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例重症颅脑损伤的急救与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症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急重症之一,其特点是病情急,变化快,并发症多,死亡率多,死亡率高,是现今颅脑损伤的重点和难点。我科自2003.10-2005.12月共收治重症颅脑损伤病人20例,在对病人抢救、治疗过程中,我们体会到加强对此类病人的急救及护理,与病人的预后关系密切,对促进脑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一种急性全身性消耗性危重病症,机体可迅速出现超高代谢、内环境紊乱、免疫功能减退和营养不良.无论其是否接受手术治疗,都需要较长时间禁食,目的是让胰腺充分休息,减少胰液的分泌,从而控制胰腺炎的症状.营养问题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因此留置鼻空肠营养管维持营养至关重要.因长期的禁食和静脉高营养治疗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并发症的发生,影响了患者的康复,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不仅能有效防止细菌和(或)内毒素易位,而且具有疗效显著、费用低廉、并发症少、康复快等优点[1].  相似文献   

3.
妊娠合并重症肝炎临床比较少见,病情危重,病死率高。我院于2000.1.24日收治一例妊娠台并重症肝炎患者,经抢救无效死亡。为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故将这一病例回顾分析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30岁,孕38周、双胎、阴道流水1h急诊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巩膜及全身皮肤轻度黄染,未见肝掌、蜘蛛痣及口腔、牙龈渗血。胎心率均在每分钟70~80次之间,无明显宫缩,宫口未开。追问病史患者2周前觉恶心、呕叶,以往无肝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29例慢性重症肝炎死亡原因进行了分析,死于感染及肝肾综合症12人,死于昏迷及肝肾综合征5人,死于消化道出血5人,死于昏迷及出血4人,死于心脏骤停1人,死于肝碱化自发性破裂出血2人。  相似文献   

5.
急性重型肝炎即暴发型肝炎,其病情凶险进展迅速,致死环节多,治疗困难,病死率极高,是严重威胁病人生命的一型。就现1977年和1979年二例重型肝炎肝昏迷患者的抢救作一分析与讨论。一、诊断标准根据中华医学会第二届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专题学术会议通过的重型肝炎的诊断标准: (一)急性重型肝炎: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后10天以内迅速出现精神,神经症  相似文献   

6.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全身多个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有50~60%SLE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即狼疮脑病。狼疮脑病常代表病情严重,预后差,也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科于1997.1月采用甲基强的松龙(以下简称甲强龙)冲击疗法成功地抢救了重症狼疮恼病患者1例。冲击用药阶段,患者病情变化急剧,各种并发症随时可能发生。因此,我们的观察护理工作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将有关护理体会报  相似文献   

7.
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重症颅脑损伤死亡率较高,正确诊断及时治疗和精心护理是关键。观察重点为颅内血肿这一环节,颅内血肿是颅脑损伤最严重的继发性病变之一,是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的依据。护理人员对血肿周密细致的观察是前提。现将笔者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观察内容 1.1 意识的观察:对新入院的病人,护理人员要向护送人员详细了解病人在外伤后有无原发性昏迷,掌握其意识变化的规律、程度,如:嗜睡、朦胧、昏迷和深昏迷。笔者认为颅内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应用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的作用。方法收治确诊为急性重症胰腺炎的20例患者,入院3-5天均经鼻置入鼻肠管实施肠内营养,并进行针对性个性化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结果肠内营养18例,2例并发ARDS后死亡,营养时间10—14天,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痛15例,经对症处理均能忍受,1例因不能耐受将肠内营养改为胃肠外营养,2例伴假性囊肿带管出院。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应用鼻肠管进行肠内营养不仅有助于保持患者肠粘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还有助于胰腺自身的修护。故给予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时,合适时机的把握、营养制剂的选择、输注方式及适时护理等皆对SAP患者治疗的效果及并发症的出现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重症胰腺炎起病急、发展快、死亡率高、并发症多,早期采用手术治疗.术后护理工作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cliabetes mellitus)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从而引起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的紊乱。其临床的特征为血糖增高、尿糖出现。患者常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无力等症状。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各种年龄均可发病,多见于成年人和老年人。 根据我科护理15例糖尿病患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 ,人们对其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临终护理要做到在临终患者生命的最后阶段 ,满足患者各种生理需要 ,使其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尽可能地获得安宁和舒适 ,并且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精神需求 ,给予有效的支持 ,帮助患者及家属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维护生命的尊严 ,提高生命质量。1 临终患者的生理护理护士要了解临终患者的生理状态 ,根据每一个临终患者的不同实际情况制定症状控制计划 ,协助患者满足各种生理需要 ,尽最大可能使临终患者处于舒适状态 ,提高临终患者生活质量。1.1 疼痛控制 临终患者的疼痛控制是临终…  相似文献   

