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隋末,隋朝政乱.东突厥复盛。隋炀帝自“雁门之围”后,失去了对内蒙古地区的控制。始毕可汗立足内蒙古地区通过操纵依附其的北方,特别是内蒙古境内的各割据政权和武装势力而插手中原的政局。从这个意义讲,当时内蒙古地区的变故直接影响到中原的政局。  相似文献   

2.
课本第99页:“隋炀帝杨广统治残暴,终于导致了隋末农民大起义,起义推翻了隋朝的残暴统治。”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隋的统治是被农民起义推翻了的。有些课外相关资料用此观点,但在课本第101页,又是这样叙述的:“611年,山东长白山农民首先起义,各地纷纷响应。起义逐渐汇合成几个强大集团,最主要的是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瓦岗军在河南瓦岗起义,攻占隋朝大粮仓兴洛仓,把粮食发给农民。隋政权摇摇欲坠。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政权覆灭了。”紧接着,到了第102页,课本上又是这样讲的:“隋末农民起义蓬勃发展时,隋朝太原留守李渊乘机…  相似文献   

3.
大运河的开凿绝非隋炀帝个人的意志使然,而是出于隋朝交通、经济发展和政治军事统治的需要。隋朝政治经济发展及隋朝以前完成的地区性运河也为隋朝大运河的开凿提供了条件。隋炀帝顺应历史发展要求,实现了南北大运河的贯通。由于隋炀帝驱使民力,突破了人民可以忍受的限度,运河还未来得及充分发挥其效能,隋朝之舟便被农民起义之滚滚洪流所覆没。但是,隋朝的大运河毕竟“为后世开万世之利”。  相似文献   

4.
卷Ⅰ选择题本卷共20题,在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答案填在题后括号内。——记住,有耐心才能行,有自信一定赢!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581年,他夺取北周政权,建立了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同年,在太原起兵反隋的贵族李渊,进入长安,建立唐朝。据此回答1—2题。  相似文献   

5.
时下,《隋唐演义》、《隋唐英雄》轮番上演,火爆荧屏。隋炀帝杨广、唐太宗李世民都是标准的"皇二代",隋炀帝骄奢淫逸,好大喜功,大兴土木,民脂榨尽,民怨沸腾,群雄并起。隋炀帝最终被杀,隋朝勃兴速亡。"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唐太宗虚心纳谏,轻徭薄赋,休养生息,厉行节约。唐太宗患  相似文献   

6.
牛角挂书     
《红领巾》2009,(1):8-9
隋朝时,李密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隋炀帝认为他不太老实,就免了他的职。但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心做个有学问的人。  相似文献   

7.
灰腾梁因其独特的自然气候和地理位置,屡屡成为历史上一些君王巡幸避暑的胜地。大业三年,隋炀帝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巡幸。该文重在探讨隋炀帝此次巡幸塞北的原因和具体规模。  相似文献   

8.
突厥沙钵略可汗上书隋文帝称臣,标志着内蒙古地区置于隋朝有效的管辖之下,隋朝政府对内蒙古地区不同民族采用了符合当时实际的统治与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9.
一、选择题隋朝虽然短命,但是它在我国历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对后来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据此回答1~3题。1.隋文帝的下列措施,对历史进程影响最大的是A.建立隋朝取代北周B.结束分裂,统一全国C.开创三省六部制D.大力弘扬佛教2.隋朝开通大运河,其主要作用是A.巩固隋朝政权B.方便隋炀帝南巡C.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D.加强北部边防3.隋与秦统治的相同之处有①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完成了统一②都创立或发展了中央集权制度③兴建重大工程,影响深远④苛刑重役导致农民起义,统治被推翻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唐太…  相似文献   

10.
隋朝是一个国祚短促的皇朝。自公元581年隋文帝扬坚“代周”建隋起,至公元618年隋炀帝杨广丧失灭国止,历时仅37年。为什么一个号称“甲兵强锐”、“风行万里”的皇朝,在很短的时间里就“率土分崩”1呢?范文澜同志认为:“因为隋文帝虽然求治有效,可是隋炀帝的造乱非常剧烈,使得一时稳定下来的隋朝很快就崩溃。”这个观点,不仅在史学界早成定论,而且在社会上也几乎成了常识。但笔者认为,隋朝之速亡,不仅仅由隋炀  相似文献   

