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厚萍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6(4):46-48
由于我国小说观念和小说审美观念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演进 ,促进了小说创作和小说艺术的日趋成熟和多元化。在结构上 ,由注重情节转向情节淡化 ;在叙述视角上 ,由单一视角到多维散视 ;在叙事方法上 ,由传统叙事到现代叙事 相似文献
2.
3.
彭艳 《商情·科学教育家》2011,(3)
随着殖民时代的开启,黑人被迫离开非洲大陆,走向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的碰撞,必然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基督教,作为支撑西方文明的支柱之一,毫无疑问在黑人的发展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上帝作为基督教的代表,更是无处不在.这种影响也体现在文学上.本文拟以<他们眼望上苍>和<紫色>为代表作品,分析上帝在黑人中的影响以及其形象的嬗变. 相似文献
4.
张斌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5,(3):24-26,29
新时期随着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的深入,作家主体意识的觉醒和强化是必然的。作为社会变革文化变异时代精神标向的现代派小说在十几年的发展中大致经历了对西方现代艺术形式的借鉴探索期、多元化的发展繁荣期、文本实验的低谷期以及向现实主义的回归期,并在每个阶段的创作实践中显现出不同的艺术形态和文化品格,其中最突出的特征就是理性反思内涵的逐渐减弱乃至消失,而注重心灵体验、生命感觉的非理性成分不断加强,体现了社会变革、文化思潮与时代精神的急剧变化对当代人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汉魏六朝道教小说内容的发展演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神仙世界中仙人的形貌由异于常人到向常人的变化;二是世人的求仙道路经历了一个由帝王将相到普通百姓、由服食耗资巨大的丹药到成本低廉的山间花草果实的发展过程;三是神仙与世人的交往,有两种情况,即仙人主动接近普通人和普通人的主动寻访仙人。 相似文献
6.
庞金殿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5,26(5):117-120
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嬗变的特点和规律,一直是中国小说史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许多学者就此已提出了不少灼见。本文将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小说按语体分为文言和白话两大系统,主要从五方面对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嬗变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新的探讨论述。 相似文献
7.
8.
朱锋华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27(6):21-23
贾平凹亲身经历了从传统农耕文明向以城市化为标志的现代文明转型的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他把市场经济对中国传统道德的冲击以及作为道德主体的人的焦虑都融入作品当中。其文学作品是当代城市化进程中道德嬗变的写真。其小说中对传统世俗道德风景画的热情礼赞、对封建血缘道德关系崩溃与新型业缘道德关系形成的现实描绘、以及对道德拯救旗帜的宗教境界的神往等,无不艺术地勾勒出当代中国人从乡村生活向都市生活转换过程中复杂而痛苦的道德嬗变历程,形象地昭示着真善美作为人生终极价值目标的崇高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女性小说中性爱观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小娟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0(6):103-105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意识的更新,新时期女性小说对性爱问题的关注经历了一个从爱情神化、性的缺席,爱情悬置、性的觉醒到爱情迷失、性的狂欢的发展演变过程。这一过程折射出中国女性在社会转型、张扬物欲的时代背景下,女性意识的深化发展和演变,同时也反映中国女性在传统与现代、矛盾与冲突、超越与抗争中,对灵与肉的融合的深切渴望。 相似文献
10.
陆学莉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9,27(4):94-97
宋元小说中唐侠女形象一方面继承了唐代侠女坚韧、智慧、仗义的精神气质,另一方面又呈现出迥异于唐代侠女的形象嬗变。宋元小说中唐侠女形象更多地展现了无奈、内敛、含蓄的精神气质,增添了唐代侠女所没有的妇德意识。宋元之际的民族战乱、道教法术的兴盛以及文人们由雅入俗的审美观念,又使得宋元侠女既有志怪遗风又裹挟着人间化色彩。 相似文献
11.
