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现代语文》2007,(9):13-13
礼仪即礼节与仪式。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民俗界认为礼仪包括生、冠、婚、  相似文献   

2.
在幼儿教育中融入蒙古族文化礼仪内容,首先要 打造出具有蒙古族特色的幼儿园环境,促使幼儿在日常待人接 物中得到熏陶。要推动蒙汉双语教学,既保证幼儿传承蒙古文 化,也能让他们学习中国通用文化;要立足于蒙古文化,推进蒙 古地区幼儿园特色课程,培养幼儿的民族文化自豪感;要重视 发挥家庭教育对蒙古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推动实施家园共育 理念。  相似文献   

3.
作为礼仪文明社会所推崇的社会规范仪式,现代礼仪更加简约、直接,同时也存在着表面化、程式化、快餐化、功利化等诸多弊端。而古代礼仪以德为核心,更加注重内心修养,在促使人去自省方面的独特优势也是现代礼仪难以匹敌的,古代礼仪中的自省能提高自身修养,规范个人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其自我约束的内涵对现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孔子的一生与礼仪文化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其贡献主要体现在对礼的维护、对礼的补充、对礼的重视、对礼的实践等方面,这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现代语文》2006,(12):13-13
飨燕饮食礼仪。飨在太庙举行,烹太牢以饮宾客,重点在礼仪往来而不在饮食;燕即宴,燕礼在寝宫举行,主宾可以开怀畅饮,燕礼对中国饮食化形成有深远的影响。节日设宴在中国民间食俗上形成节日饮食礼仪。  相似文献   

6.
古代蒙古的法制,分为四个时期:习惯法时期、成吉思汗大札撒时期、政教并行时期、清朝地方法制时期。习惯法时期及后来成文后的法典律令中,不乏经济立法的内容,并有着鲜明的游牧经济特点,是中华法制史上最具游牧特点的一支  相似文献   

7.
爨文化上承古滇青铜文化之神韵,下启南诏大理佛教文化,并称为云南古代三大特色文化,而爨文化中突出的特色就是盟誓文化,探讨佤族盟誓文化的渊源为爨文化,佤族盟誓文化产生的地理特征,论证了盟誓文化是佤族的特色文化。  相似文献   

8.
诞生礼。从妇女末孕时的求子到婴儿周岁,一切礼仪都围绕着长命的主题。高禖之祭即是乞子礼仪。此时,设坛于南郊,后妃九嫔都参加。汉魏时皆有高禖之祭,唐宋时制定了高禖之祀的礼仪,金代高禖祭青帝,在皇城东永安门北建木制方台,台下设高襟神位。清代无高禖之祭,却有与之意义相同的“换索”仪式。诞生礼自古就有重男轻女的倾向。诞生礼还包括“三朝”“满月”“百日”“周岁”等。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代的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对古语词感情色彩的变化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阶级社会里,显示服饰尊卑贵贱的等级制度对色彩词的感情色彩有着重要的影响。一些方位词感情色彩的产生也有着复杂的礼仪风俗的背景。有些古语词的褒贬色彩与古代汉民族的称谓习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羌藏两族的盟誓习俗,其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用于处理氏族间、部落间或国家间的矛盾;二是用于各部落间的协同举兵;三是用于再申君臣之间的关系;四是用于决策或处理部落联盟制国家内部的重大事项。但盟誓作为一种习俗,随着历史的发展,其功能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本文将从盟誓的功能及其演变两个方面对古代羌藏两族的盟誓习俗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宣誓是一个人们需要直面的问题。追寻教师职业道德的源泉,探讨教师宣誓就职的重要价值,思考教师誓词的具体内容,重建教师职业的道德精神,不仅有助于教师个人从他律走向自律、从自在走向自为、从平凡走向高尚,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更好地理解和支持教师所从事的职业和事业,并同教师一起行动,共同完成"教育和灾难赛跑"这一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社会规范是人们社会行为的规矩和社会活动的准则。它是人类为了社会共同生活的需要,在社会互动过程中衍生出来的相习成风、约定俗成,或者由人们共同制定并明确施行的。本文运用法社会学与民族法学研究方法,对蒙古古代历史上具有准法律意义上的忽里勒台制、氏族别乞制、祖先祭祀制、血亲复仇制、结安达与那可儿制与婚姻家庭财产继承等问题进行了考述。提出了这些社会规范对蒙古民族自身的发展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国家的产生和制度的完善以及社会控制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蒙古族的传统体育文化与古代蒙古人原始宗教联系密切,历史上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宗教信仰,即基于“万物有灵”观念的多神崇拜.这原始纯朴的信仰使其观念无羁、思想无垠,对其延续至今的蒙古族传统体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机构和学术研究场所。祭祀是书院组织存在的三大功能之一。探讨书院祭祀的起源、对象、经费来源、仪式和式微,并对书院的教:育功能进行了论述,以期对当代高等教育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5.
论古代蒙古习惯法对元朝法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蒙古族习惯法的源头必须从禁忌入手,元朝的立法司法实践受到蒙古族习惯法的影响仍然十分明显,如元朝的刑罚制度、婚姻继承制度,而且在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王朝赋予僧侣如此多的特权,实践中,元朝在处理民事诉讼案件时,广泛运用调解方式。  相似文献   

16.
E-mail礼仪     
如何写好一封商务电子邮件呢?本文通过如何管理电子邮件、如何写电子邮件及其应注意的事项,讲述E—mail礼仪。  相似文献   

17.
中国历史上盛行的修禊活动是一种生命的仪式,它起于夏、商时代洁身以求子嗣的风习,其基本化要素“絮濯”、“上巳”、“曲水流觞”、“秉茼”均含有强烈的生命意识。这种仪式从民间走入宫廷。走向士的生活圈子,并与诗乐活动结合起来,焕发了新的生命。它形成了大量的化成果,熏染了民风习俗,对诗歌的传播乃至体、语体的产生都发生了不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蒙古民族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大量珍贵的蒙古文古籍文献,具有很高的研究和利用价值,本文通过论述蒙古文古籍文献特点、研究利用概况,重点分析论述了怎样提高古籍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整理编目、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宣传与交流、整理出版,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19.
先秦有蜡祭之礼,向来受研究者关注。从古代典籍记载看,“蜡祭”之“蜡”,本作“腊”,共有三训。但是从目前研究看,大多遵从其中的一说或者三者并存之。从训诂学角度去考证这三训的具体内涵及相互关系。蜡祭之“蜡”,本训为蝇蛆,而跟用作祭祀之名的蜡祭本无关系。腊蜡二字相互假借,不能仅仅以文字演变为由而轻易下结论,而是自有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20.
拓拔鲜卑南迁途经二蓝虎沟一带时,曾留下部分部众。所留部众中的檀石槐,自幼就“勇健有谋略”,能“施法禁,平曲直,无敢犯者”,受到部落民众的拥戴,于公元二世纪中叶,大家推举他当了鲜阜大人。对鲜卑人来说,“大人”就是首领。《后汉书》栽:“桓帝时檀石槐乃立庭于弹汗山,歃仇水上,去高柳北三百余里,兵马甚盛,东西皆归焉。”东汉的高柳就在现山西阳高县城附近。据此推算,阳高北三百余里,正好是现鸟兰察布市的商都、察右后旗一带,而察右后旗白音察干西北二十多公里处,有个牧民村营叫克里孟,克里孟是蒙古语“城墙”之意。笔者认定,弹汉山就是现在的韩勿拉山,歆仇水就是现在的哈不泉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