈博物馆等,是世界上最小的主权国家,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国家。国土大致呈三角形,除位于城东南的圣彼得广场外,国界以梵蒂冈古城墙为标志。圣彼得大教堂源于人们对彼得的纪念,它的历史几乎与基督教的发展史同步。彼得是耶稣的大圣徒,他是第一个承认耶稣为基督(即"救世主")的人,所以耶稣赐予他"彼得"(意为"磐石")之名。传说耶稣遇难后,彼得作为众圣徒的首领开始创建基督教会。公元1世纪中叶,基督教由巴勒斯坦逐步传播到罗马时,引起了罗马统治者的极大恐慌,为了巩固政权,尼禄皇帝从公元64年开始镇压基督教的传教士,彼得作为教会的创始人,自然不能幸免,他被尼禄皇帝钉死于十字架上。死  相似文献   

14.
裴汉杰 《寻根》2012,(6):103-104
晚清重臣左宗棠是个心高气傲、目空一切的人.时人称为湘蛮子,可谓晚清政坛一大怪人.虽说自己举人出身、屡考进士不第,却尤为看不起文人,尤其是晚年,张嘴就骂曾国藩是理学的伪道士.久而久之,骂人似乎成了他的一大乐事.咸丰七年二月,曾国藩创立的湘军已经转战三载,屡立战功,但是处境却越来越尴尬:由于皇帝对他抱有防范心理,不肯给他以督抚地位,使他领兵三载,一直处于孤悬客处之地位,用兵、用人、用饷无处不难;由于手中没有行政权力,虽然湘军为保卫江西终日苦战,仍然被江西全省视为额外负担,始终受到官僚大吏们的排挤和刁难,处处碰壁.  相似文献   

15.
早在公元前2000年,世界上便已开始出现了动物园的雏形。然而,100年前,全世界的动物园数目却依然十分有限。中国皇帝和埃及国王是动物园最早的创建人。后来,1300年左右带有传奇色彩的蒙古皇帝忽必烈(Kublai Khan)及16世纪阿兹台克王蒙提祖马(Montezuma 约1466—1520)相继仿效他们建起了动物园。最后,欧洲的皇帝、国王、公爵和王公也造起了自己的动物园和游乐大花园,以目睹异国风味的动物为乐。当然,所有这些私有动物园是不许公众百姓进入的。  相似文献   

16.
宗亮 《寻根》2012,(5):30-31
明代的万历皇帝朱翊钧(神宗,1563~1620年)从小喜好书法,并且功底很好。他最先学习赵孟烦的字,后又练章草,王羲之、王献之、虞世南、米芾等书法名家的字均是他临摹和学习的对象。  相似文献   

17.
泰姬陵是世界上最动人心魄的景物。建筑这座陵墓时动用了二万二千名男人和妇女,他们二十四小时昼夜不停地劳动,历时二十二年才完成。但是,这座巍然耸立在多沙的亚格拉平原上,距德里东南一百二十五英里的美丽建筑物的来历,却为印度以外的世人所鲜知。泰姬陵乃是沙杰罕皇帝为纪念与他朝夕相处十九年的爱妻蒙泰姬·玛哈尔始终不渝的爱情而建立的一座永恒的纪念碑(意为精选的王宫),当时玛哈尔在分娩第十四个孩子时死去。沙杰罕是印度莫卧儿王朝第五代皇帝(在位期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凡遇皇帝登基、改元或呈现祥瑞,都会大赦天下,以示恩泽.由于中国是礼仪之邦,因此每逢大赦常常要举行一个盛大的仪式,并有一套相应的礼仪.时代不同,其繁文缛节也各不相同,但树金鸡是中古时期举行大赦典礼时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9.
由咸豐到慈禧清咸豐十一年辛酉七月十七,當西元1861年8月22日,大清帝國七世皇帝,病死於熱河行宫,享年三十一歲.於是,滿洲皇室愛新覺羅氏失去了大家長,滿蒙漢八旗失去了部落聯盟共主,外人所稱中華帝國失去了最後一名獨裁皇帝.那以後,這個帝國不是還延續兩世三帝五十年嗎?怎麼説咸豐帝是最後一名獨裁皇帝呢?確實的,這個帝國的體制似乎没變,繼立的年號分别為同治、光緒和宣統的三名皇帝,血統仍屬愛新覺羅氏族,體制還是持續已達二百二十年的君主專制主義.  相似文献   

20.
一位诗人曾经说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仍然活在人们的心里。刚刚离我们而去的钱钟书就是那种将永远活在人们心里的人。他用生命为不朽再次作出了发人深省的回答。钱钟书一生不慕名利。国内十八家省级电视台联合拍摄《当代中国文化名人录》,钱先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