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考察广州市中职学生生活学习及参加体育锻炼等情况。结果表明:中职学校场地、设施、师资质量大幅提升;多数学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并能够适度参与各种社团的体育锻炼;学生体育参与特征鲜明,体育认知客观而又科学,锻炼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并伴有鲜明的性别特征。同时就家庭背景、学校体育安全机制等不利因素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射击、射箭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特尔菲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和文献资料等方法,从射击、射箭场所开放所需要场地、设施、管理制度的安全性入手,以系统论和ISO9004—2服务质量管理理论为理论基础,结合射击、射箭项目的特点和我国射击、射箭场所的实际情况,构建射击、射箭场所开放标准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制定符合客观实际、切实可行的射击、射箭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3.
随着二十世纪末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很多场地、设施、器材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质量。在学校体育方面,很多学校的体育场馆老化,场地面积偏小,器材不足,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与场地相互冲突、相互干扰等,严重影响了学校体育的教学和管理。本文就此背景下对高校体育场馆的建设,尤其是对经营管理进行了研究,期望能够为我国高校体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4.
对中等专业学校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研究表明,大多数学生具备了自觉的体育消费行为;制约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主要是时间、场地、经济、体育兴趣、体育消费种类及体育场地质量等;体育消费主要用在体育服装鞋帽、运动饮料、体育器械、场地器械租用、比赛表演门票等的支出上;其投资项目最多为乒乓球、游泳、三大球、网球、健身健美;其体育消费场所主要在学校运动场,体育消费伙伴以同学和好朋友为主,付款通常以AA制为主。  相似文献   

5.
浅论榆林市城镇中学学校体育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笔者采用调查法、对比法、访问法,对榆林市城镇学校体育之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为:榆林市体育师资不足,师资结构不合理,学校体育经费投入少,体育场地虽然有,但场地非常简陋大小不一。学生上体育课虽然积极性很高,但上课内容单一,校内运动会组织很少。为此提出,榆林市学校体育的发展途径,正确认识体育课在学校中的位置,即时解决体育师资的匮乏和师资配置问题,体育资金要专拨专用,通过各种途径解决体育硬件设施。  相似文献   

6.
"学校、家庭、社区"体育教育一体化发展模式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调查汕头、广州、武汉、长沙、桂林五地9512名大中小学生及家长,了解部分社区的体育情况,找出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办法。倡导"学校、家庭、社区"体育教育一体化,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放学后回到家庭、进入社区仍可接受体育教育、从事体育锻炼,有助于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另一方面,有利于体育资源共享,使学校设施向社区开放,社区设施向学校开放,使大中小学的体育教师能充分发挥其专业能力,使学校体育、家庭体育、社区体育三者能有机地结合,达到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7.
甘南州藏族学校体育的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谷小丽  藏鸣放 《体育学刊》2002,9(6):112-113
采用调查、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甘南藏族自治州藏族学校的体育现状及藏族学生对体育课及课外体育活动项目的认知程度、项目兴趣进行调查分析,指出藏族学校的场地、设施、体育器材与发达省区的条件相比,有待进一步改善与加强。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内容应根据藏族学生的实际情况增补。依据藏族学生对体育活动项目的兴趣程度,开展课外体育锻炼,组织代表队训练,是提高藏族学校体育工作质量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课余体育训练是利用业余时间,对部分体育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业余训练,其主要目的是全面发展学生身体,提高运动成绩,发现并培养有特长的体育苗子,为优秀专业队伍输送人才.但是由于学校受到了场地器材的局限,因而少体校成为学校课余训练的场所.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是学校体育课堂教学重要的延伸和补充,也是政府提供青少年体育服务的重要阵地。本文从运营管理模式、开放时间、信息咨询服务、管理服务人员、场地器材设施等角度,对福州市11所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提供体育公共服务的情况进行研究,目的在于优化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为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提供高质量、多元化的体育公共服务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小场地、多班级”的体育课堂教学现状仍相当普遍,场地的狭小使很多体育教师产生畏难情绪。如何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好学校各种现有资源,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场地器材等因素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成了一线体育教师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就如何在小场地上好体育课,开展好体育教学工作.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试点学校体育场馆资源与社会共享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对上海市试点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现状进行调查,探析学校体育场馆资源与社会共享的效果和原因。结果显示:对外开放体育场馆主要以室外场馆为主;对外开放的时间和项目与群众需求有较大差别;学校管理力量不足以及怕影响教学是制约学校体育场馆资源对外开放的主要因素;群众体育锻炼的组织与管理问题仍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建议进一步加大公共体育资源政策措施的研究,加大宣传力度;加快城市体育场馆资源的建设和整合,在发展中逐步实现区域体育资源的均衡;大力扶持和培育公益或盈利的公共体育文化服务机构,承担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管理任务。  相似文献   

