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利用奥运优势推动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 环渤海经济圈已经成为继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之后中国经济的第三个增长极,作为该经济圈的龙头,也是奥运第一主办城市的北京,即将成为中国的第三部经济发动机.  相似文献   

2.
围绕环渤海,有太多的遐想和期待:在这5800公里的海岸线上,近20个大中城市遥相呼应,数千家大中型企业虎踞龙盘,包括天津、大连、青岛等大型商贸港口和秦皇岛、黄骅两个全国最大的能源输出港在内的60多个大小港口星罗棋布,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城市群、工业区、港口区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然而,20年来,环渤海经济圈的经济整合却步履蹒跚,在逐步走向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长三角、珠三角面前黯然失色。从理论上讲,构成经济区域需要两个要件,一是"龙头",二是"腹地"。长三角的龙头毫无疑问是上海,而腹地则在苏、浙、皖甚至更远的地区;珠三角的龙头是地理位置十分接近的香港、广州、深圳,腹地现在已经扩大到广东以外的8个省区。司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龙头"和"腹地"还相当模糊不定,北京、天津、大连、山东都可以成为候选。  相似文献   

3.
在研究环渤海经济圈及其服务业的基础上,对环渤海经济圈各个组成部分的现代服务业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了环渤海经济圈服务业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1、实施大都市圈,分步骤、有重点地推进区域经济整合;2、加快推进环渤海地区基础设施的一体化;3、进一步深化产业和地区分工,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生产与服务体系;4、依托市场机制配置生产要素,促进区域产业和市场整合;5、建立政府与行业间的新型关系;6、建立区域内统一协调的市场法规政策体系;7、统筹决策,促进环渤海一体化。  相似文献   

4.
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是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的趋势。在21世纪,烟台市作为环渤海经济圈中的重要城市,应该采取与环渤海经济圈协同发展的战略,以区域经济的视角,在科学的城市定位基础上,确定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对策,最终增强城市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长三角”是“长三角都市经济圈”的简称 ,是指镇江以东 ,包括上海、无锡、苏州、常州、扬州、泰州、镇江、南京、南通、杭州、宁波、舟山、绍兴、湖州、嘉兴等15个城市 (包括台州 16个城市 ) ,以约占全国面积的1%,人口的 6%,生产出约占全国 19 5 %的生产总值 ,成为继纽约经济圈、北美五大湖经济圈、东京经济圈、巴黎经济圈、伦敦经济圈之后的第六大经济圈 ,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经济引擎。一、发展现状据统计 ,2 0 0 3年“长三角”地区 15市GDP总值达2 2 775亿元 ,比 2 0 0 2年增加了 3 65 0亿元 ,由占全国的 18 7%上升至 19 5 %。 15城…  相似文献   

6.
产学研合作是提升综合人才培养实力,适应科技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走向。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心在环首都经济圈,而廊坊市位处环京津、环渤海的“双环”区域,通过产学研合作促进新型的人才培养,提升城市科技实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一、背景综述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经济圈成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后,环渤海经济圈正在加速崛起。环渤海经济圈狭义上是指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延伸可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及内蒙古的部分地区,整个大的范围占据中国国土的12%和人口的20%,经济总量和外贸易占到全国的1/4。在环渤海地区5800公里的海岸线上, 近20个大中城市遥相呼应,数千家大型企业虎踞龙盘,60多个港口星罗棋布,以京津两个直辖市为  相似文献   

8.
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创业问题关系到我国经济建设、社会稳定、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它也是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环渤海经济圈的形成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优惠政策等。从分析环渤海经济圈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为逻辑起点,借力于政府、高校、社会,发力于大学生自身,提出针对环渤海经济圈的大学生自主创业可行性对策,发挥经济圈的带动效应。  相似文献   

9.
我国已经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任务提到实践日程,为此必须努力造就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关系。加大环渤海与图们江地区开发力度,以市场经济先导区拉动“大大连”建设,注重在内部与外部的结合上培育出中国第四大经济增长极的成长因素和良好氛围,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进程,使之成长为东北亚区域的新兴工业基地、现代装备基地、科技产业基地、生态农业基地和农畜产品出口加工基地。  相似文献   