11.
五投下军及五投下探马赤军统领权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投下军是蒙元王朝所依恃的重要武装集团。其最初属扎剌亦儿部木华黎麾下,大蒙古国时期,五投下军首领往往与嗣封国王者相一致。忽必烈迁都幽燕后,其统领权则多由大汗来裁定,至此,不具有国王身份者也有机会充任首领。由五投下军中抽调出来镇戍一方的五投下探马赤军起初仍受木华黎家族统领。忽必烈总领漠南军国重事后,五投下探马赤军逐渐成为中央卫军的一部分,其统领权也由木华黎家族转属中央,这一变化是蒙元朝廷加强中央集权政策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2.
西汉王朝从汉武帝至汉宣帝期间,修筑了约两万里长城,其中绝大部分修建于汉武帝时期。汉长城不仅防外,同时防内,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是西汉王朝修筑和戍守长城的意图。汉长城对匈奴而言,主要表现在军事上的围困和经济上的封锁,达到了削弱匈奴的目的。汉长城对中原而言,产生了耗费巨额财力和破坏内地人民和平生活的不良影响,迫使汉武帝下罪己之诏。庆幸的是长城不能把互相连着的经济关系断绝,成为草原和中原的分界线,反而成为南北不可分割的见证物留给后世  相似文献   

13.
隋代国家权力与私家权力斗争的焦点是对户口的争夺,隋王朝推行了以轻税为核心的括户政策,使大量私家荫户成为国家编户,创造了二十年内户口翻番、仓储剧增的奇迹。括户触及了世家大族的根本利益,激化了中央政府与世家大族的矛盾,成为隋亡的深层原因。唐初接受隋亡之鉴,对世族妥协优容,故而户口增长缓慢。  相似文献   

14.
乾隆末的中安宗藩关系屡经波折,频受考验,至乾隆五十三年至五十四年,更跌入深渊,见诸兵戎,中安宗藩关系中断近两年之久,成为清代中安关系史上的一件憾事。但两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友谊,双方友好交往的愿望是真诚的、强烈的。因此中安宗藩关系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于乾隆五十五年解冻回春,全面修复。但中安宗藩关系的修复非一蹴而就。在这一过程中,时任两广总督的福康安力肩重任,秉乾隆之命,实心办事,确立务实的安南问题处理方针,与阮惠进行外交斡旋,打破僵局,在保存清朝颜面的前提下赢得了和解,并促成阮惠进京展觐祝厘,且一路陪同,辛苦万端,在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将中安关系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5.
隋炀帝首征高丽动用的军队有1133800人,现存史籍有两种记载:一说其为隋军总人数,一说其仅为陆军人数。从而引发了学界的两种不同观点,迄今未有定论。经考证,这一数字应为隋军总人数,其中陆军约1046600人,水军约70000人,蕃兵约17200人。  相似文献   

16.
王士立和闻有红撰著的《隋文帝杨坚》一书,是一部全面系统述评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扬坚生平事迹的大型传记。该书史料丰富,论理深刻,叙述生动活泼,学术性与可读性相结合,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历史人物专著。  相似文献   

17.
乾隆年间的满洲小说家和邦额,为文言小说集《夜谭随录》作者。他是当时京城满族作家群的一员,《夜谭随录》问世也和《红楼梦》的出现一样,借助了满族文人们的群体托举。《夜谭随录》中作品题材纷繁广泛。作者写“狐”人之情,意向在借写狐鬼故事来针砭世人的伦理情态,反映现实社会道德走势。和邦额又是京旗满洲生存真相和精神样态的忠实记录人,直接叙写了旗下官兵及其家眷的现实生存与理念做派。在其作品中,对自我民族的文学反思已初露端倪。《夜谭随录》刻画京旗风俗及语言运用也颇具特色。  相似文献   

18.
隋朝幽州军事防御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州作为隋代东北重要边镇,不仅是防御突厥的军事重镇,而且是守御高丽的重要据点和兼控河北的战略要地,因此隋王朝对幽州的军事防御不断巩固加强,最终在隋炀帝大力建设下,在东北构筑了以幽州为重心,联系北边,兼控河北的军事防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