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德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轨迹和模式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新科 《继续教育》2006,20(7):60-61
德国高等工程教育的起步与英法等其他欧洲国家相比虽说相对较晚,但是由于受到洪堡现代大学教育思想和博依特技术教育思想的影响,同时吸收借鉴当时德国巴黎理工学院的成功做法,加上德国重商主义思想的根深蒂固,使得德国高等工程教育于19世纪下半期迅速崛起,经过20世纪第一、第二  相似文献   

2.
欧洲工程教育一体化进程分析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各国的工程教育都拥有漫长的历史和各自的传统。在欧洲一体化的过程中,这种多元模式由于缺乏兼容性而对欧洲各国间的教育交往和人才流动造成不利的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自欧盟成立以来,欧洲工程教育加快了一体化的进程。本文通过重点分析"欧洲工程师认证计划"和"欧洲工程教育项目鉴定计划"两项举措,总结了欧洲工程教育改革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欧洲工程教育一体化进程对我国工程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美国和欧洲的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一)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是基于材料科学与工程(MSE)领域世界顶尖级的两所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剑桥大学的世界著名材料科学家和教育家M.C.Flemings教授和R.W.Cahn教授近期发表的关于美国和欧洲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的文章编译整理的,全文共分两部分,本部分内容包括:(1)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内涵;(2)在美国的多学科材料教育;(3)欧洲的MSE教育;(4)美国和欧洲以材料为基础的系与教育计划;(5)合作与远程教育。编译者期望这对于我国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教学改革与课程体系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介绍欧洲教育改革及德国教育体系,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基础上。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思考。并结合昆明教育经济发展实际,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孟虹 《河南教育》2009,(10):44-45
编者按: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达程度以及科技、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与前景的重要标志。近几年,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招生数量也在持续增长。与此同时,研究生教育在培养模式、培养目标、教育管理、监督评价体系等方面凸显的一些问题,也使得研究生教育体制改革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6.
美国和欧洲的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是基于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世界顶尖级的两所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剑桥大学享誉世界的材料科学家和教育家M.C.Flemings教授和R.W.Cahn教授近期发表的关于美国和欧洲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的文章编译整理的。全文包括两部分,本部分内容包括:(1)近来Mse系学生的注册情况;(2)研究生的MSE教育;(3)核心MSE系的课程设置;(4)MSE学科面临的挑战;(5)MSE的发展趋势。编译者期望这对于我国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教学改革与课程体系建设有所稗益。  相似文献   

7.
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形成以美国等为代表的《华盛顿协议》(WA)体系和以德、法等为代表的欧洲工程教育专业认证(EUR-ACE)体系两大阵营。本研究基于多维比较研究的视角,从历史沿革、组织结构、认证标准、认证程序、运行机制五个维度对EUR-ACE体系和WA体系进行对比分析;并以双体系典型参与国——俄罗斯为样例,对其发展现状、运行机制与典型特征作案例深度解析。研究结果显示:(1) WA体系和EUR-ACE体系坚持持续改进的基本工作逻辑,遵循组织体系日臻完善、认证范围不断扩大、国际化价值取向日益突显的演化规律;(2)建构决策层、管理层、服务层和执行层四级联动的组织架构,形成集合作、监管、协调为一体的组织运行机制;(3) EUR-ACE体系采取标签授权制,而WA体系实行成员组织授权制,二者均赋予相关认证机构认证高度自主权;(4) WA体系与多边协议相关联,强调各参与组织认证标准的等效性和可比性;而EUR-ACE体系各组织的认证标准更具全面性、灵活性。(5)作为两大认证体系的交叉成员组织,俄罗斯融合吸收二者的精髓,极大程度实现认证制度的特色化构建。借鉴两大体系成熟经验,指出未来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相似文献   

8.
杨秀苓 《宣武教育》2005,(10):43-44,42
三月十九日,我区中小学校长研修班中的6位小学校长,在宣武分院王汉长院长和教委组织部柔玉兰副部长的带领下,开始了为期1周的教育考察,主要是通过参观学校,与学校领导、教师及培训中心相关人员的座谈,考察德国的教育现状和对该国教育理念的了解。下面就德国的教育考察见闻做一汇报。  相似文献   

