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燕 《内江科技》2012,(12):155+157
C274区块为低孔、低渗、低粘度构造岩性稀油油藏,运用多种方法计算区块的合理井网井距,并在此基础上部署了五套方案,应用数值模拟模型对各套方案的开发指标模拟计算、经济指标对比分析,最终优选出开发指标和经济指标均较好的方案,结合数值模拟研究及现场实际确定该区块油藏的合理井网井距。  相似文献   

2.
吕维刚 《内江科技》2012,(11):122+70
由于滨363块低渗透油藏井网适应性差,注采井距大,使得水驱开发效果差,区块采油速度低,储量动用较低。为了探讨适应该区块开发的合理井网井距,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及经济评价技术对不同井网、井距进行优化对比研究,通过综合对比得出,滨363块采用正方形反五点面积井网,井距180米开发,开发效果和经济收益最好。  相似文献   

3.
本文按照矢量化井网开发的思路,以井网适应性研究为切入点,深入探讨营11沙三低渗透油藏井网形式、井距、排距与储层非均质性、地应力方向的匹配关系,找到了一套改善营11沙三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途径,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吴庆舫 《金秋科苑》2010,(20):110-110
盐间非砂岩油藏复杂的地质条件和井筒环境,对固井工艺提出了严格要求。本文根据盐间非砂岩油藏的地质特性,分析了水泥浆对盐间非砂岩储层的可能损害及盐间非砂岩油藏的固井技术难点,探讨了盐间非砂岩油藏固井的几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李露 《内江科技》2015,(4):44-45
低渗透油藏中,流体流动存在着启动压力梯度,为保证低渗透油藏的有效注水开发,需确定合理的注采井距。根据压裂水平井产能公式及注水直井的产能公式,得到注水井与采油井极限距离接连处的最大压力梯度的计算式,并结合启动压力梯度与渗透率、粘度关系建立了确定低渗透油藏压裂水平井合理注采井距的确定方法,绘制了不同粘度级别下,不同渗透率以及不同裂缝条数下、不同水平段长度的合理注采井距图版。实例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油田实际情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徐明旺 《内江科技》2012,(6):134-135
Xg潜山含油厚度超过2300m,面对巨厚潜山油层,在潜山内幕构造、裂缝、多种岩性及储层识别基础上.综合运用物理模拟、数值模拟、油藏工程等技术手段,采用直井、大斜度井、水平井、鱼骨井组合开发油藏思路,利用直井控制认识油层,利用大斜度井、水平井、鱼骨井纵向上分段部署,平面交错,纵向叠置实现油藏立体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7.
靖安油田虎狼峁三叠系长6油藏属于典型的特低渗油藏,储存物性差,单井产量低,系统效率相对较低,为了提高虎狼峁作业区机采井系统效率,本文对机采井系统效率进行了理论的研究和分析,并在实践中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索和论证,提供了如何提高机采井系统效率的一套成熟的途径,为以后的工作开拓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聚合物驱油藏是由非牛顿—牛顿流体形成的径向复合油藏,油藏内的流体性质和渗流特征都发生了复杂的变化。针对注聚合物油藏,分析了其油藏特征、压力特征及聚合物溶液的流变性特征,建立了聚合物驱复合油藏试井解释模型,编制了基于聚合物驱油藏模型解析解的试井解释软件,并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分别用解析解方法和数值方法对注聚合物并和区块进行了解释。通过对解释方法和解释结果进行分析、对比两种解释方法的优缺点,找到了能较好地解决聚合物驱油油藏试井问题的试井解释方法。  相似文献   

9.
梁秀红 《内江科技》2012,(4):157-158
史深100为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西段沙三段深层低渗油藏,非均质性严重,对其进行了矢量井网加密研究,计算了不同渗透率级别下的技术极限井距,并与适量压裂相结合,建立了史深100适量压裂加密井网,将该井网应用于矿场实践,取得了很好的开发效果,该方法对于同类油藏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沙北油田由北东-南西向和北西-南东向两组断裂相交形成众多特征相似的断块圈闭,目前该油田生产区块有沙19断块、沙20井区西断块(S202井区),生产层位为侏罗系西山窑组,储层特征有非均质性强、中孔、低-中渗透性的均质油层。沙19井区位由沙15井北断裂、沙19井东断裂两条断裂相交遮挡形成,沙20井西断裂两条正断层相交形成的断块构造圈闭为S202井区,井区由三条断层形成的封闭油藏。  相似文献   