12.
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曲张的食管静脉或胃底静脉,可因过硬的、粗糙的食物、化学刺激及腹压增高等因素而突然破裂,发生呕血便血。失血过多可引起失血性休克,或诱发肝昏迷,甚至造成死亡。我病区从1986年1月至1988年2月,先后抢救治疗肝炎后肝硬化引起消化道出血病人14例;其中男12人,女2人,年龄13~67岁,死亡人数10例,好转4例。死亡明显占居首位。所以,抢救消化道出血,乃  相似文献   

13.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消化道急性传染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有甲型(HA)、乙型(HB)和非甲非乙型(NANB)之分。祖国医学对肝炎的认识一般在黄疸、肝郁、胁痛的范畴。如《素问·平人气象论》指出:“溺黄赤,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日黄疸。”《素问·刺热论》:“肝热病者……胁满痛”,以及《肘后方》提出“时行发黄,热毒入内”。都说明对本病及其传染性有一定的认识。临床实践中,笔者应用芳香化湿法治疗28例经确证的肝炎患  相似文献   

14.
重症肝炎时、由于肝脏功能迅速衰竭而发展为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SOF)而死亡。为深入研究重症肝炎合并 MSOF.本文对我院近年来43例小儿重症肝炎合并MSOF 进行回顾分析。一、一般资料:我院传染科近10年共收治重症肝炎235例,其中小儿重症肝炎43例占18.3%.43例符合两个以上系统器官衰竭40例占93%。所有重症肝病例均符合1984年全国南宁肝炎会议诊断标准,其中急重肝25例、亚重肝17例、慢重肝1例。有3例经尸  相似文献   

15.
急性重症胰腺炎是一种极为严重的急腹症,其特点是发病急,病程及预后凶险,常并发感染,休克及肺、肾等重要器功能衰竭,导致机体内环境及代谢紊乱,极易发生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因此,及时正确的护理对于降低本病病死率有重要意义,其护理要点如下: 1 积极配合医师及时明确诊断:急性重症胰腺炎主要临床表现:①左上腹持续性胀痛或剧烈疼痛,伴有向背部放散痛;②恶心、呕吐;③发热;④可有黄疽,临床体征:①腹部丰满或膨隆;②麻痹性梗阻时可见胃肠型;③腰背部皮肤可出现紫兰色斑块;④全腹部压痛,以左上  相似文献   

16.
病例摘要患者董某,男、12岁、学生,于1984年11月24日入院。患儿发病二月余,初起觉食欲不振、恶心、厌油、乏力,同时伴尿深黄,一直坚持上学,未引起家长注意。病后月余出现黄染,才到当地医院治疗,效果不著,二十天前回老家山东求医,因路途劳累,到达后患儿出现躁动不安,神志不清,经医院抢救治疗(具体用药不详)神志转清醒,但仍感精神疲惫、食欲欠佳、黄疸不退,于昨天出山东返回,今日上午十点患儿再次出现躁动,后昏迷急来院求治。此间曾有4次因恶心、呕吐而诱发鼻衄,近二天有咳嗽但不发热。患儿以往身体健康,家中无肝炎病人,亦无肝  相似文献   

17.
肺炎是小儿主要常见病之一,其临床表现多为高热、咳嗽,伴有白色泡沫粘痰,还有呼吸困难,鼻翼扇动、缺氧发疳、肺部罗音等。严重的患儿可有嗜睡、昏迷以及心功能不全而导致心衰。小儿病情发展很快,但若治疗护理得当,治疗恢复也很迅速。我们通过学习了解小儿肺炎的病理变化及小儿生理解剖特点,结合病情进行护理。收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儿童比成人容易患甲型肝炎,发病也较成人急。但儿童的病程较短,若治疗及时可以痊愈,不会留有后遗症。在非肝炎流行期,儿童也可患乙型肝炎。有些患儿会由急性肝炎转成慢性肝炎。戊型肝炎一般远离儿童。  相似文献   

19.
护理心理学是研究病人心理活动规律并进行适宜心理护理的一门应用科学,是护理学和心理学的有机结合,在护士完成具体的护理工作中起重要作用.学习护理心理学是医学发展的需要,是作好为病人服务工作的需要,也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在综合性医院中建立特殊设计的重症监护室,要求在其中工作的医务人员对很大一部分患者经常发生的在意识上、情绪上和伴随发生的行为上等各种变化有所认识。在这些变化中,可包括很大范围的心理紊乱,所以不能将患者的心理学治疗从身心护理中分割开。以下讨论心内科患者重症监护的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