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正>在近年高三化学复习备考中,依据平衡图像进行的判断与计算,是众多高三学生望而生畏的一类考题.学生遇到此类问题时,要么不得要领,出错率奇高,要么直接放弃.此类问题已俨然成为高三化学复习备考道路上的“拦路虎”,迫切需要突破与解决.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对于此类问题,应仔细琢磨,精心研究,找到问题突破口,以点带面,逐步突破.  相似文献   

3.
一、等效平衡问题 所谓“等效平衡”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对于同一可逆反应,若两体系中各元素原子的个数相同或呈现一定的比例时,则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或从任一起始条件开始,达到平衡状态时,两体系中各物质的百分含量相同.  相似文献   

4.
本节课内容选自“人教版”(必修)第二章第二节,介绍化学平衡的建立,是化学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化学平衡,感觉比较抽象,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帮助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是本节课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摩擦力是高中力学中最常见的作用力之一,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文章针对学生在摩擦力学习过程中的三个问题,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6.
《跳水》是十九世纪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著名短篇小说。它记述了一只猴子把船长儿子的帽子挂到了桅杆最高的横木上,孩子为了追回帽子,走上了横木,处在随时都会掉  相似文献   

7.
为突破初中物理第一册第七章“简单机械”中“杠杆”部分教学的难点,我对杠杆教具进行了改进。 用长约35cm的硬纸板两条,做成两个活动标尺,与支点同轴,刻度以厘米为单位。 1.标尺中刻度以白纸为底,黑体字书写,刻  相似文献   

8.
对初中生来说《浮力》这一章是很难理解的,概念多,物理量多,前后联系密切,往往有很多学生掌握不好,在考试中一看到浮力题就害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这章时必须认真研究好教材,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出学生出错的根源,将难点及时在课堂上解决,让学生顺利地轻松地学好这章。一、讲明浮力产生的原因如果我们在课堂上问:一个浮在水中的物体共受几个力的作用? 会有很多学生回答:浮力、重力和压力。其错误的原因就是没搞清浮力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运用化归方法突破化学平衡中的五大难点江苏省徐州四中宋广良化归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学会用化归的思想方法分析和处理化学问题,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化归方法是指把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某种转化过程,归结到一类已经能解决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去最终求...  相似文献   

10.
王志刚 《教学考试》2022,(32):71-73
<正>在近年高三化学复习备考中,依据平衡图像进行的判断与计算,是众多高三学生望而生畏的一类考题。学生遇到此类问题时,要么不得要领,失分率极高,要么直接放弃。此类问题已俨然成为高三化学复习备考道路上的“拦路虎”,迫切需要突破与解决。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对于此类问题,应仔细琢磨,精心研究,找到问题突破口,以点带面,逐步突破。  相似文献   

11.
条件概率是概率论中最重要又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同时也是高中概率教学的一个难点.这一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以清楚地理解,特别在求解有关问题时,往往无处着手,出现思维障碍.究其原因,基本上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没有足够重视条件概率的概念,一带而过,而把重点放在了公式的运用上,概念教学没有落到实处.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紧紧围绕“缩减样本空间”,谈谈对《条件概率》难点的突破.  相似文献   

12.
《桂花雨》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作者琦君用细致的手法,恬淡的笔风,描绘了桂花的香、美,描绘了自己童年时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桂花雨的喜爱,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体会作者的这种思想感情是本文的教学难点,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突破本文的教学难点,使读者对那阵阵的“桂花雨”产生如见其形、如观其色、如闻其香的感觉,进而体会到“我”深深的思乡之情?我采用了以下这些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一、交流导入1 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抄写员》一文 ,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 生 :讲叙利奥暗帮父亲抄邮签挣钱养家 ,但受到父亲的责备。3 板书 :父暗帮责备过渡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体会叙利奥几次遭到父亲的责备后 ,他的心理活动。二、自主学习1 整体感知。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读后说说从书中知道了什么。(有的学生说 ,我知道了叙利奥偷偷帮父亲抄邮签的目的。有的说 ,我看出了叙利奥忍着父亲一次一次的责备 ,心里十分难过 ,十分矛盾……)分步品味。(1)找出描写叙利奥几次遭到父亲责备后心理活动的句子 ,用“—”…  相似文献   

14.
《螳螂捕蝉》这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在吴王不听大臣们劝告的情况下,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告诫吴王,终于使他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本文文字浅显,情节生动,孩子们很喜欢读。但在阅读中,孩子们不免会产生一些问题:吴王听了少年的话,为什么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少年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那些大臣们又会是怎么劝说吴王的呢?他们为什么没能劝阻住吴王呢?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正是教师可借以开发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立足点。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三次换位思考,引领学生进行角色体验,使师生之间、生本之…  相似文献   

15.
小马在过河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 ,碰到了老牛与小松鼠 ,老牛和小松鼠给小马提出了不同的建议 ,小马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它跑回去问妈妈 ,妈妈说它没动脑筋。从哪儿可以看出小马没动脑筋呢?学生一时难以理解 ,为此我借助一个填空来帮助学生理解。1 小马听了老牛的话 ,(立刻)跑到小河边 ,准备趟过去。2 小马听了松鼠的话 ,(连忙)收住脚步 ,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通过填空 ,理解“立刻、连忙”的意思 ,它们都是表示速度快、时间短。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 ,让学生思考 ,在这两句话中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马没动脑筋呢?学生从读中体会“立刻…  相似文献   

16.
<螳螂捕蝉>这篇寓言故事讲的是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在吴王不听大臣们劝告的情况下,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告诫吴王,终于使他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相似文献   

17.
谈起鲁迅先生的文章 ,初一学生的感觉大多是沉重、深奥、难懂、不喜欢 ,每句话都难以理解 ,很难与文本沟通。《风筝》这篇散文 ,写的是鲁迅先生小时候不许小兄弟放风筝 ,认为这是没出息的孩子摆弄的玩意儿 ,对其态度还十分粗暴。待到明白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后 ,鲁迅才醒悟过来 :自己当年的行径 ,简直是“对精神的虐杀”。虽然事隔久远 ,善于解剖自己的鲁迅还是一心想补过 ,然而小兄弟却全然忘却 ,使“我的沉重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全文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同胞手足之情。人教版实验教材把这篇散文编入家庭、亲情为主的单元 ,与单元重点…  相似文献   

18.
化学平衡是高中阶段的重要理论,也是历年高考和会考的热点.这章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困难,下面结合教学体会,将学生理解较困难的几点内容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突破《电工学》难点的尝试广东杨武一、运用演示法建立电动势的概念《电工学》第一章首先介绍直流电路。要使学生学好直流电路的知识,必须掌握好全电路欧姆定律,而正确理解电动势的概念则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笔者在教学中采用实验演示法帮助学生建立电动势的概念,实...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难点及分析 《手》这篇课文,通过讲陈秉正老人有一双技术高超、坚硬有力和灵巧的手,说明熟练的劳动技能只有在严格要求、勤学苦练中才能获得,同时说明时代变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变。这是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