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认识角”是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下册“认识图形”单元中的第一节课,安排了两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材按照“厕一厕”“认一认”“标一标”“比一比”的编排思路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角的表象,我觉得很合理。但是,  相似文献   

2.
一、初读教材:山重水复疑无路全国各套《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教材都将“角的初步认识”一课安排在二年级。比如,人教版和西师版安排在二年级上期;苏教版和北师大版安排在二年级下期。《认识角》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7页的内容。同其他几个版本教材的编排顺序大致相同: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折叠、描画和操作学具等活动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材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再联系生活实际依次呈现。  相似文献   

3.
<正>2022年的嘉兴市优质课大赛,笔者抽到了《平行与垂直》这节课,而本次大赛的主题是单元整合教学。在经过对教材编排、学生学情的分析,笔者决定以“平行”这一大概念为主线,实现基于学生认知的单元重构整体教学。一、教材编排分析在一年级下册中已出现了平行四边形的名称,三年级上册又从“边的长短”和“角的类型”两个维度介绍了常见的四边形。  相似文献   

4.
陈晓玲 《广西教育》2004,(4A):38-39
教材说明《角的认识》一课是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下册P64的内容。教材通过一幅街景图,引出生活中的“角”,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议一议”等实践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  相似文献   

5.
徐艳 《贵州教育》2012,(15):42+44-42,44
今年4月18日,我教学了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这一内容作为校际交流课。课后听了参与教师的议课,我觉得此节课有很多精彩的地方,也有一些遗憾之处。  相似文献   

6.
黄敏 《现代教学》2009,(5):65-65
《生命科学》教材除了对原有的老教材《人体卫生》及《生物》中的学科知识进行了重组外,还新增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一内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原本是老教材中高中二年级《生物》教材中的知识点,抽象而难懂。因此,我以《生态系统稳定性及其原因》一课中的难点突破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7.
对于苏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认识平面图上的方向”一课,笔者有幸听了两位教师的教学。  相似文献   

8.
笔者前不久在“课程改革专项研究”的听课过程中,和其他老师共同听了八年级《物理》“重力”一节课,有三个初中老师分别讲授,他们属于两个不同的学校,都采用多媒体教学,教材都是新课标北师大版.“重力”是初中力学一章中重要的一节,通过不同学校教师讲授的对比,以及听后的思考,笔者写出此文,和同行们共同商榷、探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9.
《科学课》1987,(5)
人民教育出版社从今年秋季供应低年级自然课教材,许多省市已从一年级开自然课。对广大教师来说,这是个新任务,如何教好?怎么教?心里没有底。迫切需要这方面的指导。为此,本期除转载王岳同志关于低年级自然教材的编写说明外,还特地编发了这一组稿件,有一、二年级“自然”上册的《教师用书》选登,有教研员胡济良同志(低年级教材的编写者之一)学习教材的体会,还有两位老师的试教经验。  相似文献   

10.
二年级上册《时、分、秒》单元是低年级教学难点之一。这一部分内容知识点多,学生认读钟面时刻步骤多、记忆量大,特别容易出错。本文阐述了笔者尝试通过“整体备课”和“引入语言流程”两大策略突破教学难点的研究历程。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教材先是出示一幅学校生活的情景图:足球场上,小朋友在踢足球;旁边有一位手拿三角板的老师正经过操场;不远处,有位老爷爷拿着一把大剪刀正在修剪树木。然后从一些生活中的“角”的实例抽象出“角”的图形。但对于刚上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角”的知识比较抽象,学起来有些困难。为了让学生既轻松愉快地掌握这部分知识,又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经过反复斟酌,我设计了用多种形式的“玩”贯穿整个“角”的教学环节。一玩——“拼角”数学概念是抽象的,而学…  相似文献   

12.
教材之于教学,犹如布料之于裁缝,仅是一种可供运用的材料和依据。教材为我教,而不是我教教材。教师应当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教师可以变更教材体系,可以增删教材内容,可以调整教学重点,可以自编教材,尤其是对待“教参”,更应持灵活态度。但在许多教师的教学中却对教材、“教参”之类的东西过于盲从,甚至成了教材、“教参”的奴隶。笔者曾听过一位教师执教的初中二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题为《行道树》的散文。作者是台湾著名散文作家张晓凤。课文的大意是: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的家在山上,  相似文献   

13.
《对称》是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新增加的内容。笔者翻开手头的资料,有在五年级教学的,有在初一年级教学的,却鲜见在二年级教学的。二年级学生能否接受这一内容?教学效果会如何?对于不同年级段的学生,教师在教学这一内容时在目标定位上又有何区别?一系列的问题激发  相似文献   

14.
九义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笔者设计了“撕”这一教学活动,旨在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探索出知识的奥秘。这一方法比由教师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求和,更直接、更易于发现知识点。具体操作如下: 教师先请同学们运用直尺、三角板、小剪刀等工具,动手画一个三角形并剪下来,标出三个角,再动手撕下它的三个角,变成三块,然后以一点为顶点拼在一起,仔细观察,看看能发现什么?教师在同学们撕、拼的时候巡视,指导困难学生,帮助技能不熟练的学生,并找出几种不…  相似文献   

15.
现行北师大版的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32页“万花筒”中介绍了“公元前5世纪又出现了用算筹表示数。例如6728表示为。”笔者认为,其中的“”,这种只用纵式的算筹来表示数的形式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6.
不久前,笔者观摩了一节二年级的公开课《它们怎样睡觉》(北京市课改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据说执教者曾试讲了6遍。在钦佩授课教师如此下工夫的同时,我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下了这么多工夫,  相似文献   

17.
在自然教学实践中,早有提倡教师根据教学实际自编教材之说,但一直觉得很难操作,虽“心动”已久,但也仅仅是止于“心动”而已。本学期我在一年级的自然教学中进行了一次尝试,自编了一课《预防感冒》,总算将“心动”变成了“行动”。  相似文献   

18.
一个镇评比教坛新秀,笔者应邀一整天连续听了六位教师同上《酸的和甜的》(人教版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这一篇课文。在教学中.六位教师尽管教学设计新颖、教学方法富有个性.也不乏多媒体的辅助,但没有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一致认为文本中的狐狸在骗人,是“狡猾”的,使得笔者心存疑虑。  相似文献   

19.
马林 《青海教育》2004,(1):80-80
由人教社出版发行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物理》投入使用后,颇感一些知识点的编写不太合理,给教师的教学及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障碍。下面就“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的编写提一点建议。教材在本章第一节通过演  相似文献   

20.
童义清 《教育文汇》2014,(16):33-33
“角的认识”是北师大版新教材二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这一课看似简单,实际上学生很难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与张口有关”这句话。低年级数学老师也觉得不大容易讲清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