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孔融名列“建安七子”之首 ,存诗可信的仅两首。其中《离合作郡姓名字诗》是他政治态度和思想变化的言志之作 ,历来却被误导为文字游戏而忽视。从研究孔融生平经历的文献价值和诗体发展的文学价值方面解读《离合诗》 ,以期引起对孔融及其诗作的重新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2.
孔融是东汉末年一代名儒,作为建安七子之首,他继蔡邕为文章宗师,亦擅诗歌。孔融诗歌题材广泛,风格多变,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3.
孔融是东汉末年一代名儒,作为建安七子之首,他继蔡邕为文章宗师,亦擅诗歌。孔融诗歌题材广泛,风格多变,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4.
通过一系列的考证可知:孔融的“亲子无亲论”等并不意味着对儒教的背叛,它乃是孔融在汉末世风日下、儒家精神沦丧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为矫正世俗的险诈之风而对儒家思想任真尚诚一面的特别强调。孔融之死乃是曹操的蓄意迫害,他的“罪名”乃是曹系势力故意罗织的。  相似文献   

5.
孔融分梨     
《小学生》2006,(1):I0011-I0011
东汉大学者孔融六岁让梨的故事千古流传,但很少人知道孔 融在六岁时巧妙分梨的故事。 一天,孔融的伯父和六个堂兄妹从外地来探亲,孔家前厅里笑 语喧声。伯父在外地做官,一家常年在外漂泊,孔融不但从未见过 六个堂兄妹,连伯父、伯母的样子也几乎忘记了。闻讯赶来的孔融 和他们见过之后,便十分规矩地坐在一边。  相似文献   

6.
判断一个人主要应该看其行而不是听其言。历史上对孔融的定位争议较大,而出发点恰恰在于许多人只根据孔融的片言只语。笔者根据孔融一生对亲人、朋友、汉献帝和曹操等几个主要对象的不同态度和行为,看到的是一个严守礼教的孔子后裔形象。  相似文献   

7.
一个文学团体或流派,不论是其自发形成的,还是自觉建立的,也不论它有无明确的组织、纲领、口号,其成员的政治态度、文学主张与创作风格应该是基本相同、相近、相似或相通的,如果某人在以上这些方面与此团体的其他多数成员有较大的差异,又没有参与这一团体的文学活动,我们就不能认为他属于这一文学团体或流派.孔融正是这样一种情况.他的政治态度与建安六子有较大差异,在文学创作方面与建安六子有所区别,并且他没有参加建安文人集团的活动.由此我们得出结论:孔融不应列入建安七子之列.  相似文献   

8.
一个文学团体或流派,不论是其自发形成的,还是自觉建立的,也不论它有无明确的组织、纲领、口号,其成员的政治态度、文学主张与创作风格应该是基本相同、相近、相似或相通的,如果某人在以上这些方面与此团体的其他多数成员有较大的差异,又没有参与这一团体的文学活动,我们就不能认为他属于这一文学团体或流派。孔融正是这样一种情况。他的政治态度与建安六子有较大差异,在文学创作方面与建安六子有所区别,并且他没有参加建安文人集团的活动。由此我们得出结论:孔融不应列入建安七子之列。  相似文献   

9.
孔融为圣人后裔,从小就浸染儒家教育,且一生坚守着传统礼教。他幼时便以让梨而闻名,以笃信奉行儒家礼教而著称;他于曹操始疑、中信、终弃的曲折态度体现了他对礼教的如一坚守;他的激烈言行,究其实质,当为扭曲地维护传统礼教的表现。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从孔融诗文的用典入手,通过分析其作品典故的用法、理清用典文学手法的发展脉络来探讨孔融的文学观念及汉末经学的衰微,并及其用典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岑参通过对边塞生活的独到观察和亲身感受.以炽热的感情和浓重的笔墨描绘了西北边疆的奇异景色,以及戍边将士英勇报国不畏艰苦的战斗精神。诗作奇伟宏丽、气势磅礴,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东晋兰亭诗有着区别于山水诗和正宗玄言诗的不同特质。兰亭诗是玄言诗向山水诗过渡中的一种变体玄言诗,在文学发展史上具有一定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颂赞以四言韵语为载体、以短小精警见长,在形式上与四言诗接近。随着魏晋六朝颂赞文的主体由神明到人事细物转移,主旨由祖述功德的儒家说教向性情抒发、意境创造转变,并变赋法铺陈为比兴象征,其中一部分已与四言诗体合流。  相似文献   

14.
海德格尔诗学思想是在现时代的历史状况下产生的,也是与其整体的哲学思想一致的。海德格尔在现代语言转向的大背景下从语言的本源性地位出发,认为艺术的本质是诗。他对美学的历史进行了彻底的反思与批判,为避免重新落入传统美学的窠臼,他以诗学代替美学,把诗的本质建立在语言(存在)的基础上,认为此在的根基处就是“诗意的”,栖居在本源的近处。而艺术家、诗人先于众人而看到了神的光芒,为终有一死的同类寻找转向源头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诗歌主要通过意象和意境的创造来传达思想感情,因此要捕捉意象,体会意境,借助联想和想象,进入诗人所创造的无限丰富和广阔的艺术空间,聆听诗人最真切的诉说。准确把握意象的内涵,学会分析意境,不但能提高人们的文学审美情趣,而且能培养人们的良好文化涵养,从而提高文化修养。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诗的教学中,应该持守以真实为美的原则,还是必须维护美自身的独立品格,这是长久以来现代诗的学习者与教育者共同感到困惑的问题。文章拟就“真”与“美”、诗与散文、唯美与“颓废”这几个在教学中必然要触及的概念,谈谈它们的文化、艺术身份及历史来源。  相似文献   

17.
秦观词细腻幽婉,衷感真挚,无论是抒发情思,表现离别,亦或是化古怀旧,关照人生,都写得情韵兼胜,精美绝伦,体现了醇正的词之本质。  相似文献   

18.
William Blake utilized ingenious language in his creation of the poem London.Foregrounding and deviation are well practised in this poem.In rhyme pattern,the poem takes end rhyme,consonance,alliteration and internal rhyme.In rhythm pattern,the poem mainly uses iambic tetrameter along with the variation of three troches and one single stress at the end of lines which produces a shocking atmosphere.Among syntax features,emphatic pattern and anticipatory structure are used.Among lexical features,the reiteration of specific words makes neat euphonious parallelism while the subtle pun word create a far-reaching artistry.  相似文献   

19.
唐诗与唐舞都是中国诗歌与中国舞蹈发展的高峰。由于舞蹈的非再现性的突出,舞只能从健与软即阳刚与阴柔的风格高度出发,对于通过舞蹈形态特征所表现的心理内容加以把握。唐代咏舞诗亦是从这一角度把握上述特征的。由于舞蹈与诗歌在表现方面的天然联系,两的联姻就相得益彰了。白描、比喻和效应是唐诗咏舞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当前,随着网络的兴盛,网络诗歌作为网络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文学样式,正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以网络为平台的诗歌创作,在与传统诗歌有着密切联系的同时,又有一些不可忽视的特质。本文主要探讨网络诗歌的文体特点及其对当下新诗的影响,并对其发展前景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