冯源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6):74-80
作为在中国新时期文学史上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小说家徐坤,自新世纪以来的十年间就先后出版了四部长篇小说,这些小说皆表现出一个富有现代认知水平与细微观察能力的女性知识分子对当下中国社会里存在着的多种样式的爱情、婚姻生活的深度开掘和全力透视,既有善良温和的同情,又有尖锐深刻的批判,更有警醒世人的意义彰显。本文以她的《爱你两周半》为分析对象,试图探究作家在这部长篇小说创作中的事件因子和空间元素与人物活动场景的构造关系,揭示它们所具有的特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陈润兰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9(1):26-29
摄影文学的命名实质上是摄影文学艺术特性的概括与凝结。当图文复合的艺术效果尚未被创作实践充分验证的情况下,以为二者结合必将产生出文学宁馨儿的看法未免过于乐观。图文复合必有主次,图片为主文字为次。二者结合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意境的能否生成。由此观之,摄影与诗歌、散文牵手较易和谐,而摄影与小说的联姻则困难重重。摄影小说占摄影文学半壁江山,作为大众文化样式,其话语权尚且有待确立,更遑论摄影文学的整体命名呢? 相似文献
13.
作为始终留守在东北沦陷区文坛上的女性文学拓荒者 ,吴瑛以其女性敏锐的目光 ,透视了自己所熟悉的女性世界 ,尤其是“几千年来被礼教社会制度 ,被一般以男人为中心的传统观念所征服、所压踏的所谓‘老中国的儿女’们”。同时 ,她又以凄惋哀伤的抒情笔调“以凄凉的身世之感 ,为老中国的家族制度唱了一曲更好的命运的挽歌”。 相似文献
14.
Geoff Robson 《British Journal of Religious Education》2013,35(1):87-97
What beliefs and values are upheld, implicitly or explicitly, by recent writers of fiction for older children? The first of Philip Pullman’s trilogy, Northern lights, was published in 1995 and the first of the 10-year sequence of Harry Potter books by J.K. Rowling came out in 1997. This paper begins by considering Pullman and Rowling’s fantasies. It briefly appraises recent books by four leading authors, set either in secular Britain or a historical context in which Christian churches had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order in which they are considered these are: Kevin Brooks, Meg Rosoff, Siobhan Dowd and Theresa Breslin.) It concludes with the work of another Carnegie Medal winner, David Almond, which seems to bring earth and heaven into meaningful contact with each other. 相似文献
15.
苏晓芳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6):35-40
玄幻、穿越和盗墓等网络小说新类型最令人瞩目的特征是时空的想象,而这种想象既是基于现代科技发展所带来的观念革新,也与传统神魔小说有着思维"原型"上的关联,还体现了写手们摆脱现实束缚的渴望。这种写作刺激着新世纪文学想象力的再生与发展。同时,这种想象背后所潜藏的对于现实的映射、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冲突等也是引人深思的,但背对现实是这些类型化小说亟待突破的瓶颈。 相似文献
16.
有关小说的起源历来众说纷纭,人们或认为小说源于稗官、小说源于诸子、小说源于史传……争议颇多,莫衷一是。但是我们透过众说纷纭的小说起源说,却能够看出小说在中国古代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17.
美国西部文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仅体现出美国价值观,而且维护和加强了以下四种美国价值观:个人主义、上帝使命感、美国梦、独立平等的家庭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苗壮先生《笔记小说史》对于笔记小说的分类有较清晰认识,考据功力扎实深厚,对每部作品的出处版本均有准确详实的论述。该书还能够将笔记小说与其他小说形式联系起来,以全面的视角关注小说史发展脉络,注意其内在互动性,还较为自觉地运用了母题研究方法,充分注意到小说文本的互文性。具有厚积薄发、举重若轻的总体特点。该书是笔记小说史同类书中值得重视的一部。 相似文献
19.
乌杰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2(1):25-32
笔者考察了劳动价值论的历史,分析了经典劳动价值论的历史局限性,从以下三方面提出用马列主义系统思想重新构建劳动价值观:(1)关于古典劳动价值学说的地位、作用;(2)关于剥削与公平;(3)关于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 相似文献
20.
徐美恒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6(3):46-49
白玛娜珍的两部长篇小说《拉萨红尘》和《复活的度母》显示了藏族女性文学的成就。从题材的现代性和对现代生活中女性情感世界的把握来看,《拉萨红尘》和《复活的度母》开拓了长篇小说中藏族女性现实生活的表现空间。散文化的抒情叙述,大胆而热烈的女性意识表达,虔诚的宗教情感和神秘的宗教文化,这些因素使这两部长篇小说既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色彩,也成就了作家的浪漫主义小说风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