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尊重·基础道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是北京市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它首次提出“基础道德”教育的观点,并把“尊重”作为道德教育的一个基本点,旨在从道德的基础性方面探讨德育的实效性。课题研究历时7年,在中小学、幼儿园干部教师及学生家长中引起很大反响,并于1999年召开了全国研讨会,2001年通过专家鉴定,被认为“研究成果达到同类研究先进水平”。在“九五”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将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为“着眼人格素质,实施‘尊重’教育———深化基础道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现已被中国教育学会立项为“十五”科研规划课题。本刊自1996年开始一直陆续报道课题的研究成果,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从本期开始,我们在《育人经纬》栏目中设《着眼人格素质,实施“尊重”教育专栏》,将继续追踪课题的研究动态,及时报道课题的研究成果,供广大教育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1994年,北京市东城区首次提出了“基础道德”,并以“尊重”为突破口,在“尊重”这一基本道德价值的基础上探讨与之相关的道德标准,及体现尊重人的教育方法和途径。为深化尊重教育的研究,在“十五”期间,我们将着眼人格素质,用尊重的理念反思习惯,以促进创新型人格的广泛形成作为研究和实践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2006年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继往开来的一年。在这即将过去的一年,全国基础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部分“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已顺利通过结题。岁末,全国第二次基础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总结“十五”其间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经验,研究“十五”其间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十一五”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规划,指明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教育情报参考》2005,(10):64-64
今年是实施“十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又值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教育信息资源网络建设对策研究》的结题年和中国教育情报研究会的换届年。总课题组决定召开课题结题会议,主旨是总结、检阅“十五”期间本课题工作成绩及科研成果,推进教育信息化与新课程改革有机整合,并为承接“十一五”规划课题作必要的准备。会议由总课题组与中国教育情报研究会共同主办,江苏省扬州大学附属中学协办。  相似文献   

5.
“尊重教育”的理念,其核心是要尊重教育规律,特别是人才成长的规律;强调要尊重受教育者,尊重他们的人格人性,尊重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尊重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价值取向,反映了现代教育的主流思想,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尊重教育理念提出以后,在师范院校及基础教育领域引起很大反响,一些中小学受到这一理念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考试》2005,(1):61-62
2004年10月22日,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教育考试立法问题研究”,在京通过鉴定。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11S):I0002-I0002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横岗小学是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的一所农村小学,是南海区一级学校、优秀家长学校、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实践基地,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团体心理辅导”实践基地。  相似文献   

8.
《少年儿童研究》2007,(4):31-31
“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团中央全国青少年工作和青少年研究重点课题和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十五重点课题,在2002-2006年这5年的实施期间,课题研究进展顺利,取得了不少突破。  相似文献   

9.
《少年儿童研究》2007,(5):37-37
“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团中央全国青少年工作和青少年研究重点课题和中国少先队工作学会十五重点课题。在2002-2006年这5年的实施期间,课题研究进展顺利,取得了不少突破。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教育技术》2004,14(1):7-10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于2001年申报了《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课题,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组织专家评审,于2002年3月批准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级重点课题。  相似文献   

11.
“发展与创新教育研究”课题,是由高等院校教育专家开发、以中小学学科教学改革为重点研究对象的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  相似文献   

12.
杨秀磊 《教育》2007,(1S):32-33
曾天山,教育学博士,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研究员,是我国教育政策、教育管理、教学理论等领域方面的资深专家,他先后参与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八五”“九五”“十五”规划国家重点(教育类)课题的研究,曾发表科研论文80多篇,撰写专著2部。  相似文献   

13.
新教育实验     
“新教育实验”是一项缘于民间带有自发性和草根性的教育实验改革。由江苏省苏州市副市长、全国政协常委、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朱永新主持,并成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  相似文献   

14.
人最珍贵的莫过于尊重他人和被人尊重,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个性的存在,采取负责的教育方式和因材施教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由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张力研究员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五”规划教育学国家重点课题“西部大开发中的区域教育发展战略选择与公共教育政策调整”(课题批准号:AGA010005),目前通过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成果鉴定,现将成果公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及教育对策研究”成果公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东北师范大学张嘉伟教授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职业院校学生心理健康及教育对策研究”(课题批准号:DBB10512),日前通过了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的结题鉴定。  相似文献   

17.
应杰 《中国德育》2006,1(6):79-79
2006年4月22日,由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王殿卿教授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学校中华美德教育与社区道德建设互动研究”,在北京召开课题结题专家鉴定会。  相似文献   

18.
12年前,东城区将一个全新的理念——“尊重”教育引入了教育领域。“尊重”教育的基本特色是注重人的内在超越,由个体心灵至社会,乃至自然、知识。12年来,东城区的“尊重”教育课题研究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已经由当初的13个教学班发展为今天覆盖全区中、小、幼、职共70多所课题校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中小学教育工作中,教师改变教育观念是一个重要环节。其中,教师的学生观又是一个核心。在学生观问题上,过去我们总认为,学生是受教育者,他们是不懂事、不成熟的,就是要老师“管”的。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和学生很难成为平等的“人”,学生的人格、尊严、心灵、需要就不容易得到尊重。相形之下,新型的学生观则认为,学生虽然不成熟,但他们首先是具有独立人格的、完整的、有价值的、值得尊重的“人”,师生之间不应该是“管”与“被管”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关系。在师生关系问题上,过去我们强调“爱”学生…  相似文献   

20.
生命论的教育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感到教育应当尊重生命、关爱生命,认为教育应当遵循生命规律,把研究的视点投向人的生命,以致有些学者指出,将“走进生命教育的新时代”。关注生命,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一个新动向。人是以生命的方式存在的。教育从本质上讲是生命的教育生命教育论以本源性的视界来解读教育现象,为教育研究开拓了一条新的思路。目前,生命教育论的研究虽然还处于初始阶段,但现有的研究成果已引起教育界的关注,并给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带来一此新变化。本期刊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小学生命教育研究”课题组成员对“生命教育”的探索成果,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