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联网上农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琴  马桂莲 《现代情报》2004,24(3):140-142
Internet网上的信息资源,庞大而复杂,没有全面统一的综合索引。为了方便用户查找,提高用户的查全率和查准率,本文提供了Internet上常用的农业信息资源,并总结了获取网络农业信息的多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以信息管理为视角,通过宏观网络与微观网络社区两个层面,对网络社区中信息交流的特点,信息交流对网络社区的意义等问题展开深入思考与探讨。从虚拟社会角度提出了基于哈耶克理论构建网络社区信息交流规则体系的原则和办法,并借助对网络社区信息交流规则的研究,达到理顺网络社区的秩序,为网络社区管理提供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3.
Internet的小世界网络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司徒俊峰 《情报杂志》2004,23(12):86-88
介绍了经典的“六度分离”现象和W-S小世界网络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小世界网络的基本特征来分析研究Internet上信息传播的特点,提出改善Internet信息交流的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信息交流模式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秦鸿霞 《情报杂志》2007,26(11):80-82,86
对米哈依洛夫的广义科学交流系统模式、Shannon—Weave通讯模型、严怡民的信息交流栈模式、许志强的情报交流守门人模式、周文骏的文献交流过程循环模式、周庆山的文献传播过程基本结构模式、拉斯韦尔5W模式、控制论传播模式、集中与辐射的传递模式、马莱兹克的大众传播过程系统模式、亚里斯多德的传播模式、罗杰斯和金凯德的辐合传播模式、施拉姆的循环模式、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进行了评述。认为米哈依洛夫提出的广义科学交流系统模式能够更全面地解释非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交流现象和规律,并指导信息交流和科学情报工作的实践;而Shannon—Weave通讯模型很好地解释了机器之间的信息互换,为基于计算机和Internet的现代信息交流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浅析网络学术信息的交流体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了网络学术信息交流体系的七大组成部分 ,即传统出版商的学术信息资源体系 ,传统文摘索引商、检索服务商的“全面信息服务”机制 ,传统发行商的数字化资源集成服务 ,新型数字化集成化信息服务者 ,新兴的网络出版商直接面向用户的信息提供服务 ,传统期刊、图书等媒介对学术信息的引用与传播 ,用户通过各种网络工具进行的直接交流等。此外 ,还有非正式、间接交流这一新的交流模式。  相似文献   

6.
个性化Web页面研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数据库技术在Internet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广大网络用户提供了更加周到和人性化的服务.个性化巳逐渐成为当今Web应用的潮流.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数据关联规则采集技术的用户个性化页面动态生成方案,此方案与现今网上巳采用的一些方案相比,具有用户使用更简单、反映用户兴趣爱好更明显细致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基于本体论的个性化信息检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网络信息检索存在很多缺陷,导致检索效率低下。提出了一种基于本体论的个性化网络信息检索的模型。该模型的实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Internet网上信息过载的问题,提供用户个性化信息检索服务,提高网络信息检索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方曙  杨志萍 《情报科学》1998,16(6):558-559
90年代以来,Internet飞速发展,网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于是各种网上检索工具相继建立和出现。Internet公共图书馆(Internet Public Library,简称IPL,Web网址:http://www.ipl.org)则是一个颇具特色、由图情工作人员刨建的第一个Internet公共图书馆。IPL创始于1995年3月17日,它是由美国密歇根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的教师及该校的图书馆员们开发的基于Web技术的虚拟图书馆。IPL将传统图书馆的职能、服务等与Internet先进的信息技术结为一体,从而实现网上资源的利用与共享。IPL的宗旨是为全世界的Internet用户免费提供有价值的图书馆服务和促进信息与知识的全社会共享。同时它也致力于加强图情工作者相互之间的学术与技术交流,探讨网络环境下图情工作的变革与发展和图情专业人员的职业技能、未来发展等。  相似文献   

9.
刘斐 《中国科技纵横》2011,(19):204-204
网络环境下,各种网络社交网站以及各种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用户,对信息交流与传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网络环境下学生的信息需求以及网络交流工具,对比各种不同网络交流工具的特点,提出在网络环境下确立图书馆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0.
通过讨论网络社区的形成和发展,对比分析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从信息角度对网络社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交流模式、行为、规则、知识共享等领域,总结相关研究成果,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陈晟  刘春茂 《情报科学》2004,22(6):660-663
信息交流在网络环境下有着不同的背景和特点。本文着重分析了互联网这种新媒介下信息交流的全新模式及其负面影响,指出应加快信息立法,以保护信息交流的知识产权并规范信息管理。  相似文献   

