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情感是作文的催化剂,它影响着人的认知,激发,推动着人的认识活动向纵深发展,丰富了人的认识内容,带着情感去认识事物,就能使被认识的事物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化无情为有情,化无生命为有生命,作文平淡、枯燥、无味,就是因为在描述事物时缺乏人的情感,对所写的景物没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深刻情感体验,那是写不出好作文来的。因此,作文教学中应抓住情感教育主线,通过阅读熏陶,交际引发,点拔培养,个性领悟来实现对学生情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在现实生活中,人总是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人们的各种情感。又将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行为。教育过程中情感因素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一项调查发现:85%的学生对某学科不感兴趣,主要原因是由于教师讲课没有感情。这说明学生希望教师能带着感情讲课。有没有感情教学,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愿不愿意学这门学科。所以,教师情感教育应该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教师必须全身投入,尽量使感情的体验和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相融洽,相一致,从而打动、感染学生,让学生在强烈感情的推动下学习,以饱满的热情去学习,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道德情感是一股无形的动力。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出现的内心体验。它是建立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是产生道德信念的基础,它能够支配人对事物或行为是采取支持还是反对,是追求还是舍弃,是热情帮助还是置之不理。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如果缺乏道德情感,  相似文献   

4.
道德情感是伴随着认识而出现的内心体验。它是建立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是产生道德信念的基础.它能够支配入对事物或行为是采取支持还是反对.是追求还是舍弃.是热情帮助.还是漠然处之。如果缺乏道德情感.那么道德认识就很难转变为道德行为。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人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见.道德情感是一股无形动力。  相似文献   

5.
邵云 《华章》2012,(15)
情感是人对客观与现实态度的体验,审美情感是我们在声乐演唱中主要依靠的情感.音乐情感是人对现实音乐世界的一种特殊反应形式,也是人对音乐及相关事物的客观认识是否符合自己的音乐需要而产生的音乐心理体验.情感在声乐演唱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优秀的歌唱者既要有坚实的歌唱方法做基础,又要有丰富的情感体验和表现技巧.  相似文献   

6.
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对事物采取各种各样的态度,或欢迎、赞赏,或拒绝、反对。无论采取什么态度,总是被发生态度者本人所体验:如果对事物采取欢迎、赞赏的态度,就会感到满意、高兴、愉快;如果对事物采取拒绝、反对的态度,就会感到不满、厌恶、愤怒等。情感,就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与自己的需要是否相适应而产生的情绪体验。情感是受人对事物的认识所制约的,情感的性质决定于人对事物的判断和评价。一个事物,如果判断它是与自  相似文献   

7.
道德情感是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生成的内心体验,它是产生道德信念的基础,能够决定人对事物或行为的态度。如果缺乏道德情感,道德认识就很难转变为道德行为。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见,道德情感是一股无形的动力。小学生富有情感,且情感往往胜  相似文献   

8.
所谓情感,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与自己的需要是否相适应而产生的情绪体验。情感是受人对事物的认识所制约,情感的性质是决定于人对事物的判断和评价。能引起我们强烈情感体验的事物,常常会促使人对这件事物进行孜孜不倦的钻研、思考、体会、追求和掌握。伟大的科学家哥白尼就说过  相似文献   

9.
情感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而产生的一种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一切活动不仅伴随着一种情感体验.而且情感体验反过来对人的活动也有一定的支配作用,若能引起愉快的情感体验,就会发生积极的摹仿和反复进行的趋势。而不愉快的情感体验,就会引起人的行为停滞或改变的趋势。教学是需要情感来支持的。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  相似文献   

10.
体验是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活动感受,是带有主观经验和情感色彩的认识。思想品德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因此,我们应倡导情感体验教育,在教学中开展各项活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环境,促使学生对道德规范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真正学会做人。在思品课中,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1.
吴应波 《小学生》2011,(4):34-34
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下面,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结合学生的年龄及思维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探讨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运用理解认知,情感体验,准确细致地把握音乐作品的感情内涵,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意志过程三个方面,认识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思维,联想等,情感过程指人对事物的喜怒哀乐的情绪表现和爱习好恶的情感流露如激情,热情,心境等,其中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是在欣赏音乐时不可缺少的心理要素.  相似文献   

13.
甘正文 《小学生》2010,(4):57-58
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下面,我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结合学生的年龄及思维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4.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体验,对学生而言,则是他们学习知识的内动力。可以说,任何一项学习活动都是在情感诱发下进行的。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情感更易于被激发,且他们的认识活动一旦有情感参与,对事物的认知会更生动、更丰富、更深刻。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兴趣?湖南师大周庆元教授对此作了科学的界定:兴趣是个体爱好并力求认识某一对象(事物、活动、现象等)的带有情感的倾向。语文学习兴趣则是学生爱好并力求认识与掌握语文的带有情感的倾向。这是个体意识倾向性,属个体心理范畴。同时,它与心理过程中的情感过程相关,是带有情感的倾向,是一种喜好的情绪、愉快的情感。作为人的心理过程之一的情感,是人对外界事物的反映,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体验,这种体验的深浅、好恶直接影响到对客观事物的态度。这种体验愈深,想认识事物的倾向性愈强烈,学习的兴趣也就愈浓。列宁说过:“没  相似文献   

16.
情感是人对现实世界各种事物所抱的不同态度和不同体验。“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列宁语)”,“只有情感,而且只有伟大的情感,才能使灵魂达到伟大的成就(狄德罗语)”。情感对个性心理特征和行为动机都有着较大影响,是影响学习者行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课堂总是在动态中生成的,那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现有效的师生情感互动,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呢?  相似文献   

17.
情感是人对现实事物的态度和体验,肯定、平静、轻松、愉快、积极的情感能增强人的积极性和活动能力,使人持续地进行智力活动,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8.
所谓情感,就是一个人对于自己认识的或所操作的事物所持的态度和体验。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实现其他教学目标有效的促进手段。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切实注重学生的情感培养。  相似文献   

19.
情感是人对自我对待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具有重要作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努力采取各种方式实现.  相似文献   

20.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它既具有信号功能,又具有动力功能,积极的情感是人认识活动的内驱力.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更应当重视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