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笔者采用电刺激训练法 ,旨在观察停训对肌肉力量的影响 ,进一步探索肌力变化的机制。结果表明 ,停训可使训练的股前肌群所增加的肌肉力量保持 2周 ,而交叉迁移所增加的股后肌群的肌肉力量却难以得到保持。  相似文献   

2.
采用间歇训练法可以使机体产生与有关运动项目相匹配的适应性变化,血乳酸的测定表明,直道栏主要是以磷酸原系统供能为主,弯道栏主要是以糖酵解供能为主。采用10秒运动,间歇30秒能有效地发展运动员磷酸原系统供能能力;采用1分钟运动,间歇4~5分钟,使血乳酸值保持在12毫摩尔/升,能提高运动员耐受乳酸刺激能力和糖酵解供能能力。  相似文献   

3.
糖的有氧代谢是长时间、大强度运动时能量的主要来源,机体摄入和运输氧的能力、肌肉利用氧的能力和机体内糖的贮备等,都是影响运动员糖有氧代谢的因素。个体乳酸阈训练法、间歇训练法、持续训练法和低氧训练法等,可提高不同专项运动员糖的有氧代谢能力。  相似文献   

4.
运动员停训后心肺功能、能量代谢和骨骼肌代谢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短期停训引起运动员心肺功能、能量代谢及骨骼肌机能代谢等方面的变化进行分析,表明运动员停训两周即可出现其功能的显著变化,并且随着停训时间的延长,这些变化更为明显,从而影响到运动成绩。因此,要充分注意运动员在停训期各系统机能代谢的变化规律,有效地降低这些变化对运动成绩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利用超声心动图进行横向研究发现,运动员的左、右心室直径和左室重量要显著大于普通人,但这并不能认为较大的心脏体积是由于运动训练而导致的,也可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纵向研究也没有得到一致的结论。有关运动训练对心脏的影响,还可用停训对其的影响来研究,但这类报导并不多见。Ehsan等报道,6名大学长跑运动员停训四天后即发现左室直径、心室后壁厚度和左室重量有下降。我们最近报道了15名长跑运动员10天停训后血浆量的变化。本文主要研究停训对心脏和最大吸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1前言调查表明,肩、膝、腰背部关节损伤是游泳运动员最常见的运动损伤,对游泳训练和比赛造成很大威胁。大量运动员因为伤不得不停训,从而导致以往的训练成果未能得到充分的累积而丢失,所以在游泳过程中发生的损伤会直接影响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7.
作者用血乳酸指标对游泳和蹼泳这两个相近似的项目的研究发现,蹼泳运动员的有氧能力和缺氧糖酵解能力均高于游泳运动员,其原因是由特定的缺氧环境和特定的训练方法所至。在此,作者提出了游泳运动员在训练中借签蹼泳运动员所通常采用的缺氧训练法的设想,以提高游泳运动员的无氧糖酵解能力。  相似文献   

8.
将18名男性足球运动员随机分为肌电反馈训练、渐进性肌肉放松和对照等3组,采用实验对比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肌电生物反馈训练、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均能促进运动员疲劳的消除,其中以肌电生物反馈训练法效果为优。  相似文献   

