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歌曲演唱的二度创作是一种艺术创造.它以原创声乐作品词曲所蕴含的情感特质为基调,融会进个人独有的生活理解和艺术感知,将原创作品的广度和深度充分的演绎出来.歌曲演唱的二度创作有它自身的原则和范围,同时也有很多表现手法:如速度、音量、音色等.想要提高二度创作的水平需要从文学修养、歌唱技巧的提高和社会阅历的丰富这三方面来入手.只有达到声中有情、情中有声、声情并茂这种境界,才是成功的二度创作.  相似文献   

2.
梁译元 《科教文汇》2007,(5X):187-187
歌曲演唱的二度创作是一种艺术创造。它以原创声乐作品词曲所蕴含的情感特质为基调,融会进个人独有的生活理解和艺术感知,将原创作品的广度和深度充分的演绎出来。歌曲演唱的二度创作有它自身的原则和范围,同时也有很多表现手法:如速度、音量、音色等。想要提高二度创作的水平需要从文学修养、歌唱技巧的提高和社会阅历的丰富这三方面来入手。只有达到声中有情、情中有声、声情并茂这种境界,才是成功的二度创作。  相似文献   

3.
二度创作实际上也是演唱者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演唱者演唱水平的高低,不仅体现在演唱者的声音上,更表现在演唱者对作品的艺术处理上。声乐表演其本质意义决不仅限于对这一外在创作过程的传达或再现,还必须体现出表演者主观的创造价值。而创造价值的关键则是表演者主观意念与把握一度创作的感受之间的结合。  相似文献   

4.
魏雪婷 《科教文汇》2009,(20):263-263
歌曲的二度创作是赋予歌曲生命力的创作行为,它应该在遵循一度创作为原则的基础上掌握、理解歌曲内涵。再加上歌唱者对歌曲的意境想象,声情并茂地表现作品。  相似文献   

5.
曲晶 《科教文汇》2008,(10):133-133
歌唱表演艺术,要两个创作过程:前期创作是词、曲作家合作谱写声乐作品的音乐创作,是“一度创作”。这一创作的艺术产品,只是停留在谱面上的东西;由歌唱演员将声乐作品变成有声、有字、有情、有形的歌唱艺术到舞台上为观众表演,使作品声情并茂,这就是歌唱艺术的“二度创作”。本文分别从三个方面对歌唱艺术总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阐明了歌唱艺术中二度创作的重要性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
高荣琴 《内江科技》2011,32(9):206-207
二度创造就是对原作品一种创造性的新的理解和诠释。即通过"旁通其情"和"触类以感",做到"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从而扩大了原作品形象的内涵和外延。教学中,通过改文本、补文本、文本迁移等对文本进行二度创造,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7.
声乐表演是通过声音塑造音乐形象,表现情感。声乐的二度创作是指歌唱者通过演唱把作曲家的乐谱变成实际演唱的创造性劳动,是一个艺术再创造的过程。本文阐述了二度创作的几个方面,对我们演绎声乐作品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艺术歌曲的审美.有着自身的创造系统.它要通过声乐棗演唱这个二度创作过程来实现。经典艺术歌曲对声乐教学和演唱有重要的指导示范作用。一些经典艺术歌曲经常被用于演唱和教学,还有许多经典艺术歌曲等待开发。  相似文献   

9.
陈慧 《科技风》2011,(3):36+38
"二度创作"包括舞者的肢体因素及情感因素,二者相互交融构成语言,又是作为"社会人"的个体所呈现出的情感符号。二度创作中情感因素的作用不容忽视的。从剧目编创的开始到结束,演员需要以自己真实的情感引领舞蹈动态语言,无声地向人们描绘作品所赋予的人物个性、人生追求、性格特点、时代风尚以及历史背景等.演员的"二度创作"便由此开始.依我之拙见,情感的二度创作分为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完全是一种递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歌唱的发声方法、深入了解作品内涵、用心灵歌唱等几个方面,来深入探讨声乐艺术表现中的二度创作。  相似文献   

11.
数字中国画是传统中国画艺术与电脑绘图数码技术相结合所产生的一门新兴的艺术形式,它的创作氛围远远超过了传统艺术的创作空间,它要求的是一个更高综合的文化与科学相结合的氛围。艺术家要成为艺术与科学的两栖人才,展开另一个艺术的新视野,但电脑是用来表达思想的手段,好的电脑技术不等于创作出好的作品。只有自身具备了一定的修养、造型、审美与创造能力,才能让此成为真正的好帮手。  相似文献   

