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朝统一新疆斗争中的维吾尔族功臣史迹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军西征达瓦齐,灭准噶尔,平定天山北路。1759年,清军平定波罗泥都、霍集占(史称大、小和卓)叛乱,克定南疆,完成了重新统一新疆的伟大事业。1766年,清政府在紫光阁绘成功臣像,表彰为祖国统一大业作出贡献的各民族有功将土。功臣像分两等:一为“勋绩显著者”五十人,称“前五十功臣”,朝隆皇帝亲笔题赞,褒扬他们的历史功绩;一为“斩将率旗建一绩致一命者”又五十人,称“后五十功臣”,乾隆皇帝命儒臣为之作赞。被给像表彰的功臣中,有维吾尔族六人,其中额敏和卓、霍集斯、鄂对三人,属“前五十功臣”…  相似文献   

2.
18世纪中期,清政府平定西北地区准噶尔部贵族和回部大小和卓木的叛乱以后,进一步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乾隆年间,清政府设立“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简称伊犁将军。这是新疆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军府制的实行,对加强和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新疆的锡伯族是1764年(清乾隆二十九年)西迁军民的后裔,主要分布在察布查尔、巩留、尼勒克、霍城、塔城、乌鲁木齐、伊宁等县市,总人口1982年统计为27364名。220多年来,他们为开发和建设边疆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一 1755年(乾隆二十年),清政府最后戡定准噶尔部贵族发动的分裂祖国的叛乱,相继又于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平息南疆大小和卓之乱,至此,清政府完全统一新疆天山南北。接着,清政府为确保新疆地区的行政管辖和军事防守,在新疆设立了“总统伊犁等处将军”  相似文献   

4.
到乾隆二十三年为止,清政府在西域相继平定了准噶尔和大小和卓的势力,中央政府开始对这一地区进行直接的统治。以伊犁将军为核心的军府制在新疆建立起来。这种制度的基础是军队等军事力量的强大和集中。惠远城的兴建正是为了驻防八旗官兵的居住,而且由于也是伊犁将军的帅庭,这赋予惠远城很明显的军事功能。惠远城的这种军事功能,既符合军府制统治的需要,同时也深刻反映了军府制体制的统治特征。  相似文献   

5.
1、粉碎准噶尔贵族割据势力、平定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兄弟的叛乱(1757年)250周年【题源探微】清朝前期通过粉碎准噶尔贵族的分裂活动、平定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兄弟的叛乱,维护  相似文献   

6.
一八二○到一八二八年,新疆南部的喀什噶尔、英吉沙尔、叶尔羌、和田发生了历时八年的武装叛乱。史学界称之为“张格尔之乱”或“西四城叛乱”。这次叛乱是一次有外国侵略势力参与旨在分裂祖国新疆南部的反动的叛国事件。 一七五九年,清政府平定南疆大小和卓之乱的战役告捷时,大和卓波罗尼都的儿子萨木萨克抱着丧失“祖业”之恨,逃往浩罕、布哈拉等地,匿身异域,妄图求得外力的支援,恢  相似文献   

7.
和卓一词为khwaja的音译,原意为“显贵”,后来泛指在中亚和新疆地区一些自称是穆罕默德后裔的伊斯兰教首领。清朝统一新疆后,和卓后裔们所造成的较大动乱主要有六次,即大小和卓之乱、张格尔和卓之乱、玉素甫和卓之乱、七和卓之乱、倭里汗和卓之乱与布素鲁克和卓之乱。和卓作乱一方面给南疆各族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相似文献   

8.
三、清代乾隆至道光年间新疆铸钱局(1)叶尔羌局叶尔羌,亦称“鸦儿看”,为古代莎车国居地,即今之莎车。叶尔羌为南疆重镇,人口稠密,物产丰沃。准噶尔汗国曾于康熙17年占据此地,并铸行普尔。清朝乾隆年间平定准噶尔,统一天山南北以后,首先在叶尔羌开局铸钱。遍查史籍,未见该地区有产铜的记载,更未见有输纳铜斤的记述。那么清政府为何在新疆开局铸钱首选叶尔羌呢?这是因为:叶尔羌曾在准噶尔贵族统治时铸行过“普尔”,具备制造钱币的经验,并且清政府建叶尔羌局的目的之一是“易回部旧钱更铸”,以建立新的货币流通体系。  相似文献   

9.
索伦营是清政府为平定叛乱 ,加固边防而在新疆伊犁设立的军事建制。索伦营和锡伯营、察哈尔营、厄鲁特营被称为“伊犁四营”。他们驻守边疆、防护城池 ,为祖国的安定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28 新疆建省的过程和历史意义是什么? 清朝在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于1726年(乾隆二十七年)在新疆实行军府制,设“总管伊犁等处将军”(简称伊犁将军)驻节惠远。下设都统、参赞、办事、领队各大臣,分驻全疆各地。伊犁将军是新疆最高军政长官。在民政方面,新疆实行着三种制度:在汉族聚居的乌鲁木齐、巴里坤、古城等地实行与内地一样的州县制。在吐鲁番、哈密及蒙古部落实行的是扎萨克制。在南疆广大维吾尔族聚居地方,实行的是伯克制。军府制在新疆实行了100多年。阿尔泰地区那时尚归乌里雅苏台定边左副将军管辖。  相似文献   

