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笔者通过分析潜课程与幼儿注意、记忆、想象和语言等认识活动之间的关系及对幼儿认识活动的影响,认为潜课程在幼儿心理发展过程中有其独特作用:(1)幼儿园潜课程的作用往往是教育者意想不到的,这与幼儿园显课程的教育目的和教育作用非常明确地形成了鲜明的对照;(2)幼儿园潜课程所发挥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3)幼儿园潜课程的作用存在着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可能性,这是幼儿园潜课程不同于显课程的又一独特表现。  相似文献   

2.
幼儿园的潜课程是相对于显课程而言的,即在幼儿园大的课程范围内,与显课程一样客观存在的,未被列入幼儿园正规课程计划的,与显课程共同构成幼儿园整体课程框架,不被幼儿觉察的,对其发展起着潜移默化作用的教育因素。这里所说的课程就是我们一般说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潜课程与显课程关系是融合模式。潜课程具有完全不同于显课程的本质特点,其基本特性具有无意性、看不见性、广泛性和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性度(性别度)指的是反映男性或女性心理特征的程度,它抛开男女生理上的差异,把人的体质、性格、能力和行为表现的特征抽象出来,分出男性行为和女性行为两大类.所谓男性度是指不管个体本身是男性还是女性,只看其真正的男性特点有多少,与女性特点有多大程度上的差别.男女两性的差别从行为上看只有程度上的差异,并不是非此即彼.  相似文献   

4.
潜课程与幼儿注意、记忆、想象和语言等认识活动之间的关系及对幼儿认识活动的影响,认为潜课程在幼儿心理发展过程中有其独特作用:1.幼儿园潜课程的作用往往是教育者意想不到的,这与幼儿园显课程的教育目的和教育作用非常明确地形成了鲜明的对照;2.幼儿园潜课程所发挥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3.幼儿园潜课程的作用存在着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可能性,这是幼儿园潜课程不同于显课程的又一独特表现。  相似文献   

5.
潜课程研究与校园文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课程的组成部分,潜课程是显课程的重要补充,它具有独特的内涵、机制和作用方式,它具有整体性、潜隐性、主动性、愉悦性、易接受性和持久性等特征。校园文化是潜课程的重要因素,对它的设计应遵循整体优化、真善美统一、控制转化、突出特性等原则。校风建设、学生文化建设、物质环境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6.
潜课程本质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潜课程是中外教育理论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自1966年杰克逊在《课堂中的生活》一书中正式提出了潜课程的概念到如今也只不过是三十几年的历史,对潜课程的研究目前尚处在一个未能达成统一共识的理论层面。2001年6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有关课程改革的目标中强调“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潜课程对这种过程的实现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早在上世纪初杜威的“附带学习”(concomitant learning),克伯屈的“附学习”思想,实际上已经触及了潜课程问题。时至今日,有关潜课程问题的研究进一步发展,但是各家各派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潜课程究竟是学术性的还是非学术性的,是存在于校内还是校内校外均有,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是非预期性的还是可预期性的,是非实体性精神文化还是实体性精神文化等等,这就给予了潜课程问题以广阔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7.
在知识经济时代,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发展,使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日显重要,许多学校在课表中设置了“图书情报知识教育课”或“图书馆知识课”。这种被纳入学校课程计划之中,讲解图书馆专业知识的课程是图书馆的显性  相似文献   

8.
幼儿园环境有显环境与潜环境之分。显环境又称物质环境,主要指幼儿园园舍、设施、墙饰布置等。潜环境也有人称之为心理环境、精神环境、社会环境、社会心理环境,主要指幼儿园的文化氛围、园内的人际关系、家园联系三个方面。现就幼儿园潜环境的创设谈以下几点看法。一、营造良好的幼儿园文化氛围。幼儿园的文化氛围主要指制度文化和行为风气。幼儿园的制度建设首先应做  相似文献   

9.
以前研究关注的大多是教学计划内的课程建设,即显课程建设,而对非教学计划内的潜课程建设研究还有待加强。因为后者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作用不逊于显课程建设。本文描述了在高职院校开展的"校园英语助学"潜课程建设的过程,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教师是幼儿园课程活动的主体。爱是幼儿教育的真谛。视教师为幼儿园课程活动的主体,需要幼儿园建立起尊重教师个性的管理,并以爱心和文化艺术及科学素养的培养为主要追求改革幼儿师范教育。  相似文献   