12.
杨晓红陕西省安康职业技术学院725000摘要:歌唱家在演唱歌曲时,不仅要完成乐谱表面的视唱,充分表现作品的原创意图,更重要的是演唱者用自己的感受与体验来表现作品情感的过程,通过再创造融入个性,从而架起演唱者与观众之间情感交流的桥梁。本文将从真实性、创造性以及个性等方面论述声乐艺术二度创作的特征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话剧舞台上,演员扮演角色与观众面对面的交流,是戏剧的主要特征。这种创造主体与接受主体在欣赏中形成的共同创造的关系,正是戏剧艺术的魅力所在。呈现给观众的是一台综合性的艺术作品,不论是红花,还是绿叶,不论是演员的表演、对白、人物角色的二度创作,还是布景、灯光、服装、道具、化妆以及音响效果,烘托气氛的音乐处理等,必须在导演构思和创作风格的基础上,协调统一,增强舞台效果的综合表现力。从初排、细排、彩排到演出,从而给观众完整而美的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14.
声乐是听说艺术,它的艺术感染力最终要靠演唱来体现,只有对所有的因素有了充分把握,才能有好的二度创作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绘画与思维     
孟萌 《中国科技信息》2007,(18):293-293,295
绘画艺术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形象思维,绘画创作的过程就是创造可视形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创造与创新,创造性的思维是绘画艺术的生命力所在。创造性思维,是绘画创作的前导,是绘画创作的必备条件,是作品成败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6.
田莉 《科教文汇》2010,(28):145-146
通过对陈培勋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贡献、特点和意义几方面进行论述,发现其在保持原创风格的基础上,融会中西创作手法,更好地发挥钢琴乐器的演奏特色。从民族化多声思维的角度,既要遵循传统,又要敢于创新,从而达到一种全新领域的艺术创造。  相似文献   

17.
刘伟 《中国科技信息》2006,(15):319-320
“现代设计”在数字社会(亦称非物质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观念的巨大变化必将影响人类未来发展的方向,从而决定设计的发展方向。艺术家希望探讨的是一种以“设计作为材料”进行观念创作的艺术。在此,访求 仅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创造出一种功能性对象,更重要的是,它还贯穿着美学意志,包含着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社会国际社会理想;设计不仅仅是创造出一个作品,它还指向一系列生活方式、社会理想和历史计划。  相似文献   

18.
姜申 《科教文汇》2012,(2):199-200
C.S.刘易斯创作的《纳尼亚》系列是一套幻想色彩极强的作品。作者在现实世界之外创造了一个"第二世界"——纳尼亚王国。本文旨从作者的创作意图来进行分析、探讨C.S.刘易斯笔下的"第二世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说到新闻摄影,它应为运用摄影的手段作现场纪实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而新闻则是存在着的客观事物的反映,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它的特性是向读者传递各种信息,满足读者对信息的需要。它必须:真实、客观、公正。同时摄影所产生的效果是一种审美创造活动,是人类对追求美好未来发展史的一种审美描述成果,也是人类对美的热爱、追求与创造的原始信念,是人的本质天性,更是一种美学、艺术创作。因此,新闻摄影作为报道新闻的一种摄影手段,从某种程度上讲新闻摄影也是一种美学创作。作为一名新闻摄影者,其作品最想达到的效果不仅为读者带来视觉和信息…  相似文献   

20.
沈影红 《科教文汇》2014,(17):116-117
结合当前教改的方向与艺术学校学生的学情,本人对戏剧教学进行创新性的探索,以达到戏剧教学实践与艺术专业发展互为促进,学生的欣赏审美水平得到提高,为将来从事文艺事业提供更多养分的目的。本人选取戏剧作为特色课型进行教学研究,是因为它涵盖的内容丰富,古今中外的经典戏剧作品如大海珍珠,粒粒璀璨,容易引起艺术专业学生的兴趣与共鸣;又因为戏剧在中职语文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知识要点很多,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并大量阅读剧本、观摩戏剧,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大有裨益,可以让他们更加热爱生命、勇于承担社会责任。通过戏剧的教学,教师创造性地呈现生动、精彩的教学设计,带领学生融入情感体验、表演欣赏、二度创作等环节,使整个课堂洋溢着浓厚的艺术氛围。文化与专业有效结合,语文教学为职业发展服务,充分体现中职教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