10.
敢于唱主角     
在日益扩展的中国经济圈中,一个高度知识密集的群体悄然形成,我们权且把它称作留学生经济群。这个有着特殊背景,且以高学历为主体的经济群的进入,给中国经济的某些部分注入了生机。 中国现代证券业兴起伊始,一批留学人员便投入其中。他们不仅迅速站稳了脚跟,并逐渐成为此行当中的佼佼者。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是影响中国证券市场发展方向的重要机构,其核心部门已经有留学人员充任要职。期货一词,被国人知晓不过几年时间,而当今中国被圈内人士称为老大、老二的期货公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和中国加入WTO在即,新世纪如何更有效地融入世界经济大循环日益成为中国学界与政界同仁们关注的焦点。而对于中国如何推动东中西地区协调发展,有效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如何进一步强化环渤海经济圈整体开发,创造第三大经济增长极、如何实现东北地区经济振兴,重塑“东北虎”形象以及如何发挥大连既有优势,创建国际名城等问题,在《中国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战略对策》中均可找到较为满意的答案。  相似文献   

12.
浅论天津与周边地区发展的关系叶军在刚刚结束的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环渤海经济圈正式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中,这表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环渤海经济圈的建设将逐步成为有关各级政府的自觉行为。作为一个特定的经济区域,他不仅是一种地哉范围的概念,而且也是该地范围...  相似文献   

13.
乌鲁木齐城市经济圈与新疆区域经济增长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章对乌鲁木齐城市经济圈的形成及其对新疆区域经济增长机制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由此归纳出乌鲁木齐城市经济圈形成中值得借鉴的经验,提出了充分发挥乌昌党委和“乌鲁木齐城市经济圈协作委员会”的协调功能,不断完善协调机制,进一步加快乌昌经济一体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机制形成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依托“大”字型高速公路主干网这一交通网络,形成以太原为中心,以三小时车程为半径,涵盖省内重要经济区域的“三小时经济圈”,为实现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构建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提供了可能。文章从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一角度,论述了构建“三小时经济圈”的背景及意义,阐述了构建“三小时经济圈”的基本思路,并提出了一些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5.
湘江经济带的空间结构现状及调整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湘江经济带是湖南省经济发展条件最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生产力要素最密集的区域,是连接珠江在角洲开放区和长江沿岩开放带的走廊和纽带。本区域的经济空间结构不仅直接影响湖南省的产业空间布局,而且对整个南中国地区的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形成和演化有着重要影响。湘江经济带产业化空间结构的调整应从三个层面进行:(1)在地域分工理论指导下,选择合理的区域开发空间模式;(2)重点优化轴带内的“发展极”--即各级各类中心城市;(3)加强区域内外空间联系,既充分接受珠江三角洲的辐射带动,又积极参与长江沿岸经济带的开放、开发,强化“大武汉经济圈”的意识。  相似文献   

16.
环印度洋经济圈最初由南非、印度、澳大利亚、新加坡、毛里求斯、阿曼、肯尼亚倡导,现在有33个国家参加,将来可能发展f4近50国的规模。它是世界上人。最多的经济困,也是未来世界重要的资源圈、纺织国。电子圈、金融四。由于我国的对外贸易。引进外资和引进技术近20年来主要集中在北美区域和东亚区域,因此国内尚无研究环印度洋经济圈的专著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教授叶卫平博士的专著(环印度洋经济国与中国企业)1997年2月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后,起到了填补这个研究领域空白的作用。“九五”期间,我国开始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成员,是京津唐城市密集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与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相比河北省的经济仍比较落后,本文试图在比较全面地剖析河北省城市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面向21世纪河北省城市经济发展的设想。  相似文献   

18.
1991年苏联解体以后,二战以来形成的两极格局随之消亡,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拙见以为,未来的多极格局将是以经济为首要因素的“四圈”、“五极”格局。一、以经济为首要因素的“四圈”即将兴起所谓“四圈”就是美洲经济圈、欧洲经济圈、东亚经济圈和独联体经济圈。美洲经济圈、欧洲经济圈已经随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洲联盟的建立开始运行,至于东亚经济圈和独联体经济圈,则处于酝酿时期,从长远看,它们的形成将是现实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东亚经济圈。它是一个包括东南亚各国以及中国、韩国、日本等在…  相似文献   

19.
京津冀经济发展一体化的本质就在于促进京津冀区域的资源要素得到最大限度的合理配置。本文利用SWOT分析方法对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面临的内外部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知己知彼”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着力解决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寻找并构建合理有效的协调机制,从而更好更快地促进整个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廊坊素有“联京津之廊、环渤海之坊”之称,在京津冀城市圈构架中,位置非常独特,以京津做一个纵线,廊坊正好在中间,区位优势明显。随着推动“京津冀一体化”、“环渤海经济圈”的呼声越来越高,廊坊市的“走廊”和“后花园”式经济特征日趋明显。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廊坊成为了京津地区产业转移的缓冲地,同时廊坊市也提出了打造“京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