12.
安全保障义务是"人的安全是至高无上的"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法律中的体现。通过将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安全保障义务与经营场所及公共设施的安全保障义务进行比较,探讨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安全保障义务的内涵、外延、责任主体、法理基础、来源、归责原则以及合理边界。  相似文献   

13.
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必要性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家宏观政策倡导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前提下,通过对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必要性的分析,指出学校体育场馆在开放过程中应注意避免与教学冲突、应考虑校园环境与锻炼者人身安全的问题;也提出政府应加强立法、学校应建立科学、系统的管理体系等建议来促进学校体育场馆的开放.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中小学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目前上海市大多数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的现状,提出了上海市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十一五"发展战略,坚持以学校为中心规划、配置体育场地设施,设立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专用经费,以法律的形式出台学校体育场地的法规等。  相似文献   

15.
宁波市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现状的调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宁波市60所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得出结论:宁波市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情况不尽人意,尤其是对周边社区居民的开放几乎是一个空白。造成此现状的原因有管理问题、经费问题、意外事故问题、治安问题、场地设施维修问题等。为此提出最大限度提高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利用率,服务于在校学生和周边社区居民的相应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江西省大学生余暇体育活动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分析了江西省大学生余暇体育活动现状。研究发现:大学生参加余暇体育活动的主动性不足;活动空间以学校体育场馆为主;活动内容向娱乐化方向倾斜。提出高校应树立整体的学校体育思想,建立积极的余暇体育消费观,加大对体育场馆、设施方面的资金投入,突出大学生社团在余暇体育活动中的主导地位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提出,新时期"我国城市体育以社区为重点","应当注重社区体育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积极为居民提供方便、实用的身体锻炼的场所"。通过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法从土地经济学视角对政府划拨居住社区体育用地进行分析,说明划拨体育用地不仅符合各项法规规定和群众的体育需求,而且也是提高土地综合收益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我国用于群众体育的体育场馆设施严重不足,所以国家提倡鼓励机关、学校等单位内部的文化体育设施面向公众开放。在这样的背景下,在学校的体育教学训练之余,大量的校外人员会涌进学校,利用学校的体育场馆设施参加体育锻炼,而体育运动是有风险的,发生意外伤害在所难免。本文分析了校外人员进校参加体育锻炼意外伤害的一些理论问题,得出自己的结论,即学校同样有义务为校外人员进校参加体育锻炼提供安全的体育场馆设施,并且如果因不安全的体育场馆设施引起的伤害,将不适用自承风险理论。  相似文献   

19.
学校体育场地和器材是学校各项体育工作的基础物质条件,丰富、适宜的体育场地器材能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参与积极性。在探讨学校体育场地器材不良现况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考察、访问等途径,用案例的形势,总结出开发、利用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5种有效方法和途径,通过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开发,达到了促进学校各项体育工作的提高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体育场地设施的供求矛盾仍是目前推动全民健身进一步深入的主要矛盾,为了进一步缓解体育场地设施的供求矛盾,充分利用现有体育场地设施,使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得以最大限度地为全民健身服务,分析发达国家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管理的经验及具体做法,摸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学校体育场馆的管理模式,提高学校体育场馆的使用率,使我国的学校体育场馆更好地为全民健身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