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彦平 《小学生》2011,(3):22-22
1铺垫复习 1.1采用“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背诵6~8的乘法口诀 1.2看一看,比一比 [多媒体动态演示:第一行摆4个圆,第二行摆8个圆。] 引导学生思考:第二行圆的个数是第一行圆个数的几倍?为什么?  相似文献   

2.
3.
陈寿章 《云南教育》2004,(19):69-70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探究过程。然而在现实教学中,较为普遍的现象是,由教师简单的提问,将学生的思维引入预先设置的圈内,学生却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为什么学和怎样学,因此缺少探究的方向和动力。  相似文献   

4.
1.展示目标,引导转化 师:被乘数和乘数都是小数,我们不能直接计算,但能不能像上节课计算6.5&;#215;5那样,先把小数转化成整数。再按整数乘法计算呢?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2~9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感知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引导学生经历“几秒”,培养学生估测时间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62—63页。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对称轴,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探索培养小学中年级学生逻辑思维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小学中年级学生在思维方式上有许多不利于发展思维能力的因素,针对这些不利因素对症下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病例1]判断:因为28÷4=7,所以28是倍数,4是因数。( ) [病症]因为28÷4=7,所以28是倍数,4是因数。(√) [诊断]因为“因数”和“倍数”是两个互相依存的概念,所以在说“倍数”和“因数”时必须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不能孤立地说哪个数是倍数,哪个数是因数。因为28÷4=7,所以28是4的倍数,4是28的因数。  相似文献   

9.
数学是模式的科学,寻找和发现周围世界事物之间的联系以及事物间变化的规律构成了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从四年级开始在每册教材中都设置“找规律”单元,引导学生探索现实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本节课是找规律的第一课时,内容是找出间隔排列的两个物体个数之间的规律,对此内容笔者曾先后进行两次实践,对怎样找规律深有体会。  相似文献   

10.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教科书(人教版)中,删除了“乘数”和“被乘数”这两个概念而用“因数”一词代替,不管是在整数乘法、小数乘法,还是在分数乘法中,都为学生学习乘法的有关知识减少了人为的障碍。  相似文献   

11.
本课教学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0-72页内容。教材第一个例题要求学生分组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在充分操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乘法算式把自己的摆法表示出来,为讨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提供素材。随后教材结合一道具体的乘法算式,向学生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第二个例题主要引导学生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第三个例题主要引导学生探索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想想做做主要帮助学生巩固对倍数因数的理解,进一步体会确定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13.
写在前面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中的“认识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教学前,笔者做了初步调查:一方面绝大部分孩子听说过乘法,而且还会用乘法口诀算出结果,有的甚至能把乘法口诀表全部背下来;但另一方面,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乘法,对乘法是怎么产生的、学乘法有什么好处等,几乎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笔者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两个方面:一是让学生经历乘法的产生过程(必要性);二是让学生领悟乘法运算的意义(简易性),这对学生后续学习乘法口诀,理解其来源,熟记乘法口诀,正确解答乘法应用题等内容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在练习环节,我出示了这样两道题:132×21和231×12,让学生独立计算。学生很快算出了得数,都是2772。师:仔细观察这两道算式的因数与积,你有什么发现?生:哦,我发现啦!它们因数的几个数字正好颠倒过来,132变成了231,21变成了12。  相似文献   

15.
[教学背景]近年来,笔者在教学中感到学生对估算学习的意识不强,体悟不深,且发现学生解答这类试题,大多还是按照以往的知识背景,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习惯于精算。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估算的应用,笔者在教学“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时,注意结合实际,研究教材,挖掘教材,补充教材,重视创设估算教学需要的丰富生动的问题情景,让教学贴近生活,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四册第41、42页。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1页例7、“做一做”和练习十三的第1~2题。  相似文献   

18.
《倍数和因数》(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一课,教材的编写在以下两方面作了尝试:一是重建知识体系,学生通过拼长方形的活动并依据乘法算式认识倍数和因数,概念揭示变"逻辑演绎"为"活动建构"。二是找一个数的倍数、因数的方法,与建立倍数、因数概念的大背景保持一致,启发学生借助乘法算式进行。在尊重、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我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  相似文献   

20.
复习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