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50多年前在上海老西门中华大戏院附近总是出现一个小男孩,他常常盯着琳琅满目的电影广告流连忘返,他多想进去看一看啊!可是他家里没有钱。后来这个戏院一位善良的老职工让小男孩每个星期日来帮助分发电影说明书,只要不是客满,发完了就可进去看电影,就这样男孩走进了电影院,从此迷上了电影,这个小男孩就是我。  相似文献   

2.
有一个4岁的小男孩,一只手卡在花瓶里了,怎么也拿不出来,疼得直哭。他的妈妈只好小心翼翼地将花瓶砸破,把他的手拿出来。小男孩的小手被花瓶挤压得通红,却仍然紧紧地攥着小拳头。小手心里紧紧攥着的,是一枚5分钱硬币。小男孩的妈妈很奇怪地问:“为什么不把手松开,那样不是很容易就能把手拿出来吗?”  相似文献   

3.
正俞彭年,现年80岁,是一位资深日语翻译,也是位归国华侨,曾任上海外国语学院日语教授、上海市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上海市外事翻译工作者协会副会长等职。他的故事,就从他的童年说起吧。生逢乱世度童年俞彭年的父母,是来自中国浙江宁波鄞县的侨民。父亲早年投奔同乡,去到日本谋生,在餐馆打杂。母亲于1936年独自带着两个幼小的孩子(俞彭年的大哥和二哥),从宁波飘洋过海到日本寻找丈夫。世事  相似文献   

4.
1998年10月14日晨,江苏仪征市退休女工胡兰菲晨练时,发现一位10多岁的新疆小男孩在街上冷得发抖,便将他领回家中收养,亲如母子。经翻译帮助得知,小男孩名叫艾力爱曼尔,于1996年夏被人拐到江苏,至今已流浪两年多。经多方打听联系,胡兰菲终于为艾力爱曼尔找到了亲生父母。11月8日,艾力爱曼尔与仪征妈妈挥泪告别,踏上了返回新疆的路程。  相似文献   

5.
10月9日-24日由上海市档案局馆主办的《走进社区,服务百姓——上海社区档案工作巡礼展》在徐汇区龙华旅游城展出,短短几天有数千人次参观了展览,许多参观者反映此展览地点选择极佳,可以把档案展览办到旅游景点,使市民能够在休闲、购物的同时也可以参观展览,为市民获得档案信息又开通了一条渠道,是档案走近市民的有益尝试。 一位日本游客路过展厅,即被展览大厅红灰相间  相似文献   

6.
读<天蓝色的彼岸>是因为它可爱的名字,以及天蓝色的可爱封面. 开头便是一个死去的小男孩,在陌生的天堂中茫然不知所措.这个世界随着小男孩的视角逐渐展开,于是我知道男孩是如何在低头系鞋带的瞬间被大卡车撞死,知道这个"天堂"般的地方其实只是通往"天蓝色的彼岸"的一站.那些还怀着放不下的心事的人们,在这里徘徊寻找.小男孩认识了一个朋友,他留在这里为了寻找妈妈,已经找了几百年.  相似文献   

7.
朱少屏先生,原名葆康,字少屏,以字行,别号天一、屏子。上海人,1882年生。朱少屏一生从事教育、新闻、文化、社会团体活动和外交等多方面的工作,抗日战争期间,在任中国驻菲律宾领事期间被日本侵略者所杀害,为国殉难。朱氏一生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积极从事社会活动。他是一位社会活动家,曾参与革命文学团体南社的活动,并且是其中的一名主要成员。一 参与南社的创立活动朱少屏毕业于上海南洋公学,后留学日本。在日本期间,加入孙中山先生组织的同盟会,自此,参加反清革命活动。1905年冬,因反对日本政府取缔中国留学生进行革命活动,大批留日学生回国…  相似文献   

8.
躲在云后面     
在大楼门口遇见一对母子,小男孩看来只有四五岁,一边走一边喊:“我要去动物园嘛。”妈妈劝他:“讲好了出太阳才能去,今天没出太阳,还可能下雨,不能去。”  相似文献   

9.
夏衍先生去世前不久曾批评上海市民没修养、不文明。他举例说,每年夏天不少上海市民竟然穿着睡衣、睡裤在街头路边纳凉,实在很不雅观。夏  相似文献   

10.
有天,从中央电视台直播的一场晚会上看到这样一段插曲:一小男孩,在层层架叠的椅子顶结束高难度的杂技表演之后,主持人见缝插针,简短采访了小演员,问他“练杂技怕不怕苦?”这个全靠妈妈训练出来的农村娃还只有5岁,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怕!”这一出乎意料的回答使主持人一愣,紧接着她又重复追问一  相似文献   

11.
<正>在我祖父章荣初创业的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正是中国饱受列强尤其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艰难岁月,他在1963年留下的十五万字回忆录《我在旧社会的三十五年》(手稿未出版)中,有相当篇幅写到抗战时期的挣扎和期望。国难当头同仇敌忾1932年"一·二八"事变,十九路军血战淞沪,上海沸腾了,各界积极支持前线,申报董事长史量才和"上海皇帝"杜月笙发起组织了上海市民地方维持会。史量才任会长,杜月笙和社会活动家黄炎培  相似文献   