9.
博洛尼亚进程对欧洲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以欧洲工程教育认证网络(ENAEE)及欧洲工程教育专业认证(EUR-ACE?)体系的出现和发展为切入点,分析了其历史、背景、组织结构、认证标准,及其与欧洲各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之间的关系,并将EUR-ACE?认证体系与华盛顿协议进行了比较,发现EUR-ACE?体系在欧洲层面建立起了一种分散式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统一的认证体系。EUR-ACE?体系既强调灵活性和兼容性,又努力保证各国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陈永昌 《教书育人》2005,(1):118-120
考察欧洲的教育体制,尤其是德国的高职教育,对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具有重大借鉴意义,对我国高职教育模式的探讨具有导向和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1.
德国高等工程教育的专业认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高校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引进国际上通行的学士-硕士学位及其课程,对新设立的学位和专业进行评估和认证以确保新学位及其课程的质量。经过几年的实践,工程学科成为开设新学位和课程最多的领域,本文以德国工程科学、信息学、自然科学和数学学科认证机构为例,介绍德国高等工程专业认证的机构、认证依据和目的、认证的内容和程序以及认证标准,以期对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2.
本探讨了德国50年代以来关于天赋儿童促进的论争和措施发展,同时指出,对于天赋儿童采取特别的促进方法也是教育平等的一个方面,应该成为正常的教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教学质量是高校教育教学的命脉所在.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的高校都把提高和巩固教学质量放在首要位置.我国高校教学改革也在稳步进行之中.部属院校与地方院校以及其他一般院校都在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层次,制定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工程类教育的质量体系也是专家学者和高校实际操作者们很感兴趣的内容之一.国外教育发达国家也有类似的情况.按照学制和学习层面的不同,各国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也有所差别.各国按照本身的实际国情,通过官方与非官方(或第三方)指定的法规以及设立专业的认证机构等形式,来保证各国的高等教育质量的优劣.  相似文献   

14.
蒋莉 《职教论坛》2004,(1):62-64
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西欧新教育改革的浪潮,在德国出现了以劳作学校的办学精神改造公立学校,对学生实施"劳作教育"、"公民教育"的教育改革主张与实验.这种国家本位色彩浓厚的教育改革思想符合一战前德国的国家民族主义倾向,对于当时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扩张极为有利,从而在德国境内很快得以传播,并跨越国境、流行于欧亚部分国家,致使"劳作教育"成为当时最"醒目"的字眼,劳作教育思想成为20世纪初职业教育思想的主流.本文拟对以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Gerog Kerschensteiner,1854-1932)的劳作教育理论为核心的"劳作教育思潮"略做简述.  相似文献   

15.
16.
德国职业教育已经在全球范围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欧洲工业文明也得到了世人的认同。笔者通过短暂学习、认真思考,得出了一系列启示:要重视职业教育,重塑质量文化,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干好我们自己的事。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建立欧洲工程教育项目认证体系的必要性,概述了"欧洲认证工程师计划"出台的背景、组织与目标、发展、标准以及这一体系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德国高等工程教育体系经过多年的发展,办学模式特色鲜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高层次工程人才的培养模式,在世界范围内享有较高的声誉,一直以来是关注、研究和学习的焦点。对德国高等工程教育学位制改革内容和学位制改革的问题与争议进行分析,有利于借鉴德国高等工程教育学位体系改革促进我国高等院校的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9.
在2025年之前建立欧洲教育区(European Education Area)是欧盟教育发展的宏大计划.面对近年来高质量教师缺乏、师资队伍老龄化、教师职业吸引力下降等诸多挑战,欧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这些政策聚焦于追求卓越教师培养目标,发展包容、公平而优质的教育;创新教师教育课程理念,注重教...  相似文献   

20.
推动中国工程教育研究发展需要从全球工程教育研究发展历程中透视其规律.欧洲工程教育研究的发展经历了兴起、规模化、专门化三个阶段.欧洲"专门化"模式与美国"学科化"模式是工程教育研究朝向制度化发展的两种模式,二者在外部建制和内在标准上存在差异.借鉴欧美工程教育研究发展经验,未来中国工程教育研究应加强制度化建设,重点解决工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