11.
系统介绍和分析儿童青少年使用电脑对其认知技能产生的影响。儿童青少年对于电脑的使用主要指电脑游戏和互联网两方面。指出当前研究的不足并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2.
黄跃琛 《南平师专学报》2003,22(2):36-38,48
旅游活动具有经济和社会双重属性,无论对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经济,都会产生正反两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高等职业院校人文素质课程建设面临着一系列的新情况、新问题.建立体现职业活动导向的人文素质课程,对于创新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职业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品质,丰富学生的职业情感,促进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框架效应指当决策问题的表述发生改变时,决策选择发生反转的现象。该现象体现了决策过程中问题表述对理性决策的干扰。以往研究对风险决策框架给予了高度关注,然而缺乏对其他类型决策框架以及框架效应影响因素的探讨。认知风格和性别作为重要的个体差异变量,对决策中不同类型框架效应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目前仍不清楚。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该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1)与男生相比,女生更容易出现框架效应;(2)认知风格与框架效应具有显著相关关系;(3)认知风格对不同类型的框架效应存在不同的影响,场依存认知风格的人更容易产生风险框架效应和目标框架效应,场独立认知风格的人更容易产生属性框架效应。  相似文献   

15.
物理"潜在课程"是指不受控制的物理课程,它广泛存在于所有的活动之中.例如,学生会从日常生活中感知物体的惯性、运动的快慢、水的浮力、液体的蒸发、热胀冷缩等,学生也有可能受到某一位中学物理教师的影响,而选择自己今后的专业.物理"潜在课程"以其灵活多变的形式,丰富而又蕴藏着科学家素养的教学内容,给了学生广泛的自由空间.  相似文献   

16.
英语词汇的学习是高中生英语学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根据认知科学的研究,人类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的认知特点是完形感知、动觉和意象。人们通过这些基本的认知特点能直接地感知外部世界,形成经验和认知的层面。这些基本层面包括基本范畴、原型,还包括意象图式和认知模式。基于此,论述认知语言学中意象图式理论和共通图式理论以及隐喻和转喻理论对英语教学有何影响,以期进一步提高英语词汇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7.
第二语言阅读与母语阅读之间尽管有许多共同的基本要素,但阅读过程却差异很大。第二语言阅读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而内容认知体系和语言认知体系对第二语言阅读的影响尤其深远。了解内容认知体系和语言认知体系,掌握第二语言阅读技巧和策略,可以帮助第二语言学习者成功地进行第二语言阅读。掌握内容认知体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本,提高阅读能力;不同类型的语言文本结构及不同语言群体的差异是影响第二语言阅读的另一重要因素。因此,在阅读前应借助语境信息在阅读过程中寻找重要信息并运用释义、重复等来记忆文本,识别文本结构。  相似文献   

18.
学生"四维"特性与现代教学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生观是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教师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才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得到充分、自由和独特的发展。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一个完整性的生命存在、主体性的生命存在、独特性的生命存在,也是一个世界历史性的生命存在。  相似文献   

19.
Pre‐reading activities such as title discussion and vocabulary training have been shown to be effective in decreasing oral reading errors and increasing reading rate and comprehension across a range of reading levels. Experiment 1 in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effects of these cognitive activities in combination on the reading comprehension of three adult ESL emergent readers. Experiment 2 explores the relative effects of this procedure, and a metacognitive strategy for presenting these pre‐reading techniques, on the comprehension levels of five adult ESL learners. Single subject research designs were employed in both studies. Results of both studies indicate that the cognitive strategy was effective in raising comprehension levels. However, in Experiment 2, the metacognitive instructional strategy, while similarly effective in raising comprehension levels, was also associated with enhanced maintenance in a subsequent non‐treatment phase.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for instructional practice with ELS learners, both proficient and novice first language readers, are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20.
人类乐生需要和快乐情感的被意识并企图通过自由创造来再度进行体验,这就是审美需要的产生及其审美活动的形成。通过长期的社会实践,人类的感官和意识的发展,审美意识的日益强化,最终审美需要便从日常的实用功利观念中独立出来并形成独特的审美创造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