12.
1993年11月10日,广州日报收到一封“救救孩子”的群众来信,信中反映,有个像维吾尔族的小男孩正在广州市芸林区东望村流浪,他来自何方?怎样来到这里,由于他年纪太小,又不懂广州话,无法问清。目前衬里人东家饭、西家衣帮他度日,眼下严冬将至,大家担心这孩子难于度过寒冬,请求报社帮他寻找父母。 广州日报接到这封群众来信后即派记者黄萍儿和江小川两位女记者赶到东望村,要见见那孩子。村委会和当地派出所派人四处寻找,足足花了一个小时才在村中小学校门口找到这个满身脏兮兮的小男孩。两位女记者像大姐姐一样与他打招呼,又带他到街上店铺里买了双新鞋。他穿上新鞋后慢慢消除了对生人的胆怯,对两位女记者竖起一拇指和一尾指,说他刚6岁。  相似文献   

13.
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园的一位法国游客进行了一场电影放映,这是电影第一次在中国出现。作为中国电影的发祥地,见证了中国电影的百年发展史,也成就了中国电影发展的繁盛时期,上海电影也成为中国电影发展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周瘦鹃作为中国早期电影评论家,他善于把握最新的都市动态,及时抓取上海市民文化的精髓,并且把自己的发现和感想积极实践到创作之中。他通过"影戏话"向读者和观众介绍了很多西方影片;另一方面,自己亲自投入"影戏小说"和电影剧本的创作,深入体会电影创作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陈雨晴 《图书馆杂志》2018,(1):I0013-I0015
石黑一雄获奖后,他和日本的关系十分引人注目。尽管之前在日本认识他的人寥寥无几,他依然觉得自己“有一部分是日本人”。地理意义上,石黑一雄的故乡是日本。他生在日本,长在英国。1960年6岁的石黑一雄随父母来到英国之后,1987年才再次回日本。  相似文献   

15.
近日,一部名为<含泪活着>的纪录片在日本各地空前热播,掀起了一股"感动大潮",网上的观后感言多达400多万条.片头有这样一句:"在连续3年每年有3万人自杀的日本,有这样一位中国父亲在顽强地含泪活着!"该片改变了许多日本人对中国人的误解和偏见.片中主人公是一位漂泊东京打工15年的上海男人.从一个连合法身份都没有的外籍"黑工",到名扬日本的"励志英雄",他有着怎样震撼人心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何挺颖(1905-1929),字策庸,号科生,陕西南郑人.他是一位优秀的军事指挥员,更是一位杰出的政工干部.他于1925年考入上海大同大学数学系,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秋,他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团指导员.大革命失败后,他参加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三湾改编,后来带领部队上井冈山并协助毛泽东等人开创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他是毛泽东最亲密的战友和最得力的助手.  相似文献   

17.
飞翔的馄饨     
我一直不喜欢菜肉馄饨,总觉得它们很粗,皮是厚而硬的,馅也是粗的颗粒,嚼在嘴里喀啦响,个头又大。我认识一个朋友,是温州人,认定温州馄饨是天下最美味的吃食,他带着我吃过几次,我把汤滗着喝干了,馄饨沉在碗底,像卧着一只只的白兔子。我家的馄饨比较小,去市场买馄饨皮的时候,一定指名要小而薄的那一种,拿回家之后,便开始剁肉做馅儿。以前肉摊没有绞肉机,我喜欢听见砧板上菜刀上上下下的剁肉声音,那种韵律中有着欢庆的意味,剁到碎肉发黏了,再加进葱末,或者是韭黄,一齐剁得细碎,用调料拌香了。将一张张馄饨皮摊整齐,把馅料放在四方面皮的中央,对角包住馅料折成三角形,  相似文献   

18.
1945年,日本投降后的上海。一名22岁的美国水兵骑着刚买的一辆自行车,沿着黄浦江边兜风。上海,这个东方文明古国第一大城的一切,对他都是如此新鲜。他真想把上海看个够。然而,他是随一艘美国军舰来接美国战俘的,任务完成,军舰就得启航。军舰带走了年轻水兵,同时也带走了年轻水兵对中国的怀念。“我老了……也算做件有价值的事情”45年后的1990年,中国首都北京。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外”骑着一辆自行车在北京穿大街窜小巷,在  相似文献   

19.
时尚搜店     
《大观周刊》2006,(29):64-65
到红叶尝尝日本生马肉;去吃爱萝卜的鱼;老汤老味老广东;嘎嘎嘎 旱鸭来了.马来美味印象;三三妈妈菜馆的妈妈菜……  相似文献   

20.
近日,《记忆中的上海——郭博先生捐赠摄影作品展》在上海图书馆开幕。 适逢德高望重的郭博90寿辰,当他坐着轮椅在儿子的推行下来到展览大厅时,数百位来宾和观众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郭博先生是郭沫若之子,1955年从日本归国,一直在上海从事建筑设计工作。他从20世纪50年代起,就开始跑遍上海的大街小巷,用镜头将历史建筑、市井生活记录下来。由于他身兼建筑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