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蒙古族在长期的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创立了自己的法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蒙古法律制度。清朝建立后,为了统治蒙古地区,保证北部边疆的繁荣稳定,在“宽猛相济,恩威相加”的思想指导下制定了一系列法律。这些法律的立法原则主要有强化中央集权、防止民族分裂的原则;国家法制统一的原则;尊重蒙古风俗习惯的原则;因地制宜、适时增损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大清崇德三年军律"原始文本和相关史料,对该军律发布的时间、背景以及文本流传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兼及其与蒙古例、蒙古律书相关条目之间的关系。除"军律"最初的文本可信度无可厚非外,其余流布的各种文本皆不能作为法律文献来进行文本研究和引用,并认为满洲、蒙古、汉文三个语种的"军律"文本与蒙古文《理藩院律书》以及满洲、蒙古、汉文三个语种的《蒙古律例(书)》各自对应的相关条款之间,不存在直接的文本渊源和传承关系,仅在内容上比较相似而已。《理藩院律书》《蒙古律书》的相关条目,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取材于"军律",绝非是其蒙古文本的照录或者对满洲、汉文文本的翻译。  相似文献   

3.
清朝对蒙古地区立法及司法管辖是借鉴历朝统治者成文法与各民族习惯法基础上形成的,它具体的实施与深入,体现了清廷已相当注重以法律形式调整民族间的关系,达到维护北部边疆的和平与安定目的;也反映出清廷用法律手段统治压迫羁绊蒙古民族的实质。透过其立法、司法的特点,还可以了解有清一代对蒙古地区颁行的法令、法规、律例与中原历代封建法之异同。  相似文献   

4.
议叙议处制度是清朝统治者对各级官吏实施的奖惩制度或考核办法。在《理藩院则例》中 ,对蒙古王公也规定了明确的职责权限、严格细密的奖惩条款 ,优者议叙 ,劣者处分 ,旨在加强对蒙古王公的控制管理 ,以求得北部边疆的安定与统一。但在实施过程中 ,议处往往可用曾获得的奖励抵消 ,以维护其封建特权 ;议叙则可用捐输银两驼马获取 ,变成搜刮钱财的行为。这必然导致蒙古王公的贪婪、封建朝廷的腐败  相似文献   

5.
6.
清朝既有全国统一的法律,又制定了适用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法规,这种立法编纂活动和法律实施对于巩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治具有重要意义。其中重要的两部民族法规是《理藩院则例》和《回疆则例》。  相似文献   

7.
清代非常注重对北部边疆的经营和开发,但在汉族移民问题上带有很大的民族和阶级局限性。通过对清朝统治者对蒙古地区汉族移民政策的分析,论述了汉族移民政策转变的过程及原因,从中也可以看到满蒙关系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古代蒙古的法制,分为四个时期:习惯法时期、成吉思汗大札撒时期、政教并行时期、清朝地方法制时期。习惯法时期及后来成文后的法典律令中,不乏经济立法的内容,并有着鲜明的游牧经济特点,是中华法制史上最具游牧特点的一支  相似文献   

9.
立法语体的规范化是指语体风格的平正、明决、老道、典雅。作为立法语体,成熟期是隋唐,而真正规范化的当属明清。《大明律》的言语表意非常明晰确定,也很显露,无隐喻无象征,这正是立法语体规范化的属性之一。《大清律例》语体风格虽与明律比较相似,但也有自己的特性:既有《大明律》的洁净利落、简易平实的特点,也有自己雅致蕴藉的个性,真正成就了非常规范的立法语体。  相似文献   

10.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1662-1722),在吸收前代经验的同时,也不断制定和完善较为成功的边疆政策,其中包括对蒙古和西藏的统治政策,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清末的铁路立法思想对当时的铁路立法有很大影响 ,并进而影响到当时的铁路事业。这些立法思想中 ,关于铁路总务的主张便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时人对铁路的性质已有一定的认识 ,主张设立铁路专管机构、统一官制 ,设立路警 ,制定路警条例 ,而政府的政策总力图以控制和主导为目的 ,这些都对当时的铁路立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清末的商事立法是清末法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法律从形式、体例到内容都具有创新性,符合中国法制近代化的需要。清末的商事立法具有盲目照搬西方立法成果、脱离具体国情、应急等不足,并未发挥实际效用,但这些立法成果是此后中国商事立法的基础,在中国法制近代化的历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安徽大学徼学研究中心整理了一批新发现的徽州文书,为徽学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以这些新资料为基础,结合其他史料,对清代徽商资本的积累、管理、纠纷处理以及资本重组等进行实证分析,可为传统观点提供补证,得出新的结论.<徽州文书>的出版为徽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可靠资料.  相似文献   

14.
客家是中国汉族中一个独特的民系。其所处闽、粤、赣边区是典型的山地丘陵地带,素有“八山-水-分田”之说。明清时期,客民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垦荒辟地,开发物产,兴山利;积极发展纺织业、制瓷业和矿业等手工业;开展商业贸易,促进了市镇的繁荣,形成了客家地区的早期经济开发格局。  相似文献   

15.
清王朝在取得对西北地区的军事胜利以后,制定了宏大的边疆治理政策,承历代"因俗而治"的边疆管理思想,推行历代所未有的边疆民族立法之策。在少数民族居住的新疆、蒙古、青海地区,针对民族地区特点进行了有所区分的立法。清代将国家立法推及边疆地区,形成了国家法和边疆民族习惯法并存的二元结构,这种法制结构有利于清王朝对边疆的有效治理,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分析了清代在西北边疆民族地区立法的指导思想、具体立法措施,对清代边疆民族立法的作用及现实借鉴意义进行了简要评析。  相似文献   

16.
蒙古地区的区位方向问题同我国古代北方民族历史地理、民俗文化有密切的联系。该地区的区位方向观念与现代实测经纬方向相差45°左右,这一方位观念对清代据此绘制的《蒙古游牧图》及以《蒙古游牧图》资料为据所撰写的历代边疆史地文献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7.
清代刑罚有主刑与附加附之别,刑罚活用原则也有自己的特色,规定了累犯加重、自首减罚等原则。  相似文献   

18.
仲裁协议是仲裁制度的基石,有效的仲裁协议引起仲裁程序的发生,利于仲裁裁决的承认和执行。仲裁协议形式要件规定的国际立法发展以实现当事人仲裁意愿为出发点,对我国仲裁立法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清末教育变革是中国近代现代教育的开端,它对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当时 地处偏远、闭塞落后的左江河谷地区的教育面貌也因此发生重大变化。本文旨在论述这一时 期左江河谷地区教育变革的情况,以及其历史意义和局限。  相似文献   

20.
清代晋商在政府的许可下,纷纷进入解州盐池,投资经营制盐业。他们每年组织大批雇用工人雀全封闭的高墙内进行生产活动:及时开辟池旁土地,设置畦池,放入大池卤水并调配淡水,利用天日晒制。所产食盐,按照场官指定位置,储存于固定的盐亭,以待经户部备案的专职运销商人前采购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