11.
邓杰  黄志刚 《科技风》2012,(18):135
ZG21-8井是马来西亚云顶公司继2009年投资ZG32、ZG7-8STD两口井的基础上,今年在该井区重点投资的一口滚动评价井,目的为了揭示这一区块奥陶系上、下马家沟组和冶里-亮甲山组缝洞型储层油藏发育情况。完钻井深4180m,二开穿越中生界底层3128m时发生严重油水侵,在处理过程中又发生井漏,井下情况十分复杂。三开进入古潜山裂缝发育较多的奥陶系,通过采取优选抗高温高压水泥浆体系、新型隔离液体系,合理设计入井管柱结构,采用封隔式尾管悬挂固井技术等一系列措施,解决了井漏、憋泵、顶替效率低、施工压力高、油气上窜等问题。固井施工顺利,测井解释固井质量优质,为同类复杂地层、小间隙固井提供了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2.
谷雨  宋玉龙  郑伟涛  石飞 《内江科技》2012,(11):136-137
塔里木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属于缝洞型油藏,油藏非均质性极强,很多单井由于钻遇封闭缝洞体产量迅速递减,采收率较低。注水替油技术可以大幅度恢复封闭油井的产能,提高油藏采收率,是开发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有效新方法之一。目前该技术的应用还处在探索阶段,亟需相应的研究。其中,注水替油技术的选井是否合理对单井注水替油的开发效果至关重要。本文在分析注水替油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从岩溶地貌特征、储集体类型、完井位置、水体能量及含水特征、原油物性、溶洞定容性等六个方面总结出注水替油的选井原则,对现场注水替油优选措施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陆梁油田L9井区J_2x_1油藏自21世纪初探明,由于油水层识别难、油藏类型不清,后期投产井相继失利,导致油藏开发控制因素不清,潜力不明。为此,以识别低对比度油层为基础,结合试油试采动态数据对该区油层类型、油藏特征、开发控制因素以及开发潜力进行再认识。研究表明,分岩性识别低对比度油层解释结论与试油试采符合率达94%,其油藏类型为构造控制,局部受岩性影响的背斜油气藏。影响开发控制的主要因素为避水高度、油层类型及厚度、地层系数以及含油饱和度。据此拟合出油藏初期的产能平面分布图,指出了潜力区的范围及开发方式,这也为下一步的生产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刘龙涛  袁梅  信德发 《内江科技》2009,30(5):107-107
河口采油厂所属油田油藏类型繁多,地质构造复杂,由于受到地质理论、地质认识、工艺技术、地面管理等多方面的限制,现有800余口油气水井因各种原因长期停产而闲置:随着地质理论、油藏认识程度和工艺技术的更新及进步,本文对部分长期停产井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无效益或无潜力的井和层系是有可能成为效益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5.
以水驱油藏为主要研究对象,深入开展停产停注井引起的注采井网失控的原因研究,掌握注采井网失控单元的基本状况及特征,分析储量失控单元的形成原因,提出治理失控单元的措施方向,为提高已开发单元储量的动用质量、夯实老油田稳产基础、提高采收率提供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16.
张红梅 《内江科技》2004,25(4):49-49
本文论述了进一步提高断块开发水平,通过调整和完善注采井网,实现河74断块低渗油藏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17.
方栋梁  彭利 《内江科技》2011,32(9):133+61-133,61
面19-6井区为高孔、高~特高渗普通稠油Ⅱ类油藏,具有良好的热采地质条件,本文通过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两种方法确定了区块热采开发的合理井距,对区块的合理、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飞 《内江科技》2012,(1):122+106
本文对胜坨油田固井质量现状进行调查,找出固井质量对胜坨油田开发生产的影响因素并分析,提出提高胜坨油田固井质量的技术对策,形成针对胜坨油田油藏特点的提高固井质量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9.
依据相似原理,采用电模拟试验装置,设计辐射状分支井模型,测量辐射状分支井模型的电压,研究了在不同分支数、分支水平段段长度时,辐射状分支井井筒附近的压力分布,描述油藏中的压力场形态,评价参数对产能的影响,为水平井产能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针对单家寺油田单2块沙一段油藏油层厚度大,原油粘度高,蒸汽吞吐地层压降大,油藏采收率低的问题,积极开展稠油复杂结构井开采方式的适应性研究,在对该油藏地质基础、开发状况等因素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整体部署,优化实施,稠油油藏复杂结构井开采方式在单2块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