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环境意识是人与自然环境关系所反映的社会思想、理论、情感、意志、知觉等观念形态的总和,是人类思想深层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科学认识,要增强大学生的环境意识,必须提高大学生的环境科学意识、环境哲学意识、环境法律意识、环境伦理意识。  相似文献   

2.
环境意识已经成为国民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大学生的环境意识对国家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采用问卷的形式,从环境知识、环境意识和态度、环境技能与参与等三个方面分别对曲阜师范大学学生的环境意识水平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总结了目前大学生环境意识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提高大学生的环境意识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西方环境意识思想存在着显著差异。通过从联系紧密的三个面向——环境意识概念、不同学科影响和环境意识建构载体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不同预设的中西方环境意识概念差别较大,西方介入环境意识探讨和推动的学科接续性和贯通性较好,中国则出现了学科的无法接续,环境意识建构与社会进程、社会制度和公民社会成长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的环境意识如何,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对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调查,对当代大学生的环境意识现状进行分析基础上,从大学生环境意识教育、环境合理性理念树立、环境实践教育与自我教育等方面提出提高大学生环境意识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根据调查与统计分析 ,中小学不同课程与学生环境意识的关联程度不同。在小学 ,主要从自然、地理品德科目获取环境知识的学生 ,环境意识的各组成部分与综合值要高于其它科目 ;在中学 ,主要从地理、生物科目中获取环境知识的学生 ,环境意识的各组成部分与综合值要高于其它科目  相似文献   

6.
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行为与环境的关系很密切。环境意识是由环境认识、环境情感和环境意志构成的。学生的消极环境意识与行为是由社会责任扩散机制、消极从众心理、负强化的柔弱性、过分自我保护心理等原因造成的。环境教育应从环境认识、环境责任心、环境法制等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中学地理教学中环境意识的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正在遭受环境问题的威胁与危害,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而中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人,他们的环境意识对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应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加强环境道德意识、环境法律意识、环境审美意识、环境价值意识、环境忧患意识、环境责任意识、环境参与意识的渗透,培养学生科学的环境观。  相似文献   

8.
就我校大学生环境知识、意识以及环保知识的运用与环境预期行为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全面了解大学生环境意识现状,以及学生对在师范生中开展环境教育的意见与建议,提出了高师环境教育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9.
中国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转型引发了社会各方面的变革,中国的环境问题并没有因为中国的经济增长而有所减轻,反而有明显加重的趋势。通过对油田矿井工作人员环境意识的调查,描绘了油田矿井工作人员环境意识的现状。同时我们发现:油田矿井工作人员的环境意识受其文化程度、收入、职务等社会性因素的影响;他们的环境意识介于“新环境范式”倾向与“人类例外范式”倾向之间,表现为浅层次环境意识;并且与家庭、学校等社会化过程的各社会主体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不同课程与学生环境意识的关联程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民 《学科教育》2000,(12):41-44
根据调查与统计分析,中小学不同课程与学生环境意识的关联程度不同。在小学,主要从自然、地理品德科目获取环境知识的学生,环境意识的各组成部分与综合值要高于其它科目;在中学,主要从地理、生物科目中获取环境知识的学生,环境意识的各组成部分与综合值要高于其它科目。  相似文献   

11.
随着时代的发展,环境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问题更加突出,环境意识的教育也更加重要,需要在中专地理教学中不断渗透。中专地理教师在对学生讲解自然和人文的基础知识以后,还要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掌握人类活动和环境保护的密切联系,实现环境保护和地理教学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中日中学《地理》教学大纲的比较分析,把握环境教育目标的历史变迁。中日双方环境教育目标的轨迹可.以归纳为:从自然保护逐渐转移到重视自然与人类的关系;从关心自然地理逐渐转移到人文地理进而关注乡土地理;从知识的理解、意识的培养转向环境考察,注重行动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地理学科的特点以及全球范围内的生态环境问题表明了地理学科教育中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分析了环境教育概念的发展及其基本内涵;结合地理学科知识特点和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探讨了地理教育中“关于”、“通过”、“为了”环境的教育的三条途径。  相似文献   

14.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现今的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缺乏一种有效的能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体系,为此,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在提出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和专家系统法进行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的筛选,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对指标体系进行验证,得到了14个二级指标的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期望能规范中学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贯彻素质教育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5.
在高等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专业中中国地理课程占有重要地位,但它面临着地理科学的变化、外部环境的冲击及自身存在的问题的挑战;中国地理课程建设要更新教育观念、体现地理科学的综合性特点,面向实际问题,加强研究现代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合理继承和发展原有内容,组建区域地理课程群;中国地理课程内容应突出基础(地理结构)、重点(地理过程)、应用(区域可持续发展);教学方法上应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参与式教学和强化实践教学相结合;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全面考核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6.
环境教育关系到未来公民的素质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在基础教育阶段强调环境教育要渗透于各个学科教学之中。中学地理课程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强调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与环境教育有统一性。因而以地理课程为载体,挖掘其环境教育的价值并明确地理课程环境教育的目标,可以更好地实现其教育价值,并使得地理课程的环境教育更具有地域空间性和综合性。  相似文献   

17.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面向可持续发展,在化学类实验教学中注意渗透环境意识教育,注重环境教育素质与技能的培养和训练,结合实验教学内容、过程,从实际出发,以实践教学为载体,以环境意识培养和环境知识渗透为重心,开展教育活动,积累了一定的教育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运用系统论指导乡土地理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土地理教学是国情教育系统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地理教材系统的必要补充。从系统论的观点看,乡土地理教学非常必要,目前地理教材的配置及教法有多种,值得尝试。  相似文献   

19.
中学地理课程在环境教育中有着独特的优势与作用,因此地理课程已成为了中学环境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基于地理教学目标下的渗透式教学模式的中学环境教育在一定程度制约了环境教育的快速发展,影响中学生环境素养的提升。为提高环境教育的效果,环境审美以其独特魅力将根植于学生内心深处,激发其学习热情,同时通过审美空间营造和审美体验活动,促进中学生环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乡土地理教育是素质教育重要内容之一,学生认识、了解乡土从而热爱乡土、建设乡土。客家文化是在客家族群中一直保持下来并富有个性的文化传统,在客家区域开展乡土地理教学成为新的课题。从客家文化的视角看,乡土地理教学具有新的特点及意义,客家文化传承与乡土地理教学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