9.
探讨HiHiLo训练法与LoHiLo训练法对提高女子跆拳道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HiHiLo组无氧阈功率指标显著性上升,AT功率平均水平上升了8.24%,RPE指标在各时间点均显著性降低,心率指标无显著性影响,血乳酸指标从150~240W时段显著性降低,.VO2max指标显著性升高,升高幅度达5.37%;LoHiLo组无氧阈功率指标无显著变化,上升幅度为6.24%,RPE指标只有在150~240W两个时间点有显著性降低,其他时间点无显著性,心率指标无显著性,血乳酸指标无显著性,.VO2max指标无显著性,降低了1.08%。结果提示:在提高跆拳道女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上,HiHi-Lo训练法较LoHiLo训练法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0.
王橹 《中华武术》2005,(11):48-49
进入11月,天气转凉,本年度的国际国内各大田径赛事也都基本结束了,运动员们进入了停训期。在经过了一系列长期系统的运动训练、紧张的赛前备战以及大强度的比赛考验,运动员从生理及心理上需要有适度的放松,帮助他们在下一个训练周期发挥出更高水平,达到超量恢复的目的。但是停训并不意味完全放弃训练,如果完全停止训练,不仅容易产生“停训状态症”,而且会导致运动员整体运动水平下降,重新投入训练时也难恢复到原有水平,更不要说超量恢复了。所以即使是停训期,运动员也要自己掌握训练原则,安排一定训练内容,让身体始终保持比较稳定的训练状态,保证长期以来的训练效果,让运动能力得到最大保留,同时为下一个训练周期打下坚实基础。为了保证运动员顺利渡过停训期,我们可从训练内容和营养膳食两个方面考虑。首先,停训期属于过渡阶段,对于运动员来说,运动训练并不是完全终止,经过停训后还要重新开始系统的运动训练。所以停训期间运动员不能完全停止运动,每天还是要保持适当的运动量,做一些有氧练习如慢跑、骑车等,另外要保证一定的力量训练对容。从膳食营养上,运动员要兼顾营养素的全面摄入,多吃奶制品和水果蔬菜,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我国男子大学生中跑运动员赛前短期集训的科学化水平,本文利用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和比较法等,探讨组合训练法对我国男子大学生中跑运动员赛前准备阶段专项耐力的影响。结果显示:男子大学生中跑运动员赛前准备阶段,经组合训练后,最大摄氧量、400m和100m跑后血乳酸变化最大值、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等都明显增加,而尿液中尿蛋白的含量明显减少,基础心率不变,这说明组合训练法能明显提高赛前准备阶段的男子大学生中跑运动员的专项耐力。  相似文献   

12.
停训和减量训练对骨骼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着重从运动员停训和减量训练而导致对骨骼肌的影响进行综述,从而使体育科研工作者利用停训和减量训练理论,去科学地进行指导训练和比赛。  相似文献   

13.
自行车运动员大强度训练后CK、LDH的动态变化及评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观察自行车运动员一次大强度训练后,不同时段的磷酸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指标变化,研究运动员在强度刺激下的机能状况和对强度刺激的适应水平。为科学合理安排训练强度,防止过度疲劳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赛艇是一项力量耐力性运动项目,在全程2 000m比赛过程中,高质量的力量和耐力水平,对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人们对于机体能力的关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阶段。从持续训练法到法特莱克训练法,从间歇训练及其机制的不断探索到赛艇专项代谢基础研究,从乳酸阈模式到两极化模式,到现在的高强度间歇性训练,耐力训练方式的不断更新,推动着运动员能力的不断提升。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赛艇运动员力量和耐力,是赛艇项目教练员一直以来最为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目前国外肌肉力量训练引起肌肉损伤与酸痛的机制,骨骼肌力量电刺激训练法的最新研究现状及成果进行综述,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反应时、电机械延迟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停训的乒乓球运动员,其反应时与一般人无显著差异,但电机械延迟短于无训练者。采用双生分析法证明,电机械延迟这一性状的稳定性大于反应时,前者受遗传因素制约程度较大。由于电机械延迟在反应时中占有一定比例,因此,在需要快速反应的运动项目选材中,参考电机械延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RM训练法对运动员的下肢移动进行训练,并在控制变量的基础上设计了RM训练法和传统训练法的对比实验,旨在为提升跆拳道运动员下肢移动技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RM训练法可有效提高跆拳道运动员的下肢移动能力,且提升幅度大于传统训练。  相似文献   

18.
采用电刺激训练前后力量测试的方法,获得了前臂屈肌群的最大等长力量、一般力量、爆发力和肌肉耐力的变化数据,分析和探讨了电刺激训练前臂屈肌群对其伸肌力量的作用,为科学地应用电刺激训练法提高肌肉力量,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采用均速持续训练法、变速持续训练法和法特莱克训练法对运动员进行为期6个月的耐力训练。结果发现:3种方法对提高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耐力素质均有一定作用,法特莱克训练法较另外2种训练方法效果更佳,运动员对该训练方法最感兴趣。  相似文献   

20.
武术散打运动训练强度的评定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生理生化实验、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上海体育学院12名散打运动员进行训练强度的监测,发现监测散打训练强度的最佳生化指标为血乳酸和乳酸脱氢酶,其次为肌酸激酶。同时研究发现.提高散打运动训练强度的有效方法是采用5~6组,持续时间为1~2min,间歇时间为1min的间歇训练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