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电磁学的教学中,一般教材都有这样的一道习题:半径为RA和RB的两金属薄球壳A、B(如图1所示),带电量分别为qA、qB。求:  相似文献   

2.
3.
本对高中物理教材中“机械能”一章有关“汽车功率保持不变,沿坡路行进”的一道习题进行了详尽的分析讨论,得出了该题实为多项选择题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5.
弹力问题     
一、弹力的产生问题 例1学习了弹力知识后,小虎和一帮伙伴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你认为他们的看法中正确的是( )。  相似文献   

6.
本对物理教学中的常见实例进行了具体分析,就如何指导学生正确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提出了两条途径:一是把握好物理概念,二是选择典型的习题。  相似文献   

7.
这是布置给学生的一道作业题,学生完成得不好,所以笔者准备仔细讲解.  相似文献   

8.
弹力是力学三种性质的力中经常碰到的一种,在物体的受力分析中,常常要通过分析弹力产生的条件来判断弹力是否存在,从而解决力学问题。在对弹力产生条件的分析上,教材中有不一的表述,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依据不同的教材也有了不同的说法。虽然在中学物理教学中不给弹力下定义,主要是通过实例说明什么是弹力,并说明弹力产生的条件,但由于如何表述和分析弹力的产生条件涉及学生能否正确理解和把握弹力,因此有必要对不同的表述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物理讨论型习题的成因及解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国平 《物理教师》2003,24(3):51-53
物理习题中有一类在解答过程中必须对研究对象的可能的物理状态、可能发生的物理过程或现象进行判断、讨论的问题 ,称之为讨论型习题 .学生在解答此类题时 ,往往考虑不周、丢三落四 ,因此有必要加强这类习题的教学 ,本文主要探讨造成物理习题讨论的几个原因及解法 .1 由矢量方向不确定造成的讨论如果题目中没有明确给出某个物理矢量的方向时 ,解题时就应按该矢量可能存在的方向 ,分别进行讨论 .例 1 .( 1 996年全国高考题 )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 4m/s,1s后速度的大小变为 1 0m/s,在这 1s内该物体的(A)位移的大小可…  相似文献   

10.
陈立其 《物理教师》2003,24(9):29-30
题:如图1所示,在虚线所示的宽度范围内,存在一个场强大小为E、方向与边界平行的勾强电场。一个初速度为υ_0,垂直于电场方向入射的某种正离子,经过电场区域后速度方向偏转了θ角,其轨迹在图示的纸面内。若改用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勾强磁场,如图2所示,若该粒子穿过磁场区域后速度方向的偏转角也是θ,求此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相似文献   

11.
在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一册(必修)第七章第六节“机械能守恒定律”一节的练习五第(1)题的第e种情况(第130面)是这样的:“用细绳拴着一个小球,使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问该过程中小球机械能守恒吗?  相似文献   

12.
13.
侯位锋 《物理教师》2004,25(2):33-34
习题 :一列车的质量是 5 .0× 1 0 5kg ,在平直的轨道上以额定功率 3 0 0 0kW加速行驶 ,速度由 1 0m/s加速到所能达到的最大速率 3 0m/s ,共用 2min ,求 :(1 )列车所受的阻力 ;(2 )在这段时间内列车前进的距离 .解析 :当速度达到最大值vm=3 0m/s的时候 ,牵引力F =Ff,则Ff=Pvm=1 0 5N ;在这一段时间内列车做变加速运动 ,要求这段时间内列车前进的距离就得运用动能定理来求解 .Pt-Ffs=12 mvm2 -12 mv0 2 ,得 s=Pt-(12 mvm2 -12 mv0 2 )Ff=1 60 0m .仅运用中学物理的知识就能对上述结果质疑 .图 1在题述过程中 ,列车做变加速运动 ,且加速…  相似文献   

14.
孔子的启发式教学的精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指 :不到学生心求通而尚未通之时 ,不启迪他 ;不到学生口欲言而未能言之时 ,不开导他 .即是说 ,当让学生达到“愤”、“悱”这种边缘的状态 ,再去启发、引导 ,就能促成学生“领悟”,达到发现、创新的境界 .这是将素质教育落在实处的具体体现之一 .启发引导发现创新的教学模式就是要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来达到“愤”、“悱”的状态 ,发现问题的内在因素 ,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明确问题的正确结论和应用 .习题的教学更能体现这一模式 ,下面是笔者对一道浮力习题教学的探讨 .题目 如图 …  相似文献   

15.
物理习题教学在整个物理教学中是十分主要的环节,重视习题教学,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质量,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6.
刘庆贺 《物理教师》2003,24(1):7-17
1 问题的提出新沪科版初中物理第一册课本第 4 6页有一道习题 :两个条形磁体如图 1所示放置 ,在每一个磁体上放一枚小铁钉 ,当磁体相互接触时 ,小铁钉将会 :图 1A .相互靠近 .B .相互远离 .C .落下 .D .静止不动 .对此题 ,新教参所给答案为C .其原因应该这样解释 :两个磁体接触后可看成一个新的磁体 ,而新磁体中部磁性很弱 ,它对铁钉的吸引力小于铁钉受的重力 ,因此小铁钉落下 .从上述解释可以看出 ,若磁体磁性较强或小铁钉受的重力较小 ,或者条形磁铁较短 ,题目中的小铁钉将会出现其他情况 .实际情况究竟如何呢 ?教师结合学校正在开展的…  相似文献   

17.
陈辉达 《物理教师》2003,24(1):38-39
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三册 (选修本 )和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二册 (试验修订本 ,必修 ,必修加选修 )在“电磁感应”一章中都安排了下面这样的习题 :图 1如图 1 ,矩形区域CDEF中有匀强磁场 ,区域外没有磁场 .单匝铜线圈A从区域上方自由下落 ,试定性分析它在下落的不同阶段中的加速度 .不考虑空气阻力 .教师教学用书中提供的解答如下 :答 :第一阶段 ,线圈下面的水平边进入磁场 ,上面的水平边没进入磁场 ,这时线圈中有感应电流 ,导线受到安培力的作用 ,加速度比自由落体加速度小 .第二阶段 ,线圈两条水平边都在磁场中运动 ,这时线圈中没有感应…  相似文献   

18.
贵刊2005年第4期刊登了王安军老师“对一道教材习题的讨论”一文,对教材中的习题及其答案进行了商榷如下:  相似文献   

19.
物理新教材人教版第一册2000处5月版,动量部分133页习题6,原题为: 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辆平板车,一个人站在车上用大锤敲打车的左端,如图所示。在连续的敲打下,这辆车能持续地向右移吗?说明理由。 教参的解析为:以人(包括铁锤)和平板车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用锤打车,是人和车系统的内力,系统所受的外力之和为零,所以系统的总动量守恒,如图所示。把锤头打下去时,锤头向右运动,车就向左运动,举起锤头向左运动,车就向右运动,用锤头连续敲击时,车只是左右运动,一旦锤头不动,车就停下来。  相似文献   

20.
新版高中《物理》(试验修订本·必修 ,人教社物理室编 )第一册第 138面第 (4)题笔者认为是一道错题或者说是一道不完善的题 .原题为 :“质量 m=3kg的物块 ,受到与斜面平行向上的拉力 F =10 N,沿光滑斜面向上移动的距离 s=2 m,斜面的倾角 θ=30°,求各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以及各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 .”该题的错误在于 :题目未明确说明物体的初始状态 .如果最初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在拉力 F =10 N的作用下无法使其沿光滑斜面向上运动 .因为沿斜面方向上物体受两个力作用 ,一个是拉力 F,一个是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 mgsinθ,且 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