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洲近代的“开明君主”改革和法国的启蒙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8世纪,欧洲的一些君主为了适应当时国内形势的发展,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他们或公开打着法国启蒙思想家提出的“开明君主”的旗帜,或表面上反对启蒙思想而在实际行动中则以启蒙思想为指导,所以这些改革被称为“开明君主”改革。当时较为名的奥、普、俄三国的改革。  相似文献   

2.
中国早期现代化中的教育启蒙之路曲折坎坷,从启蒙路径、话语范式到启蒙主题都发生了重要转换。首先,教育启蒙经历了从复兴传统到借鉴西方的路径转换,在批判现实中复兴传统,又在质疑传统中学习西方;其次,教育启蒙还实现了从中西之争到新旧之别的话语转换,在中西之争中逐渐地实现了新旧更替,不断走向现代化;再次,教育启蒙完成了从救亡造材到启蒙立人的主题转换,从培养救亡所需之"材"到唤醒民众的自主自觉意识。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正是在这三重转换中徘徊向前,逐渐地祛除蒙昧、走向开明、实现启蒙的。现代教育改革要尊重这种启蒙的历史遗产,在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国际之间保持一种张力,要破除"奴化"与"物化"的教育,捍卫人的尊严与价值。  相似文献   

3.
一 在孟子的思想系统中,“仁也者,人也”,规定了人在本质上区别于禽兽的根本特性。但是,在现实中人都是有血有肉的感性存在,都有与禽兽无异的生理欲望。按照孟子的说法,仁义礼智之性与味色声嗅安佚之命存于一己之身,都是人生而具有的。(参看《尽心下》)因而如何处理这个矛盾就是人生的根本课题。君子之所以为君子,就在于君子对这个矛盾有高度的觉解,其行为选择完全是出于对人之所以为人者的高度自觉。...  相似文献   

4.
露锋与藏锋     
我们若才华横溢、卓尔不群,是藏玉怀瑾,还是锋芒毕露?应该说,一味地卑微、肆意地张狂都是不可取的。为了最好地发展自己,使群体能够和谐相处,我们需要既露锋又藏锋。露锋与藏锋要看对象。在我们的周围,既有赏才重才的开明君子,也有嫉贤妒能的狭隘小人。在开明君子面前,他们会因你外露的才能而赏识你、尊重你,而在狭隘小人面前,他们却会因你外露的才  相似文献   

5.
清末中小学体育教科书开启了我国学校体育的新纪元,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军国民教育:清末体育教科书启蒙之核心思想;强国强种:清末体育教科书启蒙之主要目的;爱国情感:清末体育教科书启蒙之自觉意识;教学指导:清末体育教科书启蒙之积极策略。  相似文献   

6.
新编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教材增加了18世纪欧洲的“开明君主”改革这一内容。本文对“开明君主”改革的背景、改革的指导思想及改革的主要内容等作了较为全面而又清晰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君子在古汉语中既指有地位的统治者,又指有德之人,并且随着时代的变化其所指也相应地变化。古人常将君子比德于玉,君子有礼,敬天爱人;君子博学,义以为质;君子求诸己,自强不息。这是君子之德的主要内涵。君子之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因素;也能为现代社会的精神文明发展与坚持文化自信提供有效借鉴与参考;还是现代社会个人保持独立的人格,激发公民责任意识的重要因素。培养君子之德要树立正确的君子观,构建完善的践行君子之德的规范体系,为君子文化的发扬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8.
春秋时代的隐士常常被人与无足轻重的葫芦联系在一起,"无益"又"无用",生命之轻承载着隐士生存之重;出仕的君子则是"比德于玉";隐士不臣君主,不友诸侯,让君主难容,因而受到迫害。隐士只好或佯狂于世,或遁迹深山,以求全生。  相似文献   

9.
写议论文时,能否成功地在材料与见解之间架起桥梁,使文章的论据与论述紧密联系、高度贴合,是作文成功的关键所在。以《先秦诸子选读》中荀子的《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一文中的片段为例: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君子道其常,而小人计其  相似文献   

10.
朱熹与王夫之一个是理学之集大成者,一个是气学之集大成者。两人对理与气的不同推崇通过理气观、道器观、有无观和动静观全面展示出来,恰成对立之势。这种对立并非偶然,而是作为早期启蒙思想家的王夫之自觉批判理学的结果,他的哲学建构便是对朱熹哲学形上根基的颠覆。有鉴于此,朱熹与王夫之的哲学不仅表明了两人哲学的差异,而且直观地展示了宋明理学与早期启蒙思潮的分歧。  相似文献   

11.
《新民丛报》学人关于国民性及通过实行开明专制以实现自由的思想并不统一。梁启超认为中国人国民性较低,只能通过开明专制得以提高,然后再进行君主立宪,从而实现中国人的自由。杨度、康有为、张君劢、黄与之则认为国民性问题并不是能否实行君主立宪或民主共和的根本问题,若清政府藉口国民性较低而不能立宪,则中国人永无立宪之期。  相似文献   