11.
清朝统一新疆进程中,南疆伯克阶层出于不同的原因在平准战争中、大小和卓叛乱前夕、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过程中纷纷投清,这对清朝迅速统一、安定新疆有积极作用,并且为清朝在南疆实行因俗而制的政策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2.
清代统一新疆以后,清政府向天山北路大量移民,而在天山南路则实行汉、回隔离政策,不准内地人口迁入。19世纪20年代末在平定和卓后裔叛乱后,清政府的边疆政策随之调整,逐步将移民南疆作为巩固边疆的方略。但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形势以及南疆的民族状况迫使清政府改变初衷。清朝国力衰退,国库空虚,社会矛盾激化,已不具备大规模移民的能力以及维吾尔族人口的增长,1828年到1850年在南疆开垦大量土地大多数交予维吾尔人耕种,这无疑对南疆的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清政府对回部地区的直接管理始自乾隆朝,所以探讨乾隆对维吾尔族的政策,对于研究清代边疆史和民族史都是有意义的。本文重点论述三个问题:第一,乾隆治理回部的政策取向及宏观策略;第二,平定大小和卓木叛乱后恢复秩序的相应政策及乌什事变后的若干调整;第三,乾隆治回政策的特点及简单评价。 一 回部泛指天山以南维吾尔族聚居的地区。明末清初,该地区一直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康熙年间,北路准噶尔部南侵,统治回部地区长达半个多世纪。乾隆二十年(1755年),准部内乱,乾隆帝乘机出兵收复北路。与此同时,如何管理南路维吾尔民族的问题被提到日程上来。同年六月,定北将军班策建议让维吾尔族旧人大小和卓木返回南路,“招服叶尔羌、喀什噶尔人众”。乾隆帝接受这一建议。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五月,副都统阿敏道奉命往库车招降,被大、小和卓木所诱杀,招抚回部的工作宣告失败,此事也就成了武力解决回部问题的导火线。  相似文献   

14.
论道光对张格尔叛乱的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前期,自乾隆二十年平定准噶尔,二十四年平定大小和卓木之后,清廷于被称为回部的天山南路建立军府制度。以喀什噶尔为南路军府,为参赞大臣驻节处,节制南路各城。喀什噶尔参赞大臣统辖下的回部诸城,主要包括西四城之喀什噶尔、叶尔羌、英吉沙尔、和阗;东四城之阿克苏、库车、喀喇沙尔、乌什。在这些大小城镇中,分设办  相似文献   

15.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沙俄毗邻的新疆更是饱受侵略之苦。与此同时,浩罕汗国军官阿古柏在英俄两国支持下侵入新疆,并在1869年建立了所谓的“哲德沙尔汗国”,造成了中国西北边疆的空前危机。俄国政府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于1871年趁机攻占伊犁。在平定阿古柏势力以后,清政府围绕着收复伊犁主权,与沙俄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清政府成功收复伊犁失地堪称清政府处理外交事务的重大胜利。当时清政府摧毁阿古柏政权的军事实力、统治集团护卫主权的决心、大胆起用汉族外交人才、俄国内外交困、国际上不希望中俄开战的舆论等,都是清政府成功收复伊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清政府在回疆派驻官员管理并驻扎大量官兵。为解决部分行政和军事费用,回疆屯田事业在参赞大臣悉心经营管理下迅速蓬勃发展起来。一方面屯田的收入满足了军需和行政费用,另一方面屯田活动还加强了回疆各族人民之间的相互协作,密切了不同地区间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7.
从曲折的两平准噶尔、平准中的英雄烈士、平定准噶尔的碑文、平准后的善后治理、对伊犁风物的吟咏五个方面,论述乾隆帝关于伊犁的诗文.这些诗文纪实叙事,抒情言志,既可当文学读,更可当史学读,有着鲜明的时代感和深厚的历史感,是我国多民族国家统一、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见证,是研究乾隆帝与伊犁乃至清代新疆历史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料,无疑值得我们珍视.  相似文献   

18.
阿古柏政权败亡时期,英国为了维护在南疆的既得侵略权益,同清政府展开了一系列的调停活动。阿古柏叛乱最终被平定,英国的调停活动失败。  相似文献   

19.
清朝戡定准噶尔和大小和卓叛乱后,统治高层总结历代经验和教训,立足新疆南北自身特征,根据当时面临的严峻形势,在外部环境因素的催化作用下,顺应形势,不仅将治疆重心放在了天山以北,伊犁更是成为控御全疆的中心,从而改变了以往各朝重视天山南部的政策,对新疆的长远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清道光六年(1826年)六月,新疆发生和卓后裔张格尔等人的大规模叛乱。叛军在中亚浩罕汗国的支持下,很快攻占新疆南部的喀什噶尔、英吉沙尔、叶尔羌、和阗四城,参赞大臣庆祥以下官兵大部分遇难。张格尔大规模叛乱的突然发生,使清政府大为震惊,急忙从全国调集四万余名军队,命长龄为扬威将军,率军平叛。次年二月,清军经过多次激战,收复南疆四城。清政府事后痛定思痛,认为张格尔叛乱得逞一时决非偶然,决定派人调查原因,加强和调整统治措施,重新稳定新疆局势。那彦成就是清政府派赴南疆执行这一任务的重要人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