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海逍遥游     
讽刺和幽默是两种重要的语言风格,它们背后潜藏着的是人类两种重要的生活态度,而且它们常常结伴出现。它们的存在,使生活和语言都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充满智慧,也常常为我们带来欢乐的笑声和深刻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好邻居     
在非洲的热带雨林和高原上,羚羊和狒狒是最好的邻居,它们常常一起吃草原上的各种带叶的植物。羚羊和狒狒之所以能成为两小无猜的伙伴,不仅仅是因为它们爱好的食物相似,更重要的是,它们在一起可以优势互补、共同御敌。羚羊虽然听力惊人,奔跑能力出众,但其视力有致命的缺陷。在羚羊的世界里,它们只能看到黑白两种颜色,尤其正面的景象常常成为它们视区的盲点。当狮子等肉食动物藏匿于草丛中,  相似文献   

3.
捕杀海豚     
《海外英语》2010,(11):50-51
随便在大街上拉一个人,问他最喜欢的海洋生物是什么。十有八九都会回答是海豚。它们是聪明美丽的生物,是大海的精灵,水族馆里海豚的表演几乎是常常爆满。  相似文献   

4.
舒建宏 《物理教师》2004,25(4):2-23
从某种意义上,破题就是通过一系列的借用实现求解的过程,即借用是破题的主要思维形式,借用常常是从物理概念、规律、原理开始的,因为它们是破题的基石;物理方法是借用的重要目标,它们会使思考路径变得清晰;例题的解决过程则借用来扮演破题的操作手法模式.在解例中,指明各环节上的的借用形式或角  相似文献   

5.
电视节目中最喜欢的是《动物世界》,看了很多年。那些原野上奔跑的、大海里游弋的,长天上翱翔的或者只是在显微镜下活跃的生命让我着迷。它们恋爱,它们有亲情。它们成长,它们为了生存和壮大斗智斗勇.它们为了尊严勇往直前……我常常觉得动物其实无所谓高级和低等,它们只是形态怪异的我们。  相似文献   

6.
一定会记住     
直到8岁,每个周日我都和奶奶一起在花园中度过。南瓜蔓是我的最爱,因为它细小的卷须伸展开来,缠绕着棚架,就像紧紧握住棚架的纤细手指,看起来那么无助。我感觉它们需要我的帮助,所以常常坐在地上照料它们。奶奶也会坐在凳子上,像我一样地照看番茄。  相似文献   

7.
古人阅读,主张“熟读精思”,阅读和思考是统一的,它们常常是触发写作动机的媒介。把思索的内容随手记下来,或直接就书评点、眉批,或做卡片,或记在小本上,这些一边读书,一边写下的笔记,心得,就被统称为札记。  相似文献   

8.
故乡的柿树     
我们家乡的水果树,以柿树最为巨大。它们不需要专门的人工栽培,落在哪里就在哪里生根、开花、结果,因此家乡的柿树常常长在田边地头或是山野丛中。抬眼望去,它们常常安家于最不起眼的地方,但它们挺起来却高过白杨、槐树、翠竹等等,最大的则大到需两个人才能围抱。[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林卓宇 《高中生》2012,(1):58-58
在我的童年时期,家中的后院曾是我的秘密花园,确切地说.应是我那稚嫩心灵深处的幽谧森林。野绿的苔藓常常在墙下缓缓地蔓延着,并连成翡翠般的风景线:潮湿阴暗的角落里,那些蕨类植物也常常长出它们绝美的卷曲的姿态;而那常常依偎存闱墙旁的不知名的小野花和小草儿.常常是我亲手种下种子或是从野外挖来种下的。它们备受我的呵护.在日光与月光的浸润下引吭高歌……所有的植物,都互相掩映着,组合成一个散发着浓郁清香的百草园。  相似文献   

10.
“因为”和“由于”连接复句虽然都表示因果关系,但常常表现出一定的差别。从语表形式上看,主要表现在它们所连接的原因句在整个复句中句法位置的不同。这种形式上的差别是由两词深层的语义差别决定的,“因为”连接因果复句时比“由于”有更强的逻辑联系性。语义上的差别也决定了它们产生不同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上”、“下”隐喻映射的对称与不对称现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下”本是一对表空间概念的词语,它们常常映射到其它非空间领域,表示时间、等级、范围、动作行为等意义。本主要考察了“上”、“下”在隐喻意义的使用中表现出来的对称与不对称现象,从中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活动分析最近我们“理发店”里的电帽子、热水器常常会从墙上掉下来,幼儿想方设法要把它们固定到墙上,可一会儿又掉了下来。在美工活动中,幼儿也常常想将自己的作品布置到展板上,如何选择合适的方法固定物体呢?这不光是幼儿在游戏中遇到的问题,也是幼儿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幼儿应当积累这方面的经验,即从生活中来,  相似文献   

13.
非洲水牛是群居动物,它们脾气暴躁,攻击性强,是非洲草原最危险的动物之一,就连草原之王狮子都惧怕它们三分。但是,它们却常常成为狮子的猎物。  相似文献   

14.
尹慧英 《辅导员》2010,(17):13-14
为什么在景物描写中常常出现声、光,甚至还有数量相伴,它们会起到哪些意想不到效果?本期,悦读姐姐将通过一些实例,提请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留心作者是如何利用它们对景物进行描写的。  相似文献   

15.
“常常”和“往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常常”和“往往”是一对容易被混淆使用的词。通过实例讨论它们在语义特征、句法分布、句类选择上的不同,并对两者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16.
瓢虫     
瓢虫是大家很熟悉的一类甲虫。在街边、庭院、公园、农田、果园和森林里,我们常常可以见到这些小家伙。它们还出现在世界各地的儿歌与传说中,出现在衣服、玩具和邮票上。  相似文献   

17.
杨兆秀 《辅导员》2013,(13):46-48
同学们在小学语文识字环节中,常常要查字典,这时候,使用频率最高的应该是“偏旁”、“部首”。在学习中,由于“偏旁”“部首”经常一起出现,有些同学误以为它们是一回事。其实不然,今天我就教教大家如何区分偏旁和部首,以及它们各自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新年的故事     
不管事情是如何糟糕.你总能把它们变得更糟糕,但与此同时,你又常常能够在你的能力范围之内把它们变得更好。2001年元旦的前夜,我懂得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9.
凌宗伟 《中国德育》2012,(14):18-21
口号,以其间接性、概括性和通俗性,在宣传鼓动、政策导向上常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我国,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艺术,都不乏各种各样的口号,它们虽然良莠不齐,但广大人民群众渐渐习惯了这种口号文化,并多少受之影响,而对于孕育社会各类人才的教育来说,口号的地位更是无以复加。  相似文献   

20.
蚂蚁不迷路     
蚂蚁是极其常见的动物。我常常在小院里可以见到它们。它们为了生存,经常单个或成群结队地出来找食物。可无论走多远,它们总能准确地找到家门。我觉得纳闷:蚂蚁是怎么辨别方向的呢?为了解开这个疑团,我对蚂蚁进行了观察。一个星期天我做了一个实验:先捉来一个大蚂蚁,把它放在门前的烂泥上,再用一个很大很大的圆竹筒罩住它,只让它看见天空,我睁大眼睛看着,这只蚂蚁竟还能准确地辨别方向;我不甘示弱,又用一块黑布罩在竹筒上,把天空和周围的事物全挡 住,这时,蚂蚁就慌乱起来,到处乱转。从这个事实说明,太阳的位置和太阳的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