12.
黄宗羲(1610—1695年)是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具有伟大地位的杰出人物.这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如其博大精深的学养和多方面极为卓越的学术成就等,但首先在于,他作为中国早期启蒙学派之最主要代表,顺应着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的发展大势,提出了一些超迈前人、影响和启迪后者的民主思想.黄宗羲的民主思想,最集中地体现在其不朽著作《明夷待访录》之中.在这部名著中,他直以“起周敬王甲子以至于今”的中国封建社会“皆在一乱之运”,并指斥在这社会中拥有至高无上权威的专制君主是“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  相似文献   

13.
弗里德里希二世(1712——1786)是德国历史上一位有作为和有影响的普鲁士国王。他一生中主要做了两件事:一件是通过战争从奥地利夺取西里西亚,使普鲁士的领土扩大1/3,为此他获得“大王”,“唯一王”的称号;另一件是进行改革,实行所谓的开明专制,为此他获得“开明君主”的称号。100多年来人们对弗里德里希二世的开明专制的评价,众说纷纭,贬褒不一,而如何恰当地认识和评价弗里德里希二世所实行的开明专制正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韩非子的君子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功利标准和后天养成,打破了君子身份的世袭论;对君子处境,尤其是逆境有辨证的认识;强调君子的法治观念和知识修养;主张君子应该具备的道德包括仁、义、礼、智等方面。但是,我们看到韩非子的君子概念十分混乱,其思想体系逻辑上存在不少矛盾,如对于君子之礼,肯定和否定并存,不能前后一贯等。历史的局限性,在韩非子身上也不能避免。  相似文献   

15.
孔子思想中对于君子的人格设计有两种,一是君子之德;二是君子之风。"德"是君子人格的内在底蕴;"风"是君子人格的外在表现。孔子主要以"德"为中心,从君子之德、之学、之才以及君子与人相处等方面阐述自己理想中的君子人格形象。  相似文献   

16.
关于颜元的思想倾向和阶级性质,梁启超和候外庐先生早有论述。梁氏认为颜元“对旧思想之解放,最为彻底”,“在诸儒中尤为挺拨”。①候老更进一步肯定“他是中国十七世纪思想界的一支异军。他在当时启蒙的人物中,对于理学的批判,比王、顾、黄三人更加彻底,毫无保留。”②近年来在一些学者的论著中,对此表示了不同看法。有人认为不能称颜元等为启蒙思想家,认为他们的思想只是“地主阶级开明思想而已”。③还有人认为颜元毕竟是“地主阶级的思想家”,“是一个封建地主阶级的卫道士”,  相似文献   

17.
对《论语·里仁》篇解说纷纭而未得要领。但对"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为什么还要"得之"且是"不以其道得之"这一显然不合逻辑的问题,大都没有过多关注或给予合理的解决。文章深入分析文本义并结合孔子生平,认为一个人处于"贫贱"的状态中,有内部和外部两种原因:其一是因为自身内部的原因;其二是因为外部环境的原因,如政治的黑暗、君主的无能、时机的不成熟等,但仁者君子却能"于富贵则审处之,于贫贱则安守之。"  相似文献   

18.
历史的悖论——评梁启超的开明专制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明专制思想在梁启超的政治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梁启超将“开明专制”视为实现民主立宪进程中的必要步骤。其内涵是指在开明君主的统治下,实行一些开明的、带有资本主义民主色彩的统治政策,其实质是一种民主渐进的思想。这在专制之风浓厚的近代中国是有其合理性的。梁氏先后三次将这一思想付诸实践,但最终都归于失败。实践证明,以开明专制求民主政治之路是行不通的。因为,开明专制本质上仍是一种专制政体,民主与专制是对立的。不触动封建经济基础和旧的统治秩序,而去实现开明的政治,这只能是一种违背历史客观规律的空想  相似文献   

19.
礼教与儒家的"和而不同"思想、君子理想是相联系的。儒家思想尚中贵和,认为"和而不同"才能发展。礼制是调节人与人的关系的规范,它以人的自然情感的差序为基础,确立了一整套从血缘到政治的等级秩序。人和得以政通,克己复礼,内心平和的人才是君子,只有这样的君子才能完成修齐治平的理想。陈独秀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其理念是"打倒孔家店",他针对儒家思想,认为人是独立和平等的,世界大同才能和平发展,因此必须进行秩序重建,其中君主和国家都是虚伪的,骗人的,必须破坏,礼教作为封建专制和不平等的产物和文化根据必须铲除,真正的革命者只有经历兽性教育才能自觉并加以奋斗,这样,国家和国民才能适者生存。但是,他对旧礼教及其背后的整个儒家文化予以的全盘否定,是批判旧礼教的滥觞,秩序重建只有在提倡民主平等的前提下反对礼教,保留和肯定儒家和而不同与君子理想在秩序重建中的合理性,方能成功。  相似文献   

20.
君子是中国人修身的一种境界。君子是仁者、智者、勇者。君子之道体现了自然之道、社会之道与做人之道的内在统一。中国的君子思想有其内在逻辑,包括君子之学的自然逻辑、社会逻辑、伦理逻辑、哲学逻辑和理论逻辑,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人世代追求的内在精神品质,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产。君子精神是儒家理论的重要内容。君子精神有十大特征:君子独立、君子守正、君子修身、君子知命、君子至诚、君子慎独、君子无忧、君子守道、君子尚止、君子固穷。传承和发扬君子精神是现代化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新时代君子精神是我们这一代人需要深入思考的重要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