12.
李国红 《情报科学》2004,22(7):804-806,811
本文分析了基于Web的科学交流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基于Web的科学交流的基本过程,讨论了网络交流作为科学交流模式的必要前提及网络交流对传统交流角色的冲击,认为整个科学交流体系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而实现网上科学交流的社会化和普遍化需要全社会做出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网络健康社区已经成为人们交流健康信息的重要场所,探究用户健康信息交流行为认知动因有利于提高健康信息交流质量、增强网络健康社区的用户粘性、促进网络健康社区的持续发展。[方法/过程]基于健康信念模型和计划行为理论,整合电子健康素养、健康数学运算能力构建网络健康社区用户健康信息交流认知动因的研究模型。利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使用SPSS 22.0、Amos 24.0和fsQCA 3.0对研究模型检验。[结果/结论]SEM分析结果显示,行动线索、感知收益、行为态度、健康焦虑、健康数学运算能力、电子健康素养对健康信息交流有显著正向影响;行为态度与健康焦虑两情感变量分别在感知易感性与健康信息交流行为、感知严重性与健康信息交流行为间起完全中介作用;感知障碍对健康信息交流行为无显著影响。fsQCA分析分别发现4种触发用户产生/不产生信息交流行为的前因构型。行为态度是触发用户产生健康信息交流行为组合路径的共有因素,其与电子健康素养、感知易感性、感知严重性等共同导致用户的健康信息交流;感知障碍是用户不产生健康信息交流行为组合路径的共有因素。既探讨用户...  相似文献   

14.
信息交流系统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息交流系统应包括网络环境与非网络环境,而网络环境中的信息交流只是非网络环境情报交流模式的一种延伸和发展,因此以前的情报交流系统即正式交流与非正式交流的划分还可以继续延用于信息交流系统中.  相似文献   

15.
黄静 《现代情报》2002,22(9):63-65
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息资源宝库,能为用户提供无所不包的信息。对网络用户表说,最重要的是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获取符合自己特定需求的信息,搜索引擎在此具有强大的力量和不可缺少的地位,是快速准确地获取网上信息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6.
曾梅  张雪莲 《情报杂志》2001,20(B06):64-65
网络技术的兴起对人类思想交流产生了深刻影响,它所引发的信息媒体革命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世界。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介,网络技术的物质使人类思想交流的空间、背景、对象以及情感等发生了变化,使人类置身于一个有形无形的网络世界,同时也引了了一些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7.
对Internet中教育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罗敏 《情报杂志》2002,21(3):51-52
主要探讨如何开发基于Internet的教学系统和建立网上教育信息数据库;开发基于Internet的信息检索系统和建立Internet网络中教育信息资源导航库,做好网上已有信息的搜索与导航工作。  相似文献   

18.
浅论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交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程妮 《现代情报》2004,24(1):94-98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网络环境下的运用,出现了一种以网络为环境而进行的新型信息交流模式。通过对网络环境下的信息交流模式与传统信息交流模式的比较研究,认为网络环境下信息交流将传统的直接交流与间接交流融合起来,具有“突破时空限制、时间间隔短、高度选择性和针对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成本低”等优势.并指出现阶段网络环境下信息交流存在的主要障碍.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消除障碍的对策和方法.并且分析这种新的信息交流方式所带来的影响,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Web2.0在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吴超 《现代情报》2006,26(8):63-64,68
分析了网络环境下信息用户在信息需求心理、信息利用的行为方式等的变化。指出图情机构的传统信息服务方式在服务品种、与用户交流互动等方面落后,提出了传统信息服务机构必须变革,适应时代发展变化。并就此提出新型的图情服务机构在用户认识、服务方式和机构性质方面的转变,最后就此提出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阐明了学术信息交流的相关概念,论述了传统学术信息交流模式和网络环境下的学术信息交流模式的优势和缺陷。以图书馆学为例,列举了目前五种网络环境下学术信息交流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